语文如何突破130分呢?
那么阅读题是关键。
中考和高考迫在眉睫,你准备好了吗?
今天辛苦整理了一些通用的阅读答题模板。
针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人称,重点语句的作用进行总结。
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轻松地学语文,轻松拿高分。
以下的内容,家长们看不下去,会觉得枯燥乏味。
但这就是我们孩子要全部记住的内容,偏偏很多孩子迷糊混淆。
所以家长们需要做的动作就是直接拿给孩子看,并且分享给同班同学看,帮助更多的孩子。
第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只有这5种,主要区别每一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在哪里。
1,记叙的五个方式
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要知道的是: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重点人物,记叙的重点时间。
特别要注意的是中心思想都不止一个,最少都有两个,一个是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思想,另外一个是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
【1】顺叙
按照某一个顺序比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答题模板: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答题模板:制造悬念,使得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
答题模板:补充交代,使得人物形象更丰富,使得情节更加完整。
【4】平叙
叙述两件或者多件同时发生的事情。
答题模板:使得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5】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备注: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2,描写的十个方面:
【1】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外貌描写:以形传神。
【4】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5】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一种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突出和深化情感和思想。
【6】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
【7】全景式场面描写:从整体或者全局的角度,粗线条勾勒出场面的整体气氛。
【8】特写式场面描写:从局部着笔,对场面的某些局部特征或某些典型细部,进行细致的描写和刻画,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9】白描细节描写: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0】细描细节描写: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备注:
描写的总体答题模板:更具有感染力,突出特征,深化主题思想。
3,抒情的八个方式:
【1】借景抒情、【2】触景生情:
这两个的主要特点是情景交融。
【3】咏物寓情、【4】咏物言志:
这两个是一种间接抒情方式,会用到起兴或者象征手法。
通过事物的某一个特征来表达情感或者揭示作品的主旨。
【5】融情于事、【6】融情于理:
这两个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注入情感,能增强文字的感染力,也能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7】直抒胸臆:
作者在作品中把人物心中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不借助任何外界因素。
【8】咏史怀古:
借助古代人物事件或者古代历史事件为背景,借古讽今,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或者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情。
通常会大量用典故,手法婉转含蓄。
4,说明:
【1】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的条理性,内容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式,并列式。
【3】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简明平实。
【4】说明文的分类: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科技型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5】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
【6】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包含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
5,议论的论据:
【1】事例论据,【2】名人名言论据。
不管哪种论据,都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这样800字的作文才能丰富多彩。
增加阅读量,边读边做笔记。
第二,表现手法
1,对比
把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辨别是非。
答题模板:
【1】通过对比充分展示矛盾
【2】通过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3】强调了本质特征
【4】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5】提高艺术魅力
【6】提高感染力
2,比兴
通过比喻作为开头,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
答题模板:
【1】增加了生动性和鲜明性
【2】增加了韵味和感染力
【3】提高艺术魅力
3,虚实结合
把抽象述说和具体描写结合在一起,把眼前现实和回忆想象结合在一起。
答题模板:
【1】使得文章更加生动
【2】使得文章更加吸引人
【3】使得文章内涵丰富
4,象征
借助某个事物,表达思想和感情。
答题模板:
【1】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
【2】使得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
【3】提高艺术魅力
【4】引起读者的联想
【5】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5,侧面烘托
指间接地对所要描写的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从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不表达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答题模板:
【1】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2】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3】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6,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近似或者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答题模板: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鲜明和形象。
7,渲染
对环境和景物通过多个方面的正面描写,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答题模板:加强气氛,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深化主题。
三,修辞手法
1,比喻
答题模板:
【1】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征。
2,拟人
答题模板:
【1】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征。
3,排比
答题模板:
【1】内容集中,增强气氛,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加强感情。
【2】强调了 对象 特征。
4,夸张
答题模板:
【1】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2】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复
答题模板:
【1】突出思想,强调情感。
【2】承上启下,层次清晰。
【3】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加强语气。
6,对比
答题模板:
【1】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者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加鲜明,更突出。
【2】强调观点,突出主题思想。
7,借代
答题模板: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8,反问
答题模板: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9,设问
答题模板: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注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重合又有不同,要学会分清楚两者的差别。
第四,人称作用
1,第一人称
答题模板:
【1】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
【2】自然表达思想感情。
【3】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二人称
答题模板:
【1】便于作者和文中的人物或者读者感情交流。
【2】显得亲切感人。
【3】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
答题模板:
【1】显得客观冷静。
【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第五,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句
答题模板:
【1】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2】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3】埋下伏笔。
【4】为下文作铺垫。
【5】总领下文。
2,文中句
答题模板:
【1】前后照应。
【2】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4】为下文作铺垫。
3,文末句
答题模板:
【1】总照应开头或者标题,结构紧密。
【2】卒章显志,揭示中心。
【3】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4】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备注:
重点语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感情,揭示中心,突出主题。
继续阅读,请点击:
作者:天下无双的双
语文老师,高级心理咨询师,
专注分享语文知识,亲子教育,伴侣关系,人生迷茫,理性思考,用心写文。
点亮您的善良,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