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1、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 )能力,提升学生的( ),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 ) 、 ( ) 、( ),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 ) 和( ) 打下基础。
2 、 语文课程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 ),增强( )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 ) 、( )、( )、( ), 正确运用 。
4、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 ) 课程。( )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
6、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
7、语文课程是( )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 。
8、( )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 和( )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 进取精神,关注 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 ) 、( )、( ) 的 学习方式。
9、课程目标从( )、( )、( )三个 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 )的整体提高。
10、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 个,其中 ( )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 )个左右会写。
11、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 ) 认读汉字,学会用 ( )和( )查字典。
12、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篇 (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 万字。
13、小语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有初步的 ( )能力。( )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14、小语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 )、( ) 等标点符号。
15、小语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 )次左右。
16、小语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 ),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 )。
17、小语新课标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 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 ),体会其( )。
18、小语新课标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 字。
19、小语新课标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 字。
20、小语新课标第三学段要求听人说话( ) 、( ),能 ( ),并能( )。
2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和( ) 。语文教学应在( )的过程中进行。
22、识字、写字是( )的基础,是( ) 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23、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24、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 )、( )、 对话的过程。
25、朗读课文的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 ( ),( )。第一个层次在( )环节解决,二、三层次在( )环节逐步完成,“有感情地 读”必须在( )之后,并在( )的基础上做到。
26、“精读课文”需要在( )的基础上展开,不能( )、( )。教师应结合课后问题抓住核心问题,运用教师( )、( ) 等方式。
27、写作教学应贴近( ),让学生易于动笔,( ),应引导学生(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 )。
28、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 )”,第二学段开始“ ( )”,这 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 ) 和( ) 。
29、口语交际是(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 )的话题, 采用组织教学。
30、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理念:①重视学生( )的培养;②重视学生的( )培养;③重视学生 ( )的培养;④重视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 ) 的能力;⑤重视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 )。
3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的综合运用( )、 的整体发展、( )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 ( )的紧密结合。
32、 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 。跨学科学习,也应以( ) , 。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 ( )和 ( ),全面落实 。
34、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与 ( )。要尊重学生的( ), 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5、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 )和 ( ),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 )、( )、( )、( )和 ( )五 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 )、( )、( ) 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36、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 )、 ( )和( ), 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 ) 、( ),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 ) 的能力。
37、 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38、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能力、( ) 与( ) 。
39、口语交际的评价宜在具体的( )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 )口语交际水平。
40、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 )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 )、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41、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 ,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 )和( ),力戒繁琐,防止( )。
42、写作的评价,应按照 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 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43、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用( )表示,也可以用( ) 表示;还可以采用( )、( ) 等多种 方式。
44、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 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 ),特别是( )和 ( )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45、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 ( )和 ( )。要重视 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编写语言应( )、( ) 。
后台踢小编领取答案,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东方胖胖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