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2018龙岩质检于2018年1月25-1月26日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公布试题答案,建议收藏本帖,随时查看更新
点击下载Word版:2018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答案.zip
龙岩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B(A“中国长远利益”缩小原文含意; C“主要是针对”主次不分;D“依照西方自由主义”错。)
2.(3分)C(“第二阶段输赢分化的特点”错,输赢分化不是第二阶段的特点。)
3.(3分)B(“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3分)A(只感到亲切、鼓舞是因为我被彭福彭教授的精神所感染。)
5.(5分)(1)对比强烈。一“里”一“外”,彰显了沈福彭教授无私而崇高的爱。
(2)语言准确凝练、高度概括。“特殊的坟”道出了沈教授对生命独特的理解与诠释;“浩瀚的爱”表达了他“哲人”般非同寻常的的大爱。
(3)浓重的情感抒发。作者被沈教授伟大的人格力量所感染,于是饱含深情地写下这两句。“蘸血”之情,情透纸背,崇敬之情跃然纸上。(一点2分,满分5分)
6.(6分)不好。哲人是指智慧卓越的人。在文中主要是指以沈福彭教授为代表的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有着舍己为群,献身祖国的坚强意志和崇高风格。(2分)他们的爱国表现为国为民心甘情愿献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他们的行为能净化普通人的灵魂。(2分)以《哲人的爱》为题,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立意更深刻,含义更丰富,更能表达作者的敬仰之情。如果用《教授的爱》显得普通,难以表现出教授的无私奉献、超凡脱俗的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C(“要求”不妥,应是“征询”。)
8.(5分)AE(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C项“大多数国家都有国歌法”“效法”错误,文中没有根据。D项是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5分。)
9.(4分)(1)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2)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3)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4)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每点1分,共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A
11.(3分)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12.(3分)D(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和原文矛盾)
13.(10分)
(1)(5分)史思明从前担任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感激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听说裴谞的名声,派遣骑兵根据裴谞的行迹找到他,非常高兴。(“为”1分,“德”1分,“迹”1分,句意顺畅2分)
(2)(5分)裴谞痛恨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恶”1分,“舞文”1分,“重轻”1分,“讽”1分,句意顺畅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5分)AC(A项“王维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欣然提笔”错,这是一首应制诗,应制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从标题“奉和圣制”,也可看出此诗是王维奉皇帝之命而作。C项“‘柳’字也流露出些许不舍之情”错,本诗并没有表现不舍之情。) (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15. (6分)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雨中春树、人家和高大的凤阙,烘托渲染了一种祥瑞的气氛,表达对盛唐热爱赞叹之情;②衬托,春雨之下的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都的阔大、壮观和昌盛;③呼应题目“雨中春望”,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做铺垫。④对仗工整,“云里帝城”与“雨里春树”相对,点明了春雨天气;“双凤阙”与“万人家”相对,写出了皇城与百姓房屋都处于春雨的润泽中,表现了当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
(1)羌管悠悠霜满地 (2)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每条横线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则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①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运用正确。②波谲云诡: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③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本词不符句意。④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本句正确。⑤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符合句意,应为“不负众望”。⑥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不符合句意。)
18.(3分)C(A项缺少宾语,应在“场景”后加“的氛围”或“的气氛”。B项句式杂糅,“旨在”和“……为目的”杂糅,“以他们的榜样力量”是和“在品牌建设和商业运营上”对应的介宾短语。D项不合逻辑,“令全世界投来注视的目光”和“极大提振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对调。)
19.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无事不登三宝殿;③清官难断家务、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每条横线1分,共3分。)
20.(6分)①过量辐射危害人体健康;②我们要格外注意对辐射的防护;③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源的距离(每条横线各2分,意思相近,符合语境即可)
21.(5分)②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③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不一定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答对一处得3分,答对两处得5分)
四、写作(60分)
22.参考立意:①精彩的人生需要激情
②奋斗,青年的标签
③淡然处世,亦是人生
④有多少能量,就发多少光亮
⑤中国梦,需要积极进取的精神,也需要平和宽容的心态
参考译文: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被授予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被皇帝设宴召见,向皇帝陈述事情。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代宗感叹地说:“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入朝议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想什么?”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干嘛还谈论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样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恨,外调做虔州刺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谞将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父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谞笑道:“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何乐而不为呢?”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如今诡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复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牵连,被贬为阆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