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自我分析400字左右

语文试卷自我分析400字左右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16 03:01:08

【原题呈现】(金太阳高三10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国演义》中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梁启超《新罗马》:“人定胜天,怯大敌者非丈夫,造时势者为俊杰,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综合以上文本,作为时代青年的你有何感想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

1.三国演义》中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孔明的意思是谋划事情靠人力,做成事情靠天命,天命是不可抗拒的。表现出孔明尽力而为的处事态度和客观冷静的心理状态,他有宿命思想,认为自己不是万能的。

2.梁启超《新罗马》:“人定胜天,怯大敌者非丈夫,造时势者为俊杰,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梁启超的意思是人能够改变时势的,害怕强敌的人不是大丈夫,改变时势的人是英雄豪杰,面对大仁大义的事就不推让,除了我还有谁?表现了梁启超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这句话完整的语境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翻译过来是说:懂得别人的人智慧,懂得自己的人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强大。懂得满足的人富有,强力去做事的人有志气。不离开适合自己生存环境的人活得就长久,人死了精神没有消亡的人是真正的长寿。老子这段话的基本的意思是人要明智和坚强,表现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视和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肯定。

4.综合上述材料,试题的基本意思是人要有当仁不让的尽力担当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5.可提炼论点,例如,要尽力担当;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等。

【作文点评】

借“天”胜“天”,勇于突破

【点评】借“天”胜“天”?——不合事理;勇于突破——不够明确。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明认为事情成败取决于“天”;“人定胜天”“造时势者为俊杰”,梁启超认为人应当突破“天”;“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老子强调要战胜自我,勇于突破。对此,我认为,我们当代青年应学会借“天”胜“天”,敢于实现突破。

【点评】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明认为事情成败取决于“天”——孔明所说的“天”是什么“天”,作者应点明。2.人定胜天”“造时势者为俊杰”,梁启超认为人应当突破“天”——梁启超所说的“天”是什么“天”,作者应点明。3.“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老子强调要战胜自我,勇于突破——作者的理解对老子的话有曲解。4.对此,我认为,我们当代青年应学会借“天”胜“天”,敢于实现突破。——引出论点,回扣文题。

“天”,是指人们在行动时外在的环境、条件、规律,为我们行事提供外部背景。孔明认为“成事在天”认可了外在条件对事情成败的影响的存在,却也忽视了内在条件对事情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梁启超的“人定胜天强调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却忽略了客观规律的不可违背性,老子的“自胜”“强行”突出了自我突破的内驱力。综上,我们应善于借“天”,积极利用外部有利条件,敢于胜“天”,勇敢发挥能动性,实现突破。

【点评】1.天”,是指人们在行动时外在的环境、条件、规律,为我们行事提供外部背景——这是作者的理解,不是孔明和梁启超理解的“天”。2.孔明认为“成事在天”认可了外在条件对事情成败的影响的存在——孔明眼中的“外在条件”是“天命”。3.却也忽视了内在条件对事情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内在条件对事情发展不都起决定性作用。4.梁启超的“人定胜天”强调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却忽略了客观规律的不可违背性——作者没有真正理解梁启超的原意。5.老子的“自胜”“强行”突出了自我突破的内驱力——此处偏离了上文关于“天”的解说。6.综上,我们应善于借“天”,积极利用外部有利条件,敢于胜“天”,勇敢发挥能动性,实现突破。——你以为你是上帝吗?又借天又胜天的;左一个“突破”右一个“突破”,突破什么呢?

(未完待续)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