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共5分)
1、请规范、端正、整洁地使用楷体字答题,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从间不容发的抢险救灾前线,到逐梦苍穹的航天科技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或在广mào ① 田野上艰苦奋斗,建设美丽乡村;或在碧海蓝天间翱翔天宇,捍卫空海主权。新时代青年,kè ② 尽职守、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zhēn yán ③ ,濡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矫揉造作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
大国之崛起,呼唤青春之力量。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彰显自我青春风采,勇立时代潮头!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间不容发 B.风流 C.濡养 D.矫揉造作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苏轼《水调歌头》
②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⑦用典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 ”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任用,进而为国效命的愿望;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来表达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怅惘及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故乡》选自他的散文集《呐喊》。
B.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鱼化石》等。
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D.古人称谓通常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比如“垂爱”是谦辞,“尊君”是敬辞。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文段内容与选项中名著情节对应的一项()(3分)
“尽是盘陀路,容易入得来,只是出不去。”……四下一遭阔港,那庄正造在冈上有三层城墙,都是顽石垒砌的,约高二丈,前后两座庄门,两条吊桥。墙里四边都盖窝铺,四下里遍插着枪刀军器,门楼上排着战鼓铜锣。”
A.《西游记》 悟空三调芭蕉扇
B.《水浒传》 宋江三打祝家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战场上搏杀
D.《海底两万里》 船长勇敢战章鱼
7、小语在整理“水浒人物”卡片时,将《水浒传》中鲁达救人的事件绘制成了思维导图,他发现鲁达是个热心肠,请你结合其中一个事件,分析鲁达的性格,印证小语的观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
棋逢对手 郑华红
榕树街是条老街,有几十棵大榕树,榕树枝干粗壮,绿树成荫,清静幽雅,凤城的棋友都喜欢聚集在这里。
老张和老刘就是在榕树街的树下认识的。
那天,老刘在树底下摆棋阵,他号称这是“天下第一棋局”,无人能破。老张路过,看到棋势并不凶险,立即应战。
棋场如战场,双方你追我赶,拼杀了一个多小时,难分胜负。
老刘第一次遇到高手,时刻保持警惕。老张紧张地瞪大双眼,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棋势突然发生变化。黑方的“将”被围困,只要红方出动“車”就能定输赢。下棋不能悔棋,老张不小心走错一步,只能眼睁睁迎接败局。围观的棋友连呼可惜。
果然,老刘毫不犹豫地拿起红車,不料棋子从手指间滑落,恰好掉在黑棋炮口前。老张哈哈大笑,扳回败局。
红棋失去主将,难以进攻。黑棋只剩一炮,难以应战。双方以和棋的方式结束,棋友纷纷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明眼人都知道老刘是故意松开棋子的,为的是保住老张的面子。老张品出老刘棋艺高棋品好,嘴上没说什么,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两人约定三天后再战。
老刘和榕树街的人都认识老张,因为老张在凤城象棋界获奖无数。如今老张差点儿在榕树街折翼,可是特大新闻。老张和老刘约战的消息传了出去,惊动了凤城各路棋友。
三天后,棋友们齐聚榕树街。老刘和老张在棋盘前调兵遣将,小小的棋盘杀气腾腾。半天下来,棋局三胜三负,老张赢得浑身舒爽,老刘输得心服口服。英雄惺惺相惜,二人移步茶馆小坐,继续探讨棋技,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一晃,老张和老刘相识半年,棋也下了半年,双方约定在中秋节举办一场象棋比赛,宣扬凤城象棋文化。
中秋节那天,榕树街热闹非凡,却迟迟未见老刘出现,众人打听后得知,老刘于昨天突发疾病离世。听说老刘走了,老张心里空落落的,棋下到一半便起身离开了榕树街。过了几天,老张拿着老刘生前送给他的象棋,在榕树街摆下棋阵。
周末的傍晚,老张的棋摊上迎来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小伙子不看棋、只围着老张左看右看,然后拿起棋子与老张对弈。小伙子斯斯文文,但每一步棋都满含杀机。小伙子不像老刘那样手下留情,几个回合就逼得老张节节败退。象棋界出了新人,老张虽败犹荣,约小伙子再战。小伙子摇摇头说,只能周日来榕树街,来了只下一盘棋。
后来,小伙子再来下棋,虽然杀得难分难解,但再没赢过老张。
老张去榕树街的次数越来越少,他记得老刘曾说过,老刘的妻子瘫痪在床,棋友一场,他决定去探望。
老张一路打听,找到了城郊的老刘家。老刘家三间瓦房,独门独院,门楣上挂着一块“象棋世家”的牌匾,院子里有一个石砌的棋盘。
老张敲了敲门,门打开了,站在他面前的是那个小伙子。小伙子说,我是小刘,等您很久了。老张嘴巴动了动欲言又止。小刘知道老张想说什么,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条递过去,说:“张叔,这是我父亲留下的。”
老张打开纸条,只见纸条上写着:榕树街老张人品好棋艺高,你每周与他下一盘棋。记住,他性急,心脏不好,你只能输不能赢。
老张握着纸条,泪水从眼里滑出。
从那以后,老张每天都会抽时间来小刘家。半年后,小刘的母亲能翻身下床了。又过了一年,小刘的母亲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小刘在老张的引荐下,参加省里举办的象棋大赛,一举夺得冠军。
小刘从省城回来的那天,拿着奖杯去找老张。老张家客厅的墙上赫然挂着一块“医学世家”的牌匾。原来,老张退休前是名医生,象棋只是他的业余爱好。(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8、下列事件,老刘不知道的一项是()(3分)
A.老张在凤城象棋界获奖无数 B.在中秋节举办一场象棋比赛
C.小刘可能会主动找老张下棋 D.自己瘫痪的妻子被老张治好
9、文中画线句说老张“欲言又止”,根据文章内容推测此时老张想说的话,下列最不可能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现在再来一局,一决高下吧!B.小伙子,原来你是老刘的儿子!
C.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你家呢?D.很多次你都是故意输给我的吧?
10、请以老张的视角梳理文中有关下棋的情节,并仿照示例完成下表。(4分)
11、次要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有其特定的作用。请分析小刘在文中的作用。(4分)
让民族传统体育兴旺起来 徐 力
①“国家鼓励、支持优秀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保护、推广和创新,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新修订的体育法就保护和传承传统体育项目作出明确规定。传承发扬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对建设体育强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②基于生产生活实践,我国各民族创造了精彩纷呈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节庆活动,如射箭、骑马、武术、摔跤、赛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分布于各地区,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价值与审美内涵。早在1953年,我国就创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让一大批濒临消失的项目重新焕发活力,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优化,产生的辐射效应不断延伸。
③也要看到,不少传统体育项目在实践中仍然面临 、 、 等问题。比如,学习掌握存在难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容易接触到;竞技性不足,容易在外来体育项目冲击下被边缘化;部分项目在传承上局限于村落或民族聚居地,面临失传等等。由此可见,传承发扬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文化,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
④深化认识是前提。民族传统体育与各民族历史积淀、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折射出各民族的精神特质。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形式,更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缩影。只有做好传承工作,才能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⑤增进认同是根本。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从根本上要靠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认同感。这一方面需要通过文化交流、特色活动、节日庆典、教育实践等传播路径,让人民群众加强认知与认同,提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可触可及”工作,让人民群众能够切身体验其中的精神与文化,继而自觉主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⑥创新融合是保障。加强与现代体育休闲活动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还有一些民俗体育资源,通过与旅游、康养结合,获得了创新发展契机。在具体实践中,还需继续加强创新传承和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全面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落地生根。
⑦作为活态的人文遗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广泛参与,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弘扬其中的体育精神。让民族传统体育兴旺起来,必将为体育强国建设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
12、下列对“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分布范围广 B.项目内容十分丰富
C.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D.绝大部分项目已消失
13、请参照下列批注,给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段批注。(4分)
示例:第①段画横线句引用法条内容,这是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强有力地论证了传承发扬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14、请联系上下文,补写选文第③段画线处的内容。(3分)
15、议论文中,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下面两个事例,哪一个更适合放在第⑥段横线处?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的分析。(4分)
【甲】比如最近名声在外的贵州“村超”。足球在贵州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各级政府和足球俱乐部都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培养年轻球员,从青少年阶段就开始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这种积极的推动使得贵州足球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球员,也为贵州“村超”的火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乙】比如武术兼具体育与表演、健身性与观赏性的特点,在与影视、表演活动的结合中较好地体现了其体育价值与审美价值。
古代诗文阅读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 苏轼
庆历三年,轼①始总角②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注释】①轼:苏轼自称。②总角:指童年。
16、苏轼与范公相关的事,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丛先生口中得知范公 B.考中进士遇见范公
C.读范公墓碑感动流涕 D.时运不济不识范公
17、少时,苏轼博文强识,聪敏过人。“① ”一句体现少时苏轼过目能诵;“② ”一语,让先生对苏轼感到惊奇,从而告知范公等人之事。(4分)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A.轼从旁窃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范仲淹《岳阳楼记》)
B.是岁登第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C.读之至流涕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D.而不一见其面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宿七盘岭① 【唐】沈佺期
浮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 】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②平仲:银杏。
19、诗人通过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颈联【 】处填入的意象,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黄鹂 B.子规 C.大雁 D.燕子
20、小语想要以本诗为素材拍摄一个微视频,情节是作者住在七盘岭的西面,因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当拍摄颔联镜头时,你觉得应该拍摄哪些画面?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清明假期,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班里准备开展“‘红飘带’红色文旅”主题活动,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品味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21、下面对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的介绍,其中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作为中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由《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多彩飞越》两大剧目组成。
②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用数字技术推进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活化传承。
③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是集文化、科技、艺术于一体的数字体验馆。
④《红飘带·多彩飞越》是贵州首个8K电影级LED球幕飞行影院剧目,可全景领略贵州风光。
⑤把展陈模式从静态、单一转变为动态、沉浸式,让红色故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⑥它让传统的红色教育从平面书本走向立体体验,大大增强了教育的真实感和互动性。⑦《红飘带·伟大征程》运用AI虚拟交互、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数字化还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历史事件。
A.②⑤⑥①④⑦③ B.③①⑦④②⑤⑥
C.②⑤③⑥①⑦④ D.③⑥①④⑦②⑤
22、班委会拟写了一份到“红飘带”参观的温馨提示。请注意①-⑦句的内容,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温馨提示
①请同学们明天上午在学校门口集合,乘车前往艺术馆参观。
②乘车系好安全带,不把头、手伸出窗外。
③排队入馆,有序观看。不拥挤推搡,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
④保持场馆整洁。不带零食进入场馆,不乱丢垃圾。
⑤保持场馆安静。文明观看,不高声喧哗。
⑥尊重演员表演。观看演出结束,鼓掌致谢。
⑦明天有雨,请同学们记得带伞哦。
23、下面这段话是《红飘带·伟大征程》中红军战士最令人心潮澎湃的一句台词,小语和同学小文刚离开场馆就激动地谈论起来,请你结合台词补全对话。(6分)
“他们真的翻过去了,他们沿着你们用生命、用信仰撑起的路,翻过了这座从未有人战胜过的雪山。来吧,让我带着你们飞吧,飞过雪山,飞过苦难,飞过死亡,飞向我们美好的明天……”
小语:太感动了!一路跟着表演者走,在灯光音响的配合下,我仿佛回到了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战场。
小文:太激动了!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的“碰撞”,让人身临其境,我觉得自己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
小语:红军战士① 。
小文:是呀!先辈们② 。
五、写作能力(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温暖的话,或许有“时差”,可能你暂时没听到,但入耳的瞬间你会开心地说:“期待这句话很久了。”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以“这样的表扬好温暖”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1)明确“表扬”的具体内容,交代“表扬”的原因。(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获得“表扬”的过程。(3)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等。(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