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义愤《杜鹃花落》
《杜鹃花落》恶名扬,
作俑居心毁栋梁。
众怨新都群溺守,
忧虞胀满匹夫肠。
近一个时期,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九年级学生语文考试中,试卷上一道题为《杜鹃花落》的阅读理解题,因为文章寓意美化侵华日军、侮辱八路军的错误内涵,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网的愤慨和谴责。
必须痛下针砭的是,小小说《杜鹃花落》的作者,竟然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河南汤阴县文星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李某某。此人还头顶着“安阳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汤阴县第三届名校长”等光环。显然,他没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情怀,他的文章主旨与他声称“办有担当的教育”之理念是口是心非、大相径庭、背道而驰的。其实也不难理解,一个深情怜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人,怎能讲出有良知的中华民族认同的故事!
真正不可理喻的是,成都市新都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这群在教师队伍中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专家、学者、教授,世界上那么多衔华佩实、云霞满纸、笔下生辉的精品佳作,为什么偏要挖空心思、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去选择一篇作者鲜为人知、文章秕言谬说、读者屈指可数的小说呢?
平头百姓想说的是,这篇“问题小说”的传播,媒体平台审核不严、侥幸漏网通过发表,本来应有编审失职、文责自负的追责规矩和程序。严肃的问题是,一个副省级省会城市下辖的区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大海捞针似的觅索出这篇携带“病毒”的文章,居心何在?是偏执作者与出题“专家”沾亲带故?还是教育腐败利益输送?或是人们调侃的“砖家叫兽”不懂人道?疑是“内部出了问题”?总不该又是“临时工”渎不职守吧!
概而言之声议的是,作为一家之言的文学作品,其创作意图、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素材背景、故事情节等方面存在的视觉角度异议和认知程度差异,可以通过文学评论来研讨商榷、批评指正、吸取教训,乃至对相关人员给予纪法处理。况且已有臭味相投、沆瀣一气的名家“呐喊助威”!比如,胡某人就是力挺这篇小说的名家之一。如果莫某大作家再用他“文学从来不是歌功颂德的工具”来个座客媒体、枉论一番,说不定还能诱惑、吸引不少粉丝呢!但是,绝对不能突破的底线、不能踩踏的红线、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就是不能作为学生考试题,强制学生按照错误思维来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总之,“毒试卷”比“毒教材”危害性更大。“毒教材”具有隐蔽性、潜在性,有些“毒素”可能一时不会在学生身上“发作”,有些“毒性”也可能被老师在教学中消除。但“毒试卷”则具有导向性、强行性,每个学生必须按照试卷要求阅读、理解、答题,才能得到“标准答案”的分数,于是功利考试成绩中往往渐浸着病毒基因。故“带毒试卷”远比“问题小说”更可恶,“带病教育者”远比“庸劣撰稿人”更可怕!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并作修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