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三年级期中考试卷语文作文(泉州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

泉州三年级期中考试卷语文作文(泉州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10:50:55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在遭遇挫折时,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三军可夺帅也, ”来鼓励自己。
(3)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 ”抒发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晋人向秀与王质的典故,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 。”
(5)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的句子是:“ ,上下一白。”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闽南方言把房子叫“厝”。闽南古厝①(jí)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形似殿宇,富丽堂皇,美 ② (lún)美奂。“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 ③ (bì)。”这是对闽南古厝建筑风格的生动写照。外观张扬的闽南红砖厝,内在气质却又质朴含蓄。万字纹、古钱花、龟背纹…… 甲 。保护好、利用好闽南古厝,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和激活,更是对优秀传统建筑资源的挖掘和保护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文中甲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蕴含着闽南人间烟火气的温情
②寄托着主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③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校广播站的读书栏目,现在向你约稿。本期的主题是“成长的滋味”。广播站提供了以下资料,请你选择其中一项。从人物经历和自己感悟两方面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稿子。
A.《朝花夕拾》中的鲁迅 B.《水浒传》中的杨志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9题。(22分)
【甲】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③关山北④,凭轩涕泗流。
[注]①本诗写于公元768年,此时杜甫已处暮年,诗人由夔州出三峡,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②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③戎马:指战争。④关山北:北方边境。
【乙】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之卑邪?”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思天下匹夫匹妇①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能改斋漫录》
[注]①匹夫匹妇:普通百姓。
4、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事,起笔点题,今昔对照之中,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B.颔联写景,虽没出现“水”字,却表现了洞庭湖水的壮阔浩渺。
C.颈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音信断绝、贫病孤苦的同情。
D.尾联升华,由个人的身世联想到国家的命运,禁不住伤心落泪。
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
B.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
C.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
D.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
6、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尝诣灵祠求祷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诣太守(《桃花源记》)

(1)诣

不许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①答应。②期望。③表示约数。

(2)许

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

根据成语推断词义 泽被天下

(3)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2)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
8、请分析甲诗中作者借岳阳楼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9、结合《岳阳楼记》,分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在乙文中的体现。(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3分)
木笛 赵恺
①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②“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③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④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⑤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⑥大师问:“为什么?”
⑦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⑧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⑨大师问:“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吗?”
⑩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请原谅——”
⑪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⑫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⑬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⑭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披着雪花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⑮顷刻之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⑯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⑰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⑱朱丹问:“为什么?
⑲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⑳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拒绝吹奏”到在“纪念碑前吹奏”,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变化过程。
B.第③段“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等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C.小说第①④段写“孩子方阵”自发聚集,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
D.这篇小说以木笛为线索,巧设悬念,细节生动,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情节曲折动人。
11、按要求品味赏析语言。(6分)
(1)结合语境,分别说出下列句中(甲)(乙)处“小心谨慎”的情感内涵。(4分)
(甲)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2分)
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2、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朱丹”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4、有人认为结尾部分大师的到来及其态度的转变这一情节十分做作,不合情理。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20题。(22分)
材料一:
最近,关于人工智能产品Chat GPT的讨论不断刷爆朋友圈。它“高强”的本领让文化从业者很焦虑:人工智能会不会“抢饭碗”?
人工智能确实正在改变文化产业生产方式。在影视产业,人工智能承担艺术指导、电影剪辑、后期制作等重要任务,与人类已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电影《流浪地球2》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演员在电影中实现了“返老还童”。人工智能还可以参与剧本创作。当年一部爆款美剧中的男主角就是被人工智能“算”出来的。人工智能介入影视产业,能够丰富创作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助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文化传播模式也在被人工智能改变。过去,人们想参观博物馆只能亲临现场。如今,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云游博物馆,查阅藏品信息,甚至与文物交流对话。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将从文字、视频等单一模式转化成沉浸式体验。
当然,人工智能还极大增强了文化消费的便利性。年轻消费者更偏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与虚拟偶像聊天、观看元宇宙音乐会、让AI推荐歌曲……人工智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即时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文化产业是否会迎来人工智能的替代性竞争?文化产业从业者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产业以内容为正、创意制胜。人工智能虽然通过模仿人类既有的艺术实践,在某些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在创意方面还处于跟随模仿的初级阶段。人工智能模仿李白、杜甫写诗,虽然对仗工整但被专家评价“稍逊凤骚”;人工智能模仿齐白石挥毫泼墨,尚难做到形神俱佳。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时候,人们进行制作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而是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几年前,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虽赢得了比赛,却不知围棋为何物,也不能领会围棋深厚的文化意蕴。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轻易取代。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点没有变,也难以改变。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给文化从业者带来了新挑战,这其实是从另一角度督促文化从业者走出舒适区,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创造力。现在,文化市场上还存在很多剧情雷同的IP刷、盲目跟风的综艺节目,抄袭模仿的文学作品,原创力缺乏,同质化、低端化严重。这种低质量重复的文化产品供给,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人工智能这个强大的“竞争者”面前,文化“搬运工”没有前途,文化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创作发挥不可代替的价值,如何用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产业也应当顺势而为,依托新技术,增强原创力,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业态,拓展出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
(摘编自姜天娇《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化产业》)
材料二: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也是CPT-35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与真正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ChatGPT不单是柳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操写邮件、视频脚本、文策、翻译、代码等任务。
(摘自中国教育电视台《ChatGPT爆火,将给你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三:
自公元前一世纪开始,人类就对制造机器模拟人脑的可行性充满兴趣。到了现代,John McCarthy 在1955 年创造了“人工智能”这个词语。以此为开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预测性分析应运而生。在当前的技术体系下,业内普遍认为算力、算法、算据三大要素构筑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算力是人工智能的身体,体现了计算的速度和效率;算法是大脑,是对资源有效利用的思想和灵魂;算据则是人工智能的粮食。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而人工智能的实现包括两个环节:推理(Inference)和训练(TrAIning)。AI通过训练框架从现有数据中学习新能力,形成新算法(模型),再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应用或者服务中去。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形式,为平台经济赋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自环球网《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什么需要“根技术”?》)
材料四:


图一: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结构预测

图二:漫画:妈妈可以看手机了
在曾剑秋看来,人工智能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我们目前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曾剑秋认为,这也是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应用能够在各行业各领域替代人类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此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整体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民服务,但是要靠人去设计,要靠人去安排。”谈及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曾剑秋举例说,道路交通中摄像头无处不在,相关人工智能技术配合交警和协警的进一步判断,在道路违法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缓解道路拥堵等问题,还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安排、利用好相关技术,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更好方案。
(摘自《人民邮电报——以人为本 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民》)
15、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高强”的本领让文化从业者感到焦虑,担心饭碗会被抢。
B.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是人类而不是人工智能,这点没变也很难改变。
C.文化市场上还有众多低质重复的产品供给是因为还没有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
D.随着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并改变文化产业。
16、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至材料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算法影响着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而算力则影响其发展速度。
B.通过连接语料库,ChatGPT可做到与人类无异聊天场景交流。
C.未来智能机器人将会在人类生产生活领域得到大幅度的运用。
D.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其整体是为人民服务的。
17、近日,著名作家余华在与王安忆的对话中说,ChatGPT如果写小说的话,它是大量的那种文本(结合),可能把小说写得很完美,而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有败笔的,起码到现在为止,ChatGPT不会对他和王安忆构成什么威胁。请从材料一和材料四找出余华目前不受威胁的相关依据。(3分)
18、材料一如何阐述文化产业受人工智能的影响?请概括其写作思路。(6分)
19、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人工智能(AI)的特点。(3分)
20、人工智能正在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根据图二漫画,说说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4分)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长途跋涉时,偶尔停下来,倒一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将更有力;风雨兼程中,偶尔停下来,听一听虫鸣鸟叫,心境会变得宁静悠远;偶尔停下来,回眸曾经忽略的感动,生命的种种况味会在心里慢慢沉淀……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偶尔停下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我寄愁心与明月 (2)匹夫不可夺志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2、(1)①汲 ②轮 ③璧
(2)(B)
(3)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建筑资源的保护和挖掘,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激活和开发。
3、要求观点明确,有具体情节支撑,3分;写出成长的脉络(过程);自己的人生感悟,3分。
示例一:选择A.《朝花夕拾》中鲁迅,青年时期鲁迅有过多次思想转变,如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后又离开南京前往日本求学,在日本期间,弃医从文。鲁迅多次转变思想的奋斗故事,启示我青春不应是一潭死水,应在奋斗中寻求转变,不断成长。
示例二:杨志一心想封妻荫子,在买刀的过程中牛二的纠缠,使他无法忍受,最终杀了牛二,充军大名府;生辰纲的丢失,让杨志的梦想破灭,被迫落草,他在反抗中成长。杨志的成长历程其实我们,当我们面对苦难和挫折时应该积极应对,敢于与其斗争,这样能促进我们的成长。
4C
5C
6、(1)诣 到……去,来到、前往、拜访 (2)许 答应 (3)泽 恩惠、恩泽、福泽
7、(1)不能给百姓利益恩泽,这不是大丈夫平生的志向。
不能给百姓谋取利益,施行恩泽,这不是大丈夫平生的志向。(利,利益,1分;志,志向,1分;句意1分)
(2)能够(将利益恩泽)推及万民的人,固然只有宰相能做到。(及,推及,1分;固,固然,1分;惟,只有,1分)
8、①登临岳阳楼的感慨,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惊叹。
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愤。
③年老多病、孤寂漂泊的愁苦。(对家乡的向往思念)
④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情感。(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任选3点给3分)
9、①范仲淹未显达之时,把为百姓谋福祉作为自己的志向,求祷时想着做不了宰相,也愿做一名良医来医治君王、父母和百姓的病痛,救济苍生,从“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可以体现出来;(2分)
②从“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当想到百姓不能受恩惠的时候,自己就悲伤难过。将百姓的生活置于首要位置。(2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贫贱之时,曾到神祠里求祷说:“将来能得国相之位吗?”神灵不语。又祷告说:“不能得相位,愿为良医。”神灵也不应。随之,范仲淹感叹地说:“不能给百姓谋取利益,施行恩泽,这不是大丈夫平生的志向。”某一天,有人对范公说:“大丈夫立志做国相,理所当然;而良医这样的技艺之类,您为什么倾慕于此?岂不是有失于地位低下吗?”范公说:“唉呀,难道是为了这些吗?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能恩及天下百姓的,当然国相是可以如此;然而当不能得相位时,能施行救助人民、为天下谋取利益的,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良医了。果真能当良医的话,对上用来治疗国君和父母双亲的疾病,对下可用来救治百姓的病痛,中间可以用来保养身体,长久健康。处下位而能恩及天下百姓的,除了良医,就没有这样的人了。”
10A
11、(1)甲处:对木笛非常珍爱(1分),对这次考试十分重视(1分)。
乙处:面对死难者纪念碑时无比哀痛与庄重。(2分)
(2)运用比喻(1分),(将笛声比作脉管滴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笛声的悲凉哀伤及其震撼人心的感染力(1分)。
12、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
②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伤之情)
③烘托少年儿童的纯真坚忍。
④象征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
(每点2分,答满3点得满分,学生答“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雪中纪念碑前的凭吊做铺垫”等可得1分。)
13、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1分):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在纪念碑前的演奏感动人心。(1分)
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1分):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雪夜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1分)。
14、不赞同(1分)。有可能是大师有意考验朱丹,也有可能是大师在寻求朱丹放弃考试的答案(2分),大师的到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大师态度的转变凸显了小说的主题(1分)。
赞同(1分):大师当时已知道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如果能理解朱丹,不必等到最后(2分),前文没有任何伏笔铺垫,结尾大师的出现显得突兀,不合情理(1分)。
15C
16B
17、人工智能还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1分);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轻易取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1分);人工智能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是为人民服务的,要靠人去设计,靠人去安排(1分)。
18、先提出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抢饭碗”?(1分)
其次阐述人工智能的作用、影响(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改变);(2分)
接着阐述文化产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以及对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影响。(1分)
最后阐述人工智能已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1分)
19、人工智能以算力、算法、算据三大要素为基础,缺一不可;(1分)
人工智能的实现包括推理和训练两个环节;(1分)
人工智能对为平台经济赋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具有重要意义。(1分)
20、内容:“服务机器人”代替母亲抱着宝宝(1分),而母亲专注于手机;(1分)
寓意:人工智能虽能服务人类却代替不了亲情。(2分)只写到人工智能的作用,给1分。

21、参考例文

偶尔停下来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题记

记得有一次考试,老师发下卷子,我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觉得很简单,于是摆出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答完题,我得意扬扬地走出考场,心想,我这次成绩肯定很好。结果,等到成绩出来以后,却让人大跌眼镜,我的成绩竟然刚刚及格,难道这么多天的努力都白费了吗?不禁想到一直陪我学习的妈妈,看着那令人糟心的分数,我的心情顿时跌入谷底。

回家的路上,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天边,我却不觉得美丽。试卷上的分数让我心灰意冷,带着满满的自责,我回到了家,像个木头一样站在妈妈面前,将试卷交到妈妈手中,牵拉着脑袋,满脸颓丧。然而我发现妈妈正慈祥地看着我,她的眼神中满是期待。

“今晚先别学习了,我们出去转转。”妈妈温柔地对我说,我很不理解,但还是和妈妈一起出去了。当时正值冬季,我们来到一个公园,公园里百花凋零,一派凄凉的景象。妈妈把我带到一个偏僻的角落,停下来,她仔细地端详着墙角的那朵花。原来是梅花,面对风雪的肆虐,梅花竟然仍傲然挺立。看着梅花,我陷入沉思,好像懂得了什么。不知过了多久,妈妈说:“走,我们回去吧。”

回到家,妈妈对我说:“学习上遇到挫折,不要一蹶不振,你应该像那朵梅花一样,敢于直面挫折,挑战自我,这样才能战胜挫折。”

是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不敢去面对,终将失败。想到这里,我顿时开朗起来。我拿出试卷开始认真地修改错题,不再沮丧频废,我要像梅花一样勇敢面对挫折。

感谢那次考试失利后的公园之游,感谢那次学习征程中的短暂停留,让我懂得了偶尔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走下去。

相关链接

该卷作文题目来自2020年北京人大附中的中考模拟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