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选择题该如何排除异项与错项?排除法你掌握了吗?
今天上课评选择题时,对学生说:“这就是命!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学生们哂笑,“唯心主义!”
我接着解释,有些题目对有些同学来说,就不是你的菜,你的思维方式无论如何是想不出来的。选择题,先排错,后排异。排错容易,排异难。你一读选项一,正确,划个勾;再读选项二,还正确,再划个勾;窃喜,正确答案有了!接着读,选项三,仍然正确,还是划个勾;心中已有滴沽了,最后一个选项一读,又是对的。妈呀,汗都冒出来了。咋选?咋选?咋选?
选择题貌似简单好做,但也能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你语文素养如何?你心理素质如何?你学科素养怎样?这些都非一时半刻能根本上改观。尤其是前两者,更是你自己十七八年的积淀,做不对某些题,真是你的命!有些人深陷思维定势,钻进牛角尖,就是不肯换个方向转个角度,某些错误一犯再犯,木办法啊!
话又说回来,这些需要排异的选择题也是躲不过去的大山,怎么才能干掉它们,攀上人生颠峰呢?
首先,不能怯不能怂。发现是这样的题,要镇定!镇定!镇定!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放平常心,战略上藐视它们。寒窗苦读十几载,一路过关斩将,啥题型没见过?这些都是小CASE!A piece of cake! 我最喜欢吃蛋糕了,我最擅长吃蛋糕了!欧耶!
战略上藐视之后,战术上就要重视了。选择题要想做对,必须知晓选项入选六原则:
1. 正确(逆向题除外);
2. 全部正确(部分错误即排除);
3. 符合题意;
4. 全部符合题意(符合全部题意);
5. 契合关键词;
6. 根据题干现有材料得结论,不得根据臆想、联想材料做结论。
这六个原则,只有前两个是排错,其余四个都属于排异的情形。下面一一解读:
一、所谓符合题意
要想做到题肢符全题意,必须明白题意是啥。你读过题干之后,能不能准确概括出题干的大意?概括段落大意,这是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如果这个素养太差,理解上就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这段材料:“微商购物也让人们的网络购物又有了一个新选择。微信已成为一种更为新潮的生活方式,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说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而题肢如果说的是消费的反作用,就是不符合题意。再比如下面这个题:
例1.2018年10月,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国家税务总局责成江苏省税务局对在范冰冰偷逃税案件中,因管理不力、负有领导责任的相关单位和人员,依规依纪进行问责。这表明( C )
①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②政府审慎行使权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③政府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维护法律尊严
④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解析】②就是不合题意,材料没涉及对政府决策的要求;
二、全部符合题意(符合全部题意)
全部符合题意,是指题肢所有的内容都要符合题干的意思,不能只是部分题肢内容符合,另外的部分不符合题干的意思;符合全部的题意,指题肢要符合题干材料的整体,而不能仅仅是符合材料里面的某片言只语,强调要从整体上理解材料,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如:
例2.以“让遗产融入生活”为主题的央视特别节目《2018中国记忆》,邀请资深主持人,组成体验团,结合纪录片式的纪实段落与文化体验式拍摄,挖掘出七个“二十四节气”和百姓生活之间的精彩故事,首次使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文化类节目新样态。这一节目( D )
①立足于人民生活实践,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创新文化形式,把大众传媒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解析】①不选就是因为后半句不合题意,不是全部任命题意。因为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丰富;
例3.光纤是一种由玻璃为材质制成的信息传输材料。近年来,这种新型材质被广泛使用,逐步取代原有的普通铜质电缆,从而使宽带传输速度达到每秒千兆以上,工作频率高出8—9个数量级。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
①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②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④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有同学看到了材料中“逐步取代“这个词,所以想到了量变质变的关系,选了②,但材料主旨谈的新材料代替传统材料,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并不是强调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故不选②。这就是没有符合全部的题意的情形。
三、契合关键词
这里面包含的情形比较多,尤其要注意连接语(题干材料和题肢之间的那句话)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对于准确选出答案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根据这些关键词得出正确答案。这些关键词一般有以下几种:
(1)主体关键词,如企业、公民、政府、党、政协等。
例4. 2018年将在全国范围正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制度是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这一制度是在投资准入实践改革中迈出的关键一步。为此我国政府应当( C )
①坚持司法为民,依法平等保护国内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②深化行政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监管方式
③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切实履行社会职能,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
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①②
【解析】单看①肯定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它与人家要求的主题是不符的,所以①不选。
(2)知识范围关键词,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等。
例5.如图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D )
A. 文化的发展推进了信访方式的变化
B. 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条件
C.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与政治不可再分
D.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解析】这个题目里的B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人家要求的知识范围不符,故不选。
(3)内容关键词,如“措施是……”“制度是……”“目的是……”等。
例6. 让数据多跑腿,“企业不跑,代办员跑”“群众不跑,流程跑”。浙江省通过内部流转、优化审批流程,转变传统的“线性思维”,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变多窗口、多部门跑为一窗口受理,实现一次性、高效办理。上述做法旨在(A)
①落实简政放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②践行政府宗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③扩大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政府权威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解析】③④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树立政府权威”都不是材料所述做法的目的,故不选
(4)形容词关键词,如根本、主要等。
例7. 决定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C )
A.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B.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我国的社会性质
【解析】A是直接原因,C才是根本原因。
(5)动词关键词,如表明、说明……体现了等。
例8. 中国曾创建了旨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终达成,现在又积极推动叙利亚、乌克兰、中东等热点问题的政治对话进程,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表明( A )
①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先审设问。“这表明”有两个限定:一是“这”是指向材料中的事例;二“表明”是指事例的外表特征通过事情所表示的道理转述清楚明白。
再审材料。从本题“表明”的含义出发,以“以事述理“的思维方式去审读材料。材料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中国曾创建了……,促成了……达成””现在又积极……政治对话进程”表示出我国是维护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和平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另一层意思是“通过……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可以转述为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审项取肢。依据上述叙述的内容,对照选项,①②两项的内容与转述的内容相符合,故选A肢;③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实际情况,应排除;④与题意无关,也应排除,故含③④的B、C、D不能入选。
尤其要注意的是,表明不等于说明,二者的区别有三点:其一,含义不同。“表明”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的表面或外表,即通过事物的外表特征把事物表示清楚明白;二是指事物或事情本身显示的某种意义。“说明”的含义是阐释事物的特征、用途或事情的经过;解释某项工作或举措实施的意义或原因;运用理论印证某种做法的正确性。其二,二者在试题中所要考查的能力不完全相同。“表明”主要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事物的能力;而“说明”侧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事物或印证事物的能力。其三,解题思路不同。解答“表明”类选择题时,要求考生通过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理解其转换形式,是“以事述理”的思维过程;而解答“说明”类选择题时,不仅要求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调动知识,解释其蕴含的道理,是“以事释理”思维过程。
(6)方向关键词,如“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
例9.为鼓励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人类的哲学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设立为“世界哲学日”。关于哲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 哲学产生于实践
D. 哲学是爱智之学
【解析】注意设问指向,逆向选择,不可粗心大意。
六、根据题干现有材料得结论,不得根据臆想、联想材料做结论。
例10.2018年11月5日,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方开立人民币账户,使用人民币交易,我国企业和居民不用出国即可购买“洋货”。由此可见,举办进口博览会能( B )
①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与世界共赢
②引导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③扩大进口,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益
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其地位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解析】有同学选②,就属于脱离材料,脑洞大开之后想当然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