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卷b卷(2024高考语文卷子全国乙卷原卷)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卷b卷(2024高考语文卷子全国乙卷原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1 23:54:16

据报道,2024年高考全国共有六套试卷,分别是全国甲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

全国甲卷,作文题型是材料类,着力考查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解决真实问题,学会沟通、善于表达。题目如下: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60分)

简析: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强调的是学习和他人相处;第二句强调是相处过程中,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想法;第三句以必要条件为结构,强调真正相遇的条件是坦诚交流。很明显,材料三句话就是三层语境,从学习和他人相处,到相处过程中遇到交流冲突现象却不善于表达会导致健康成长,最后给出了解决方法坦诚交流。那么,学习与人相处、交流冲突、不善于表达、坦诚交流、真正相遇就成了材料的关键词。

构思文章立论,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现象、问题、办法”入手,比如正确看待与人相处之道,交流冲突需要良好的沟通表达,坦诚交流是真正相遇的重要桥梁等等。二是对关键字进行思辨组合,比如坦诚交流才能有效避免冲突、坦诚交流才能真正相遇,与人相处需要善于表达等等。

新课标I卷。也是材料类作文。题目如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60分)

简析: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表达的是当下基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遇到问题就能进行查找、搜索,就是平常说的“百度一下”就能很快的找出问题答案;第二句以反问句的形式,强调的是人自身的问题、新旧问题等等能不能越来越少?直接带入了文章立论的核心话题。

这篇材料类作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两句话中有一组“问题多、问题少”的思辨关系,可以从这里面入手,分析“问题的多与少”,进而联想思考到“问题的浅与深”、“解决问题的时效性”、“答案和问题”、“依赖人工智能会不会丧失脑力开发”等等思辨关系。

课标II卷,同样是材料类作文。题目如下: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60分)

简析:这段材料是从试卷内的材料引出作文的立论话题。材料说的是我国探月探索历程,表达了我国奋斗不息的航天精神。重点分析第二句,通过太空之旅,引申到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深刻把握“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句核心话题,可以从“对未知之境要充满好奇需要保持思考,抵达未知之境需要勇于探索研究,抵达之后需保持永不停止的斗志”等角度进行立论。未知之境,可以从国家层面政策入手,比如完成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之后展开了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社会发展某一个角度入手,比如高铁提速,科技为民等等;也可以从个人角度入手,目前的状态和人生规划、个人成长与发展等等。(文/ 张海平)

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