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2.《使至塞上》中王维以传神地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地塞外风光地句子是:“ ,长河落日圆。”
3.结庐在人境, 。
4. ,闲敲棋子落灯花。
5.海内存知己, 。
6. ,禅房花木深。
7.潮平两岸阔, 。
8.杜甫在《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借花鸟抒写悲痛之情地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 ”。
9.“ ,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难》,这两句充满了对未来地憧憬,极尽勉励,鼓舞人心。
10.中秋佳节,不能与亲人团聚时,我们常常会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心灵便得到了抚慰。
11.晴空一鹤排云上, 。
12.无可奈何花落去, 。
13.山河破碎风飘絮, 。
14.落红不是无情物, 。
15.择其善者而从之, 。
16.词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含蓄婉转,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豪放词率直粗犷,如辛弃疾的“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17.子曰“岁寒, 。”形象地阐述了身处浊世更显君子风范的道理。
18.人生自古谁无死, 。
1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侧面描写和烘托了琵琶曲的无穷魅力。
20.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写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气吞万里如虎。”
21.杜甫《登高》中,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且都使用了叠字的句子是“ ,不尽长江滚滚来”。
22.在《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思而不学则殆。”
2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李煜《虞美人》中也同样写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 ,只是朱颜改。”
24.《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
25.《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用“ ,无以至千里”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26.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不绝如缕”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27.杜甫在《望岳》中点化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 ,一览众山小。”
28.《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描写出了荷香的若有若无。
29.《琵琶行》中表现琵琶演奏经过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乐音的句子是“ ,铁骑突出刀枪鸣”。
30.古人用“勿以恶小而为之, ”劝诫人们修身立德应从细微处入手。
31.人生如白驹过隙,沿途的旖旎风光却让我们流连忘返。或许,有“烹羊宰牛且为乐, ”的二三老友,江南烟雨雨塞外沙,仗剑走天涯;或许,有“静女其姝, ”的红颜知己,“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即便平平淡淡,也希望“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又或许,被生活千磨万击,可又有什么关系!“竹杖芒轻胜马,谁怕? ”,也未尝不可,至少,思想过,努力过,奋斗过……
参考答案
1.不畏浮云遮望眼
2.大漠孤烟直
3.而无车马喧
4.有约不来过夜半
5.天涯若比邻
6.曲径通幽处
7.风正一帆悬
8.恨别鸟惊心
9.长风破浪会有时
10.人有悲欢离合
11.便引诗情到碧霄
12.似曾相识燕归来
13.身世浮沉雨打萍
14.化作春泥更护花
15.其不善者而改之
16.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
17.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8.留取丹心照汗青
19.东船西舫悄无言
20.金戈铁马
21.无边落木萧萧下
22.学而不思则罔
23.雕栏玉砌应犹在
2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5.故不积跬步
26.余音袅袅
27.会当凌绝顶
28.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9.银瓶乍破水浆迸
30.勿以善小而不为
31.会须一饮三百杯;俟我于城隅;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春暖花开;一蓑烟雨任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