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试卷格式及字号高考语文(高考试卷正文字体字号标准)

标准试卷格式及字号高考语文(高考试卷正文字体字号标准)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1 15:23:36

一、考前5分钟

1.拿到试卷,我会快速浏览默写和语言文字运用题;如果快速浏览了全卷,我会告诉自己:试卷就是之前三次的模考和平时训练过的考点和题型,绝大多数题都是复习过的。( )

2.在允许答题的信号发出前,我能做到在大脑里完成默写题,并在允许答题的信号发出后,迅速在答题卡上写下相应答案。( )

二、考试过程中

(一)现代文阅读

1.信息类文本中论述文、说明文、新闻、访谈、调查报告、传记这些文体基本特征和必备知识我很熟悉。

2.文学类文本中小说、散文、戏剧这些文体基本特征和必备知识我都熟悉。

3.我有读文、读题进行勾划、切分的好习惯。( )

4.我会勾划选择题题干选的是“不正确”的一项,还是选“正确”的一项。我会运用勾划、切分的方法帮助自己明确每个选项、每句话的表意重点。( )

5.选择题在明确每个选项的表意内容后,我会仔细回读文章,找到相关语境,再进行仔细比对。对于那些表达过于绝对的说法、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表示范围的词语、表示已然未然的词语,我会特别敏感并表示怀疑。我知道命题老师常常在这些地方设置陷阱,但依然会小心认真比对。( )

6.对于文学类作品选择题第7题,我会特别小心选项中的艺术特色术语的表述,回归文本看看相应的内容是不是具有此种艺术特色,以及对这种艺术特色的鉴赏是否正确。( )

7.对于现代文的简答题(第4、5、8、9题),我知道答题思路就在题境与题境相关的必备知识中,答案就在文章里,组织答案时,我会结论先行,再结合文本分析。并且我知道,所有主观题一定都要关注分值并做到分点、有层次地作答。

8.对于“非连续性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我知道材料有同一个话题,只是侧重点不同;如是不同文体,我能够分析同一个话题在不同文体中表达的侧重点为什么会不同。(( )

9.对于信息类文本阅读第5题,如果设置有情境,情境的内容与往往与答案有关联,有的就是答案的一部分( )

10.对于小说或散文的“内涵题”,如问“题目或者划线句子的含义”这一类的题目,我习惯从表面义和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主旨)去分点作答( )

11.对于小说“作用题”,如问“文章的某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写到某个事物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收到什么效果”一类的题目,我知道应从“情节”“人物”“环境”“读者感受”和“主旨”这五方面组织答案,只是具体表达要扣紧题境;对于散文的“作用题”,我知道应从“结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和“读者感受”这五个角度来组织答案;但也有题目只聚焦对于某个方面的作用(佛山一模《杀狗》、深一模《月下桨声》第8题,2019年全国二卷《小步舞》第9题)。( )

12.对于小说或散文的“反复描写题”,如多次描写了某景、某物、某动作、某神态、某语言等,我会逐一分析后再整体分析。(南京二模《无声的歌》、2021年新高考I卷《石门阵》第8题 )( )

13.我知道无论是信息类还是文学类都会有“反套路”的因文命的题或是情境化试题,但是我不担心,我会严格按照题境的要求,回到文本中,多角度思考,有层次地来作答。因为从我的做题经验来看,很多时候,答题的角度就在题境里,答案的内容都与文体的要素相关(、2020年《越野滑雪》、2022年高考I卷《江上》第9题 )( )

14.对比较复杂、我努力思考后仍然没有头绪的题,我不会在此纠缠不止,以免影响其它更简单的题的作答,尤其影响是写作;但完成其它的题后,我还是会扣住题境写出自己的理解,不留空白。( )

(二)古诗文阅读积累与鉴赏

1.我知道文言文的阅读材料可能是一则,也可能是两则,体裁上可能会是纪事本末体,甚至可能是语录体、论述文或其它,但是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文言文考查的落脚点始终在于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

2.文言文阅读我习惯先看选择题的文意理解题(第12小题),再看文章。( )

3.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首先看看文章的出处,明确时代背景。然后关注人名(对人名我都会用相同的符号圈起来)以明确对象;同时关注时间(年号)和地点的变化,这样能帮助我快速理清文章内容。( )

4.做断句题时,我会运用“语法(特别关注主语、核心动词) 标志(标志词、对称结构和固定搭配) 语意”的法来断句,或是结合与其它选项进行比对。( )

5.第11题,对于那些超级陌生的文化常识或词语,我会先默认它“无误”,优先从那些看似熟悉的选项中寻找错误点。( )

6.对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第12题),考虑到选项前半句的概括很少出错,我会优先考虑后半句的举例分析方面可能出错。( )

7.准备地定位出“得分点字词”;并且我习惯于用打括号的方式补充主语和宾语,对于难理解的字词,我会将句子放进原文大语境中去作推断。( )

8.对于简答题,我会先明确问题指向,然后回归原文找到相应区间,作好分层,最后用概括后(或翻译后)的语言分点作答。( )

8.我熟知古诗中常见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的必备知识。( )

9.对于古诗鉴赏,我习惯先看四选一的选择题的选项,然后再看古诗标题、诗歌内容和注释。( )

10.对于古诗鉴赏“手法题”,像“最后两句诗是如何写景的”一类的题目,我会做到先给出具体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是怎么体现的,然后分析使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并且,我对古诗中常见的写作手法非常熟悉。( )

11.对于古诗的“鉴赏题”,比如“这首诗颈联写得好,请赏析”一类的题目,我能从“内容”“手法”“表达效果(事物的特点 情感)”和“结构”这四个角度去组织答案。( )

12.对于古诗鉴赏的主观题,我会注意从题境、选择题和注释中获取启发,实在不知概括,我也会根据题境指向,将相应的诗句含义写出来。( )

13.在做古诗文默写题时,我会格外细致,参考情景推断相应语句,并把字写工整。高考可能会有一道无具体篇目指向的默写题,我们练得很充分,我对《素养》中64篇都背熟了,老师还帮我们听写过易错字。( )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

1.成语题。我知道从语境入手,并能做到从语境、语法、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意的轻重、使用对象等方面进行思考来调动自己的储备;一下子想不起相应的成语,我也会将相应语意的四字短语写下来,然后再从大脑中搜寻相关成语。( )

2.修辞和标点符号题。5大类常考修辞(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我很熟悉,5大类常考标点(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冒号、括号),我很熟悉。( )

3.主观改病句题。先看敏感标志词(如介词开头、双面词、否定词、关联词、并列词、数词……),再用语法分析句子主干和枝叶。我知道,考纲中的六种病句类型,实际上考得最多的就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另外,我还会特别留意,现在的语病题,是放在情境中考查的,有时还要从句式、语法的角度考虑到与前后文的协调一致。( )

4.长短句变换。长变短,我知道先提取主干,然后剥离枝叶,每个短句语意完整,句间顺序合理;短变长,我知道先确定主干,然后按顺序将其它内容作为枝叶部分放在相应位置。我知道现在都是在语段情境中考查,我还会综合整个语段的表达,确定改写的句子与上下文乃至整个语段的表达协调。( )

5.补写题。我一定能做到“瞻前顾后”,我会特别关注语段中的标点符号和关联词语,并会综合语意(有的是文段整体语意,有的是上下文句间语意)、语法、句式、逻辑去思考;另外,说不定有一处用“瞻前顾后”搜寻关键词没有用,单纯是一个插入语,是承接上下文的语脉,更多需要从逻辑上去考虑(广州市调研考22题第一处“简单来说”)。( )

6.新闻压缩题。我会特别关注新闻的意义、核心事件,我知道要用“主体 事件”的结构来概括信息要点,并且我也能做到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负载信息。如果压缩与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考察,我一定谨记,修辞手法中一定要涵盖新闻的要点。(深圳二模20题)( )

7.我知道下定义的句子一定是一个单句,大多数时候这个单句的宾语(即被下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在原文中能找到;对联题,我明白上下联最后一个字要仄起平收,词性、短语结构要一致,语意要相关或相反;图文转换题,我知道要认真读图中图文信息,关注细节;图表转换,我知道要梳理清表格中信息;交际应用类语言表达题,我知道留言条、邀请涵、感谢信、公示等应用文的格式,对广告语、颁奖词或串场词、手机短信、新闻短评,严格按照题境要求去完成。( )

8.我知道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题型千变万化,今年的高考中极有可能出现新题型,包括与整本书阅读相关联的题,但我不担心,根据我做题的经验来看,越是新题型,难度越低。仔细审题很重要。( )

(四)写作

1.我能准确地判断材料作文题是一般的新材料启示类作文,还是时评类作文,前者强调概括观点,后者强调就事论事过渡到就事论理。如果材料、任务包含关系型的话题,我会合理处理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

2.对材料、任务中有几个关键词的,我也会谨慎判别,我知道,这种情况,不一定都是关系型作文(,四省联考“简约”和“繁复)。( )

3.我熟知作文总原则。一是审题要准确,不能偏题;贴着材料的主旨(或提供的主题)和情境任务来写;二是不带外伤——缺题、字数不够、错别字、结构不完整;三是不带内伤——观点不可偏激和错误;内容重心把握不当;观点过于晦涩和情感混乱等。( )

4.我能够精准完成审题。一是审材料,字斟句酌:整体审读材料,有全局观,明确材料话题或论题;多则材料还要注意梳理材料间的关联,读出材料主题(含义、情感倾向、寓意)。( )

5.我能够精准完成审题。二是审任务,列任务清单:结合材料、引导语、写作任务,将写作任务一一罗列出来,并在写作重点与写作方向的清单后打“√”,以提示自己。( )

6.在写作前我会按照老师平时的要求,花3-5分钟在草稿纸上简单拟一下题纲,特别要认真拟好题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句,注意分论点要有层次,切中重点与情境任务的方向。

7.我熟知关系型作文如何展开:二元构思是A B AB(认识势、把握势),还是AB AB AB(速度和温度);三元构思是A B C(海浪、浪板、冲浪者),还是有侧重(如本手A、妙手B、俗手C,侧重本手A,构思为A AB AC),我会根据材料和任务来确定运用哪种展开方式,如果是单向打开,我会写好过渡句,并让之独立成段,以勾连彼与此的关系。( )

8.对于“最”(2020年高考作文“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更”(对待松树的三种不同态度)“权衡与取舍”(广二模“跨界、守界”)、鉴别与取舍(广州市调研考“上”“止”“正”),我能够在行文中精准落实这些任务。( )

9.其它非关系型的思辨类作文,我会注意审材料与任务,多角度辨析,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析,由此及彼,推陈出新。(四省联考“简约”与“繁复〞)( )

10.写作中我明白并能够落实:标题精当,开篇简洁引材料、亮出观点,主体部分论据丰富、说理扣准写作重点,结尾回扣材料与写作重点。

(1)标题:突出观点,涵盖关键词。作文的拟题,我会使用在作文课上所提倡的有辨识度的优质标题。( )

(2)首段:材料 中心论点,我知道字数最好150左右。此处最好有一二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语句。( )

(3)主体:分论点有层次,逻辑严密(优先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时评的引议联结式);对核心概念或分论点要作解析;论据丰富,最好用时鲜的,用整句表达(正向并列或递进排例、逆向正反对比);论证分析追问原因,剖析影响、反向推测,做到表达条理清晰。( )

(4)结尾:回扣材料,重申观点。运用思辨或发展的眼光,提升作文思想格调,可进一步畅想未来,发出警示,提出办法,点明意义。此处最好有一二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语句。( )

(5)篇幅:我牢记黄金字数(850--900),牢记黄金段数(5-6)。( )

11.我知道作文牢记要有四意识:身份意识、时代意识、读者意识、思辨意识。

12.我知道避免离题的诀窍:用篇中心句、段中心句交待文脉;在标题、首尾、行文反复出现材料与任务关键词,不偷换概念;材料作文一定要在文中勾连材料;启示类注意从“照着讲”到“接着讲”,时评类注意就事论事、就事论理。( )

13.非宏大主题的作文,如有可能,也最好往宏大主题去写(从个人情感逐步推衍到家国情怀),以体现文章立意的深度和广度;但明显不合适往这方面拉的,我不会生硬拉扯。( )

14.语言有辨识度,是我写作的一个追求,但在做到有有辨识度之前,我一定做到老师经常讲的那样:保证句子表意清晰、准确,不以辞害意。( )

15.我积累的论据不仅有各行业领域的正反面典型人物的事例,我还积累了社会现象类、人文类、文化类、自然景观类、人际交往类的论据。( )

16.实用类的文体格式(演讲稿、发言稿、书信体、倡议书、辩论稿等),我了熟于心。

17.无论是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任务,我明白,细致审题,贴着材料与任务、要求去写,就不会出错。( )

三、考试结束前3-5分钟

1.选择题,一旦选定后,我不会轻易修改答案。( )

2.交卷前,我会再次检查答题卡填涂、作文标题等情况。( )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