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古诗阅读选择题一直是同学们的备考痛点。大家习惯于先读诗,再做选择题,然后是主观题,但古诗读懂其实是很难的,有时带着懵懂的理解做题,更容易出错。
建议大家做古诗题时,可以先从选择题入手,通过选项和原文的对应,理解原作者的意图。这样正确率反而更高。
今天小编给同学们分享的古诗选择题专项练习(第一期),同学们可以练起来喔。
1.【2023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①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②,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③荣,举酒一相送。
【注】①秀才:这里是即将参加科举的学子的泛称。②桂林:传说桂林是凤凰栖集之处。③桂枝:《晋书·邵诜传》“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的“动”字不仅写出心思的萌动,还表明门人出游的念头不断滋长,愈来愈强烈。
B.三四句实写落花飞举飘扬,充满生机,把门人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
C.诗人写自家没有供凤凰栖息的梧桐树,既是自谦之辞,也含有对门人的寄语。
D.本诗无华丽秾艳之语,通篇多用比喻,使诗含蓄蕴藉,更富形象性,增添诗情画意。
3.【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读书(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诗前两句直发议论,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可能与作者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诗人读书时的反应,体现了诗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特点。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4.【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抽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词从叙事写起:词人拂去残碑上的尘土,隐约可见当年岳飞命令出兵的文字。
B.“何重”与“何酷”形成对比,当初倚重岳飞抗金,后来却残酷杀害,使情感表达更加激越。
C.“岂是功高身合死”两句,让人联想到历代功高而被杀的名臣,表达了作者对岳飞之死的愤怒、惋惜之情。
D.两处“岂不念”连续反问,层层深入,启发读者对高宗的行为进行深入思考。
5.【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②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梓州为四川古代政区名。②树杪:树梢。③文翁:汉代庐江人,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培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艺术构思新颖奇特,作为送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之语,格调较高。
B.诗的首联互文见义,视听结合,描绘了梓州千山万壑的古树和处处可闻的鹃啼。
C.颈联“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等词语符合蜀地特点,表现当地民风淳朴。
D.尾联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借以传达对友人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6.【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花吟
邵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头插花枝,饮酒为欢,鲜花美酒映照,一派怡然陶醉。
B.颔联回味身世,颈联落笔当下,体现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C.“况复”“那堪”“争忍”等词用三层转折来逐步推进气氛。
D.本诗风格平易通俗,颇具幽默感和趣味性,充溢着世俗情怀。
7.【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意深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
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
C.颈联摇曳“竹影”与潺潺“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与世道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悠长。
D.此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劝勉之意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
1.选A
解析:A项,“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首联是写诗人对“逐字笺来”的治学方法以及“逢人个个说曾颜”的态度的一种否定,讽刺了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2.选B
解析:
B,“三四句实写落花飞举飘扬,充满生机”错误,从标题“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可知,诗人要送门人启程去江西,故三四句是从对方着笔(对写法),悬想门人欧阳秀才出游前内心思绪,属于“虚写”。
3.选C
解析:
C项,“体现了诗人的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曲解文意,三四句“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的意思是:合上书本想起古人的可笑之处,起身散步于悠长的走廊。看不出作者“恃才傲物”的性格特点。
4.选A
【解析】
A项,“岳飞命令出兵的文字”错误,“敕”是皇帝所下诏令的一种,“敕飞字”应是皇帝给岳飞下的命令的文字,并非岳飞命令出兵的文字。
5.选C
【解析】
C项,“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曲解诗意。颈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意为梓州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的人们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暗示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而这些职事完成起来可能并不轻松,为尾联希望李使君效法文翁有所作为蓄势。
6.选C
【解析】
C项,“用三层转折来逐步推进气氛”分析有误,颈联“况复”“那堪”等词语的运用,末联“争忍……不”的反诘句式,又都能把气氛步步向前推进,是步步向前推进而非转折。
7.选A。
【解析】A项,“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错误,开篇以“何事”发问,并非表达寄予厚望之意。侄儿家境贫困也于文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