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考察的重点,也是孩子学习的难点。尤其在考试中,阅读理解分值占比大,孩子们也常会在阅读理解部分拉开分数差距。阅读理解是对孩子理解、阅读、答题能力的综合考察,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想要阅读理解不丢分,孩子就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答题技巧帮助自己快速掌握阅读理解的精髓。在做阅读理解时,孩子不要着急下笔解答,一定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揣测中心思想,明确每一道题目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认真思考,逐条解答。具体步骤为: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做阅读理解时先快速地浏览全篇,从标题看中心思想,从开头看作者观点,从结尾看文章结论,从每段的首句看主题。一定要有标注,有重点的看,理清全文的思想脉络,了解基本内容,认真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阅读题目,仔细作答。在掌握文章大意之后,再看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阅读第二遍,这一遍就是有目的的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找到题目的答案。
3.复读全文,检查答案。解答时做到简明、准确、全面,答完所有题目后再对照答案把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确保答案正确。
最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孩子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练习,两者同时进行才能快速提高语文成绩。下面,老师整理了一份小学语文非常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模板,赶紧收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
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 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 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四、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 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五、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六、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七、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 干什么 结果怎么样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九、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十、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十一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 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十二、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十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十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十五、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 地点) 人 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 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 论点
十六、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6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十七、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
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十八、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
1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2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
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十九、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
1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2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3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4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二十、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1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二十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2……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二十二、仿写句子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3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二十三、读图题公式:
1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2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 内容 启发。
3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二十四、探究题公式:
1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④提出你的看法
二十五、概括题公式:@
1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2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 点”。
3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二十六、名著阅读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2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要具体写明 1、2、3点。
二十七、写信公式:
1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二十八、诗文佳句赏欣公式:
1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2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二十九、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
1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2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③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三十、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三十一、前后照应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2 ……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三十二、巧设悬念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三十三、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三十四、记叙线索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
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三十五、称谓变化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2 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