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试卷分析与反思总结报告(语文试卷阅读理解反思怎么写)

语文阅读试卷分析与反思总结报告(语文试卷阅读理解反思怎么写)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15 07:13:49

  分析:研究报告的题目应该改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报告”,通过对题目的审读,发现研究的对象是高中语文的课外阅读。由于是有效性研究,则研究得到的结论应该是现有的高中语文的课外阅读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在2012届高三复习时,发现学生阅读能力较差,一般的阅读试题会失很多分。读题读不懂要求的关键,答题没有重点。2012年下半年,因为重带了一届高一的学生,产生了想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尝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想法。

  而现今的高中生缺少阅读时间,阅读量很少,有很多学生喜欢阅读,但是阅读品位不高,大多是浅阅读,功利化强。通过读书活动增大学生的读书量,积累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灵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本容量大、课时紧张、学生阅读时间有限、缺乏阅读兴趣等原因,影响了学习效果,影响了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课外阅读,利用自习课、早读课等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交流读书感受,分享读书成果。

  分析:上述三段可以整理成为”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课内阅读的内容是有限的,课外阅读可以作为补充。在课内学会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见解。通过课外阅读,既巩固了已学知识,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分析:这一段关于研究目的与意义的描述,并没有提到研究的目的。作者错将阅读能给学生带来的意义当成研究的意义,应该写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将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应试教育挤占了阅读的时间,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和关键,语文新课标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落实这些要求,仅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结合。

  提高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意义深远。长期以来,高中生的阅读学习一直处于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内阅读模式,教师与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或方法不得当,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过去那种简单将教育者的阅读体验或一些固定性、僵化性解读强加给受教育者的做法,充分尊重高中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而后积极地加以指导,提高学生们课外阅读有效性。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即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兴趣、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或增强。重点表现为,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建立起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将对如下问题展开研究:我校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影响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因素,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课外阅读的感受和收获。

  分析:前面大部分内容讲的是为什么做这个课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即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兴趣、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或增强”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应该是说课外阅读的有效程度,作者的说法显然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就是使学生在阅读兴趣、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或增强”。最后一句作者缩写的研究内容才是应该重点写的内容。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调查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阅读需求,影响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因素

  附:高中新课标必读书目及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同学们好!为了了解中学生目前的高中新课标必读书目阅读情况,也为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收集参考数据,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为同学们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扩展你们的视野,增长你们的知识才干,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我们制订了这份“名著阅读现状”的调查表。请同学们认真、如实地填写!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请在已阅读的书籍后打“√”

《论语通译》

《孟子选注》

《庄子选译》

《孙子兵法直解》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厢记》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鲁迅小说选·呐喊》

《鲁迅杂文精选》

《子夜》

《家》

《老舍剧作选·茶馆》

《曹禺剧作选·雷雨》

《朱自清散文精选》

《边城》

……

  针对现状,对我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共181人)进行了阅读情况的调查,课外阅读书目共列出51本,调查结果如下:阅读10本以上的共16人,阅读10本以下的165人。经过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针对现状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定在学生中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分析:研究思路与方法是研究的过程,先做了调查研究,作者错误地将调查问卷全文放在了报告的正文,应该作为附录放在报告的末尾。调查的内容过于简单,仅仅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经历,略显深度不够。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阅读上表的书籍并不能代表学生的阅读现状,可能学生会阅读表外的其他书籍。

  2.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1)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出发,经过讨论决定,选取以下阅读内容:

  《大卫·科波菲尔》:不在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科波菲尔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简·爱》:女性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罗切斯特是怎样改变的,外国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独特之处,人物语言的精彩之处。

  阅读要点:注重词语的积累、好句的赏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鉴赏力。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赏析,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精神气质。了解故事情节和写作技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写作。

  (2)好书推荐。将学生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其他同学,先写推荐材料和感悟,经老师审阅修改,在读书会上向全班推荐。

  (3)汇报交流。制订书目,利用假期和课余闲暇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规定阅读范围,定期进行读书会交流。

  分析:这一部分详细地叙述了研究的措施,通过对整篇报告的阅读,发现这仅仅是研究中采取的措施而已,不应该在这里呈现。

  3.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2月)

  调查本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了解学生对新课标要求的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

  第二阶段(2014年3月)

  名著导读:确定阅读书目《大卫·科波菲尔》《简·爱》,购买书籍,准备开始阅读《大卫·科波菲尔》。

  第三阶段(2014年4月)

  组织学生阅读《大卫·科波菲尔》一书的第一章至第十章,了解大卫失去父亲后童年的悲苦生活。写读书笔记一篇,互批互改,老师评价,各班组织一次读书会,交流学习成果。

  第四阶段(2014年5月)

  组织学生阅读《大卫·科波菲尔》的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

  第五阶段(2014年6月)

  组织学生阅读本书的第二十一章至第四十章,在全年级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第六阶段(2014年7月-8月)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大卫·科波菲尔》剩余章节和《简·爱》,老师提出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

  第七阶段(2014年9月—10月)

  回收读书笔记,老师批阅并加以指导,各班开展一次读书会,经过筛选之后,全年级进行一次读书报告会。总结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八阶段(2014年11月—12月)

  阅读推荐。将学生平时阅读的好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写出读书心得、感悟等,以便交流。

  第九阶段(2015年1月)

  课题组内进行经验交流,并请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做关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讲座。

  第十阶段(2015年2月)

  总结、反思,课题结题,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分析:第一阶段描述恰当,第二阶段到第九阶段是“读书活动”的全过程,而不是研究过程。这不是研究报告的表达方式,类似于工作汇报。

  通过此次读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老师们也在跟学生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读书意识,总结了一些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1)确定并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阅读经验,推荐课外读物,进行指导性阅读,保证课外阅读内容的质量,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持续地、深入地开展下去。

  (2)方法指导。师生共读,以阅读书籍的十章为一小节,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作者创作意图、情感倾向及创作方法。师生共同进行概括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通过开展读书会活动,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困惑与大家分享交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共同探讨,提高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课外阅读方法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明显提升。

  分析:作者总结出来一些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第一“确定并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显然这是指导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不是指导方法。第二“方法指导”,这里并不是方法指导,由“师生共读……师生共同进行概括总结”可以发现这是作者提出来的课外阅读的流程,勉强也可以说成是指导方法。

  三、产生效果

  (1)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历届学生学习本课,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但本届学生在阅读理解这篇文章时,结合大卫、简·爱在成长经历中环境对他们性格的影响,来分析黛玉生长的环境及对她的影响,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2)本届学生面临高考,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阅读理解这一部分的复习,尤其是小说阅读和人物传记的阅读,学生在理解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方法、主题等方面,能够很好地结合阅读经验、方法,准确有效地提炼文本信息,规范答题,得分率高。

  分析:主观地判断认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举例说明,证明力并不高。鉴于本研究是“有效性研究”,研究应该体现课外阅读的有效程度,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用这种主观的判断说服力很弱。

  四、存在问题

  由于高中课程的设置和本校教学实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外阅读指导应该在高一阶段进行,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方法指导更到位,阅读效果会更好。

  (2)此次课外阅读活动安排不够周密,范围比较小,不能涉及全校学生,共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3)新课改的背景下,全面展开课外阅读指导困难较大。

  分析:表达的角度都是工作的角度,而不是研究的角度。比如第一个问题说“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如果改成“课外阅读教学没有在高一阶段进行,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无法保证,方法指导的效果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这样的表达方式才是站在研究的角度来谈研究课题存在的问题。第二个“此次课外阅读活动安排不够周密”显然是站在工作的角度来谈,将课题当成一个阅读课外活动,而不是研究。第三点问题同上,应改为“应试思想和高考压力的影响下,全面展开课外阅读指导困难较大,在一定程度下影响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五、展望未来

  本次读书活动,虽然范围不大,阅读深度不够,但是毕竟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也积累了一些课外阅读方面的指导经验,对今后的阅读教学会有一些帮助。力求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分析:展望未来不是研究报告必要的组成部分。建议删除。

  总体评价:研究报告将调查表的分析写在了研究思路与方法中,核心部分没有描述研究的成果,却描述了研究取得的效果,这是最大的错误,难于通过结题鉴定。

  修改建议: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报告

  摘要

  关键词

  (一)导言

  1.问题的提出

  (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质疑现有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高,提出要研究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关键词的界定

  课外阅读:本研究中课外阅读是指……

  3.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

  (2)实践意义: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

  4.研究目标

  调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需求和影响因素;验证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编制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提出提高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提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5.研究内容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需求和影响因素(用二三行描述如何研究这个内容)

  验证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用二三行描述如何研究这个内容述)

  编制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用二三行描述如何研究这个内容)

  提高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用二三行描述如何研究这个内容)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用二三行描述如何研究这个内容)

  (二)国内外研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扩展描述)

  2.国外研究现状(扩展描述)

  3.评论研究现状(扩展描述)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我要进行这一项研究。)

  (三)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1.研究的设计(扩展描述)

  2.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扩展描述)

  调查研究法(扩展描述)

  3.研究的过程

  (稍作扩展描述)

  (四)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需求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等形式来描述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影响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因素。)

  (五)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具体描述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六)编制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描述具体的、可行的符合高中学生特点的阅读计划。)

  (七)提高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影响因素提出若干条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对策应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八)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提出若干条具体可行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九)研究结论

  (概述研究的主要观点,并探讨研究的缺陷。)

  (十)附录

  附录1:空白问卷原文

  附录2:访谈提纲

  (十一)参考文献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