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英语课课练配套试卷答案(九年级英语配套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下册英语课课练配套试卷答案(九年级英语配套练习册答案)

首页英语更新时间:2024-11-14 21:28:23

导 读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0月15日正式开启网上报名。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报名人数居高不下,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各类考研培训机构,有些机构打着“保分包过”“有内部名额”“不过线不录取就退费”等幌子诱导考生走“捷径”。高额培训费交了,真的能“花钱买上岸”吗?考研培训市场有哪些套路和陷阱?

打开社交网络平台,通过一位位当事人的讲述,可以了解到形形色色的考研培训陷阱和骗局。他们交了培训费,培训机构的承诺却没有兑现,投诉无门,维权艰难。

当事人:报了一个机构的考研网课,说有7天的试听,可以在7天之内无理由全额退费。我上了两天之后,发现那个数学老师的讲课方式很迷惑,然后就去联系了学管,说不好意思我要退费,然后学管就开始无休止的劝我不要退费。

当事人:那家公司它收款是一方,上课是一方,用来收钱的那个公司开在成都,市场监管局去就找不到,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他们。

社交平台上有关培训退款纠纷的留言/图源网络

有人听信了培训机构“保分”“保过”“保调剂”等宣传,想要花几万块钱走“捷径”,最后却发现“保分班”保不了分,钱也退不回来。

当事人:个人原因反正是没有考到,他们承诺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会进行退款。但半年还多的时间过去了,到现在没收到一分钱退款。

当事人:他们承诺如果匹配不到院校,未进入复试,会给你退2万2千元,还签在合同里。最终我没有进入复试,也没有匹配到院校,根据这个合同应该是45个工作日就该退费,但是现在已经过去4个月了,一毛钱都没有见到。

网络投诉平台上有关考研培训的投诉/图源网络

所谓的考研“保分班”“保过班”到底是什么样的培训?为什么会在众多培训类型中吸引考生呢?记者拨打了几家考研培训机构的咨询电话,发现这样的“保分班”“保过班”并不少见。

培训机构人员:我们有一个保障班,三科两科不过的话退多少钱这种的,比如报我们政治班,结果连国家线都没过,那学费单科6800退3800。

培训机构人员:会有那种保分的,就比如说我保证你考到多少分,考不到我给你退费。英语一的话,大概我们能给你保证到60分或者65分,政治我们能给你保到65分。如果说你考不到的话,就算录取了也会给你退费。保分班大概就是4000块钱左右,不保分的话,可能就两三千块钱。

“保分班”往往针对的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研初试,在由报考院校组织的考研复试阶段,有些培训机构还提供让不少考生心动的“特殊服务”,比如,花小十万块钱通过“内部推荐”“上岸”985高校。

培训机构人员:复试的话会有一些高校的内部资源,然后给学生做针对性的辅导以及内部推荐。像那种比较好的学校,一个专业推荐一个学生。每个学校基本上进了复试的话,我们都有针对这个学校的复试题目。收费,现在普通学校是79800,像是211那种就是89800,985这种就是99800。越到复试之前报名越贵,如果是等出分之后的话大概就得11万。如果没录取上,这个钱全额退。

图源网络

无论是“保分班”“保过班”还是“内部推荐”,往往会在培训合同中约定“不过就退费”的条款,让报名者觉得十分保险、不吃亏,得到心理安慰。但在现实当中,报名者如果没有通过考试,要求退费时很可能困难重重,培训机构会找出种种理由拒不退费或拖延退费。实际上,这类问题不仅仅涉及经济纠纷,培训机构宣传所谓的“保分包过”“内部推荐”等本身就涉嫌违法,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

陈音江:《广告法》明确规定,像这种教育培训类广告,不能对升学或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获得资格证书这些,做出任何教育或培训效果的宣传,明示或暗示这种保证性的承诺都是明确禁止的。而且还不能明示或暗示你请相关的考试机构、内部人员来培训,或者你跟他们有关系,《广告法》都是明确禁止的。教育培训实际上因人而异,本身就不能够做这种保证性的承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对此类“保分包过”“内部推荐”的宣传和培训,监管部门应该及时查处,网络平台也要对此类宣传信息的清理负起责任。熊丙奇还表示,这类培训机构利用的就是部分考生希望走“捷径”、投机取巧的心理,他们的服务不一定跟得上,承诺不一定兑现,所谓的“内部资源”“内部推荐”,更是在“忽悠”考生。

熊丙奇:宣传所谓内部资源,其实它是赚概率费、赚概率钱,尤其是说复试过了他就收钱,没过就退费,这个其实是在收智商税。如果说这个机构真有内部人员的话,实际上违反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教育部非常明确要求所有的高校、研究生招生单位,他们的教职工不能参与考研辅导和培训。也就是说,只要是参与了考研培训,其实就是违规违法的。

图源网络

熊丙奇提醒考生,考研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任何培训机构可以“保分”“保过”,如果相信所谓“内部渠道”“内部资源”,想要绕开规则,不仅会上当受骗,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会面临对自身诚信的质疑。

熊丙奇: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机构有这样的能力来保过。内部信息的获取也是违法的,这涉及到考研的不公平。如果说真的有内部信息,学生被录取了,最后被查出来,他的录取资格也会被取消。面对这些机构“保分保过”宣传的时候,就应该第一时间去举报,让监管部门来进行查处,而不是想着获得所谓的这种利益去配合。在发现自己受骗之后再去维权,这种维权实际上是很难的。

那么,面对五花八门、乱象丛生的考研培训,考生到底该如何理性选择?遭遇陷阱和骗局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

陈音江:如果你确实选择了培训机构,那么你事先一定要跟他签订好培训协议或者相关的培训合同,收费、培训内容、相关违约事项都要写到这个合同里面去。因为最后如果双方出现了纠纷,你要解决问题,无论是去协商还是向有关部门去投诉,都是要讲证据的,核心证据就是这个协议。如果消费者权益确实受到损害,可以收集好相关证据与这个培训机构去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行政主管部门去投诉,如果通过这种调解还不能解决,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者到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记者|编辑 路瑶 主编 朱来生

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