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小芝
新高考改革在推行,很多省份都加入到了新高考当中。
高考是学子们圆梦的时刻,辛辛苦苦读书为的就是高考金榜题名。
有些网友问既然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全国统一的考试,为啥不能全国高考一张卷呢?能不能实现全国高考一张卷呢?
有些省份原来是自己命题的,后来加入到了全国卷当中,就比如江苏省,而现在有一些省份和地区是自主命题的,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它们是全部自主命题,独立考试出题的。
浙江省是除了英语听力以外,其他的也是自主命题。
在一些家长看来,他们认为全国就应该统一使用高考卷,这样才显得公平。
因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他们的教育资源很丰富,也有不少的好大学,清华北大就不用说了,还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
而河南、河北、山东这几个地区堪称“高考大省”,省内的大学资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但是每年高考人数居高不下,在这几个省份高考的同学,在报考的时候简直是“卷”出天际。
所以,经常能够听到有人说北京地区的学生考清华北大就很容易,如果让真正的高手,河南河北还有山东地区的学生和他们一起高考,用北京、上海的高考卷,说不定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就会被他们“垄断”了,没有北京上海本地考生什么事了。
真的有很多人认为北京同学考清北,上海同学考复交,凭借的都是“本地户口”带来的优势,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大家都认为北京地区的高考卷一定简单,如果把北京的高考卷普及为全国卷呢?全国的学生做的题就统一了,就能公平竞争了?
而一位资深老师给出答案,北京上海的高考卷可能不太适合我们去做。
倒也不是说他们的高考题难,只是教育资源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在全国卷高考出题当中,是不允许出现“冰淇淋”这样词语的,因为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冰淇淋”。
在中国土地上的高考必须做到公平,维护高考公平。
全国卷中不可以出现,但北京、上海这样独立命题的时候又可以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来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再比如一名网友提到了“少年宫”,曾经也冲上了热搜。
“少年宫”这个词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只是在书本上听过,小的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周末有学生要去少年宫,甚至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还是不确定少年宫究竟是干什么的,因为自己没有去过。
而对于教育资源发达的北京上海这种级别的城市来说,不少学生周末去少年宫,或者平时上课就在博物馆里,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师给讲的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用凭借想象力想了,在博物馆里上课会让知识更加直观,而这种课一般地区的学生都不能享受到。
很难想象北京上海地区的小学生兴趣爱好是编程、计算机、机器人等等高科技的兴趣爱好,他们会和大学生一起研究项目,头脑特别灵活,知识面也广。
对比之下,北京上海地区的教育的确和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区别,一时间也很难解释原因是什么?大概是多种原因影响,甚至是好几代人之间的比拼,拼不过也是正常的。
当“海淀妈妈”给孩子早早规划人生路线,研究保研、出国留学的时候,很多家长还在犯愁孩子作业完不成,这种差距显而易见。
小芝寄语这下大家懂了为啥北京地区的高考卷不能改为“全国卷”了吧,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教育资源太发达,而这也恰好能够体现出来高考的公平性。
北京上海等地区自主命题也有一定合理性,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题,同样也能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
大家也要有良好的心态,正视这件事情,如果大家能和教育发达地区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同学,那自己要多一份信心和勇气。
首先自己学习能力很强,成绩已经证明了,要有信心提升个人实力,自己不比别人差,周边都是优秀的同学,可以向优秀的人学习,将来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话题讨论:
大家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分享讨论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