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末免费获取纸质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chēng)职。
B.从林则徐到杨靖宇、从邓稼先到杨利伟,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民族的脊(jí)梁始终挺拔不屈。
C.有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D.就在那一霎(chà)时,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地震后,原来繁华的百货大楼变成了一片废虚。
B.在寓言故事中,狐狸通常是十分狡滑的。
C.与热忱为民的白求恩相比,那些心胸狭隘的人是多么的渺小。
D.站在悬崖边上往下看,我不禁感到阵阵晕炫。
【答案】C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听见有人啜泣(zhuì),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是我自己。
B.难道我是不称(chèn)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面料!
C.它总是蹿(cuàn)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D.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shùn)的鸟。
【答案】B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兴高彩烈地跳跃和欢呼,表现他获得生命的喜悦。
B.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急待地去找我。
C.白求恩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D.大约四十年前,我长途拔涉来到阿尔卑斯山下的普罗旺斯高原。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下雨了,蜷伏在大地上的小草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起来。
(2)面对确凿的醉驾证据,他蹲在地上抽噎起来。
(3)与热忱为民的白求恩相比,那些心胸狭隘的人是多么的渺小。
(4)皇帝派出的两位钦差大臣自欺欺人,真是滑稽可笑。
A.quán yē chénɡ qīnɡ B.juǎn yē chén qīn C.juǎn yē chén qīnɡ D.quán yē chén qīn
【答案】D
6.下列加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姗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B.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蓬。
C.三妹便怂勇着她去拿一只来。
D.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答案】D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济南轨道交通正式开通,市民们慕名而至地到来。
B.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白衣作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C.首张黑洞照片公布于众,让全球天文爱好者们忘乎所以。
D.看见母亲朝自己快步走来,正在奋力奔跑的他戛然而止。
【答案】B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乡村振兴的路上,济南绘就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B.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行,不仅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且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C.“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D.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答案】C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同心战疫。
B.个别人对于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不以为然,我们一定要让其端正态度。
C.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对自己妄自菲薄了。
D.平素里不善言谈的他,自从加入“校园文学社”便夸夸其谈,深得同学羡慕。
【答案】A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B.从最后一刻仍顽强拼搏的中国女足姑娘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永不服输的精神。
C.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答案】B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同学们参加毕业联欢晚会,共享天伦之乐。
B.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学习事倍功半。
C.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不能一蹴而就。
D.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绿色农产品开发得绘声绘色。
【答案】C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风采。
B.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更上一层楼。
C.大约数百万左右青年学生参加了“乡村振兴”活动,把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两位年轻的教授写成的。
【答案】A
13.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称对方的父亲为“家父”,称自己的父亲为“令尊”,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
B.《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
C.《杞人忧天》出自《列子》,作者是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D.七夕: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答案】A
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的“书”即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作品;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
D.童话和寓言都采用虚构的故事,幻想的情节,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
【答案】C
15.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一般篇幅短小,常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B.《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C.《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古代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如家慈、拙作等是谦辞;贤弟、垂询、赐教等是敬辞。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
B.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远大的目标
C.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危险
D.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俭以养德/可以为师矣
C.将复何及/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淫慢则不能励精/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8.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作者是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两句从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其修身治学的一封家书。
D.本文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文言的韵律之美。
【答案】16.C17.D 18.B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B.弛担持刀 弛:拿起
C.意暇甚 意:神情
D.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倚其下 去后乃至
B.久之,目似瞑 因往晓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学而不思则罔
D.其一犬坐于前 及其家穿井
2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狼》选自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B.本文主要对狼进行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C.本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
D.本文情节曲折,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引人入胜。
【答案】19.B20.C 21.D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gǔ)①,相和悲鸣。后游郢(yǐng)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o)③闻之,咨嗟(jiē)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⑥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yǐng)楚: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真诚;扉,门。⑥絮:棉花。
2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吾 抱 此 半 生 不 谓 遇 知 音 于 此 地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24.请结合内容分析“乔山人善琴”这一特点,在选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案】22.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23.现在我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声,像极了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 24.示例一:文章写“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写乔山人难以找到知己,从正面突出了乔山人的技艺高超。
示例二:文中写到“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出乔山人技艺之高超,连鸟禽都为之悲伤。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
(宋)严羽
瞑①色蒹葭②外,苍茫旅佑情。
残雪和雁断③,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④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⑤声。
【注释】①瞑:黄昏。②兼葭: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③雁断:大雁的鸣声中断。④杪:树枝的细梢。⑤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前三联,融情于景,写自己旅途所见。诗人在江边行走,景致多变,焕然一新。
B.颔联“新月带潮生”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颔联两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和绝望。
D.全诗融情于景,以描写雪,燕月等景致,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26.请从“景”、“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25.A26.诗歌颔联妙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暮色苍茫中,雪已消残,就连传递家书的大雁都断绝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营造了一种凄凉忧伤的意境。寓情于景,作者把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寄寓在“舟行所见”之景中,情与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寂。
五、句子默写
27.用正楷字,笔画清晰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1)子曰:“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7)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秋词(其一)》刘禹锡)
(8)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9)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匆匆,又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10)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11)谭嗣同《潼关》中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进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 思君不见下渝州 自古逢秋悲寂寥 岐王宅里寻常见 何当共剪西窗烛 尚思为国戍轮台 便引诗情到碧霄 应傍战场开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六、名著阅读
28.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请阅读下面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骆驼祥子》
(1)【读·人物】从语段划线句可以看出此时的祥子是一个 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当读到小说结尾部分时,我们发现祥子又变成了一个 的人。
(2)【读·情节】根据下边提示,补写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买了一辆车,可__________。
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车还没买上,__________。第三次,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 。
(3)【读·方法】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骆驼祥子》也适用此法。我们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作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 、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4)【读·专题】专题探究是名著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探究《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祥子变成行尸走肉的原因。
【答案】(1)勤劳坚忍(或:吃苦耐劳;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等)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2) 被大兵抢走了; 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虎妞死了,祥子卖车葬虎妞。
(3)写作手法(或表现手法、主题、人物形象等)。
(4)黑暗的旧社会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勤劳善良的底层人民找不到出路(社会原因);②祥子自身的软弱,意志不坚定,在遇到多次挫折后,他开始自甘堕落,最终由人变成行尸走肉(个人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太爷老师
漆永祥
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
④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字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码得整齐好看……
⑦太爷会唱戏,但却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去开会,听到一句半句,回来就教我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教大家跳舞。我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作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
⑧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报告,讲一个只读过几年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⑨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跟不上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九十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载着他过去的荣光。
⑩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他们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
(选文有删改)
29.第⑧段提到,太爷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读文章②-⑦段,根据提示,概括“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
(1)①_____;
(2)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
(3)②_____;
(4)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
(5)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
3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
31.文章第段⑥画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
3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所表达的情感主旨。(写出两点即可)
战江语文,公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