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试卷分析优点和缺点(小学英语试卷评价及建议)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优点和缺点(小学英语试卷评价及建议)

首页英语更新时间:2024-07-22 22:01:33

文 | 米粒妈

上周米粒妈在群里看到有人发的词汇表,想让孩子年后再抓紧时间背背单词。

看见很多爸妈争相求分享,米粒妈坐不住了,决定赶紧写这篇。

英语咱们不能这么学了,单词不能这么背了。

今年北京小学英语考试题,是一个明显的风向标。

英语考察的重点,越来越偏向理解和应用。

米粒妈来对比一下传统的试卷和今年的试卷,大家就明白了。

下面这个是16年的试卷。听力第一题是,选出听到的单词或者句子:

换成中文,就好比给孩子们三个选项“白马”“挨骂”“大妈”,咱们读其中的一个,看孩子们能不能听出来。

这是在单纯考察单词的发音,和“理解”一点儿都不沾边儿。

孩子们不知道“白马”是啥意思,也不耽误做对题,只要能听通过发音判断出是这个词儿就行。

我们再来看看今年的听力第一题:

听句子,判断图片是否和听到的内容一致。

比如图片是两个小女孩儿玩儿球,听力放的是“两个小女孩儿在放风筝”,让孩子判断。

想做对题,孩子要做到两件事:

第一,听懂听力里整句话的意思,即“理解”;

第二,能用英语简单描述题目里的图片,即“应用”。

米粒妈这样给大家对比后,是不是对小学英语考试的侧重点有直观感受了?

很多人说小学英语中考化了。

确实有的题型和中考题一脉相承。

比如下面的听力部分,听一段对话,完成2-3个题:

和中考听力第一部分的形式一模一样:

不只能看到中考题的影子,还能看到剑桥考试题的影子。

下面这道题,根据英语解释选择单词:

“你可以用它点餐”“没有它我们不能生存”“我们用它们画画”。

孩子得读懂整个句子,才能从给出的单词里面选出正确的那个。

这个题型完全就是剑桥少儿二级考试的题型:

这个东西里面有很多绿色蔬菜,但是不需要烹饪;

这个人可以帮助牙齿受伤的人;

这个人在田间工作...

这一届小学英语考试,除了像中考,像剑桥考试之外,甚至还能看到雅思的感觉。

下面这道题是,听一段对话,看看能不能听懂细节信息。

比如这个邀请函是谁发给谁的,邀请对方参加什么活动,时间地点是什么:

你们看像不像接下来的雅思听力题:

听力内容是填写保险申请表所需要的信息,名字,地址,国籍等。

米粒妈估计有的姐妹看到这儿有点焦虑了。

现在小学校内死记硬背的东西,孩子还没完全弄明白呢。

这又像中考,又像剑桥五级,还像雅思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姐妹们别急,米粒妈给你们搜罗了这么多考题,也发现了一个规律。

小学英语考试,虽然看上去有这么多考试的影子,但其实,这些考试都是一个共同的思路:偏重理解和应用。

收到一封用英语写的邀请函,能不能看懂是邀请我们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去,要穿什么衣服;

别人用英语说怎么去超市,我们能不能听懂在哪儿拐弯儿,往哪个方向拐;

去国外旅游丢了东西,能不能说清楚在哪儿丢的,怎么丢的,丢的什么;

报名参加一个英语旅游团,能不能问明白什么时候出发,从哪里出发,费用怎么收。

“能理解,会应用”本来就是学英语最本质的意义,现在的改革就是在慢慢回归到这个本质。

其实2022年出台的英语新课标,对英语“理解和应用”的定位已经非常明确了。

从教学方法上多次强调“在语境中理解词汇和语法”“避免机械记忆”“避免脱离语境”:

2024年的新版英语教材,就是根据2022年这版新课标研发的。

现在,课标,教材和考试都一致指向了“理解和应用”,而不是“机械训练”。

之前一直在“apple,apple,苹果 ”“banana, banana,香蕉”这样学英语的孩子们,尽快调整方向,不要和大趋势背道而驰。

米粒妈也给孩子们几点之后学习英语的“三要三不要”。

词汇:要在阅读中学,不要脱离语境学

开篇让米粒妈坐不住的词汇表,就是缺乏语境,机械操练单词:

这样背单词的方式,米粒妈只在出国前备考托福的后期用过。

照着词汇表,每天快速刷几百个,把不认识的做好标记,直到不认识的越来越少。

但是米粒妈非常不推荐孩子们这样学词汇,因为这样脱离语境背单词缺点太明显。

第一,枯燥低效。

几岁的孩子,谁愿意每天记“my,我的,your,你的”呀!

没有图片,没有故事情节,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真是硬记。

单词一定要放在阅读里和情境里记。

情境,既可以是图片,比如下面的绘本:

(这是我的食物,这是你的食物)

也可以是上下文。

比如:“I will keep your secret.You need to keep my secret, too.”

(我会保守你的秘密,也请你保守我的秘密。)

哪一个都比直接记中文意思更有趣更有效。

第二,单调低效。

比如孩子照着单词表背:draw,画画;draw,画画。

就算背得很熟,也只是记住了这个单词的意思:画画。

但是在阅读中学,维度就多多了:

I draw with a pencil. 知道用... (工具)画,介词是with.

I drew a picture yesterday. 知道draw的过去式是drew.

从下面图片中简单的标题里,我们就学到了still life drawing是静物写生的意思:

看下面这段文字,我们就知道了drawing和painting的区别,一个是用铅笔画,一个是水彩画:

Drawing is done using mainly dry media like pencils and charcoal, while painting uses wet media like oil, watercolor paints.

同样一个单词,在词汇表里学,只能学到中文意思。

通过阅读学,单词的时态,搭配的介词,相关名词等等都涉及到了,而且接触到了很多其他词汇。

这效率高太多了。

第三,中文翻译不一定能准确体现单词的意思。

咱们用母语,尚且不能把自己脑子里的所想100%表达出来,更何况是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只要翻译,就有损失。

比如see,look,watch三个词,中文意思都是“看”,但其实这三种“看”是不一样的,只有放在阅读里,才能解释清楚。

比如:

“Come and look at this photo Ben sent me!” (过来看看Ben发给我的相片。)

“Has anyone seen my glasses? ”(有人看见我的眼镜了吗?)

“I watched the sunrise.”(我看了日出,watch一般指看一段时间移动的东西)

米粒妈给大家举了这么多例子,就是希望大家能从不同角度感受到,词汇一定要在阅读里学。

给孩子找感兴趣的,大概能理解的英语读物,让孩子去阅读吧!

语法:要理解意义,不要死记硬背

米粒妈还记得,我们小时候,英语笔试的第一部分一直是单选题,专门考语法规则。

现在高考题已经取消了这一部分。

姐妹们先别高兴太早。

单选题取消了,不代表不考察语法了。

语法在两个部分考察。一个是填空,第二是写作。

下面这篇考察语法的高考题,包括了不定式,词性变化,代词等等。

考察得很灵活,难度一点儿也不低:

所以语法要学,要系统把规则学明白。

但是不能靠下面这样脱离语境机械刷题:

要先在阅读里,句子里,充分的上下文里,理解这个语法点的使用场景和表达的意思。

比如学现在完成时,会学到“already”这个词,一般老师都只讲它是“已经”的意思。

但其实它有“before you/I expect 比预想的要早”这一层意思。

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时态就不会混淆了。

当我们想说“我今天早上跑了5公里”,就是单纯表示过去的一件事儿,就用一般过去时。

当我们想说“才早上7点,我就已经跑完5公里了”,暗含意思是“我没想到我跑这么快”,就用现在完成时。

很多孩子做语法题,很容易犯重复的错误。

同样的考点,有时候能做对,有时候做不对。

大概率是不真正理解语法点的意义和场景,就靠机械刷题。

那怎么能理解一个语法点的使用场景和意义呢?

还是要靠大量阅读,而且是阅读原版读物。

中文写的语法书上面的例句不算。

最好是小说,或者一个完整的故事,上下文语境很充足的那种。

比如学了现在完成时,在读书的时候,读到现在完成时的句子,就停下来分析。

这里为什么用了这个时态?为什么不用其他时态?它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大量分析之后,对不同时态之间的细微差别,体会的就越来越深了。

口语和写作:要在主题中练,不要碎片地练

口语和写作属于输出,米粒妈放在一起写。

米粒妈之前看到有朋友为了让孩子练习日常用语,把家里的家具,电器,用具上,都贴上英语单词。比如 “closet衣柜”“oven烤箱”。

米粒妈有一个更有效的建议。

这个建议来自《Word Power Made Easy》这本书的作者Norman Lewis。

他提出,词汇只是知识/思想/概念/信息呈现的符号,想提高词汇量,不要去单纯学习词汇,而是去学习词汇背后的知识/思想/概念/信息。

米粒妈自己实践下来觉得非常有道理。

比起碎片化的让孩子蹦单词,姐妹们可以试试让他们针对某个主题输出。

比如“怎么做一个香蕉蛋糕”“讲一讲蝴蝶的生命周期”“你每天的睡前准备都有什么”“植物是怎么给自己制造食物的”“苹果是怎么长出来的”等等。

在准备这些小主题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词,孩子们可以查字典。

主题化的输出能快速提高这个主题相关的词汇。

比如讲苹果是怎么长出来,孩子要用到的表达有:

挖一个洞,播种,浇水,长出小树苗,阳光,叶子,长出果实等等。

而且因为这些词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所以关系密切,很适合联想记忆。

孩子讲过一次之后,印象特别深。

今天这篇掏心窝的干货有点长,米粒妈给大家总结下:

以后英语课标,教材,中高考的方向一致,注重理解和应用。

如果之前一直是机械操练为主,那尽早调整学习方向。

词汇:要在阅读中学,不要脱离语境学;

语法:要理解意义,不要死记硬背;

口语和写作:要在主题中练,不要碎片地练。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