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物理试卷的视频(老师发试卷成绩的视频物理)

做物理试卷的视频(老师发试卷成绩的视频物理)

首页物理更新时间:2024-09-07 13:00:42

万万没想到,现在的wifi密码能离谱到这种程度了。

看到有人发帖,说自己的wifi叫做“咖啡的工业制取法”。

这个名字就已经够硬核了,没想到密码更6。

请看:

咱就说,也不是非连不可,实在不行用热点吧,反正明天就是周末了,哈哈哈哈~

给俺【点赞 在看】,各位新东方的精神股东们,圆满收官本周,嘻嘻~

下面进入本周主要内容>>>

01

教授:一觉睡醒天塌了

一则署名为曾鸣老师的《参加学术交流日常行为规范》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在这则《行为规范》里,共包括15条内容。可谓是字字真诚,句句扎心。

比如第三条:

在茶歇不要吃饱!不能牛饮咖啡,不能和知名教授抢最后一块三明治!

咱就说,参加学术会议吃不饱,这和没去有什么区别?

还有第十四条:

若有人攻击为师,勿与之辩论,为师担心你一开口,我的学术就更上不得台面了。

网友:菩提祖师当年好像也这么叮嘱过孙悟空,惹祸的时候别把为师说出来!!

最好笑的是,老师把学生放心上,学生把老师挂网上,还没等参加茶歇就已经把这个文档发出来了。

评论区:

“曾鸣教授一上网发现天塌了!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还是被偷家了。”

哈哈哈哈哈哈,笑鼠,过段时间说不定后面就会有第十六条:

不要把为师挂网上,哈哈哈哈哈哈 ~

02

好一对“慈爱”的父母

在惩治熊孩子这件事上,还得看他们的父母。

刷到一个视频,po主坐飞机出去玩,旁边坐了一家三口。小孩子从上飞机开始就有些吵闹。

孩子爸爸一直保持沉默,妈妈警告了孩子两次都没用。

第三次的时候,妈妈没有再警告孩子,而是转向了孩子爸爸。只说了两个字“扇他”。

然后他爸就像个终于得到了正确指令的机器人一样,对着孩子“啪啪”就是两巴掌。

打完之后,孩子还是不听话。

妈妈警告了一次不听,就又对爸爸说“扇他”爸爸又是“啪啪”两巴掌。

有网友开玩笑说,长大后,他们家的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妈妈:我从小到大打过你吗?

娃:没有

爸爸:我从小到大骂过你吗?

娃:没有

爸妈:那你委屈什么?

孩子:宝宝委屈但宝宝说不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还是建议大家不要体罚孩子哦~

03

这届老师还是太全面了!

没想到现在老师们的网速这么快。

巴黎奥运会才刚刚闭幕。

大家还没能从运动员奋勇夺金的激动和闭幕式的冲击性中缓过来的时候,物理老师已经把奥运会融入模拟卷了。

网友们瞬间开启答题模式。

有的人是“既然看不懂那就蒙个C”。

有的采取排除法:ABC都不对,那就选个D。

还有的人牢记答题"口诀":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

评论区爆改物理考场。

其实如果按照这么说的话,跳水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各种比赛都可以出题,这下子谁分得清自己看的是奥运会还是考试素材啊~

04

留学生,让世界看到东方魅力!

怎么说呢,我们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不笑,除非是真的忍不住了。

看到有人发视频,说不知道谁给剑桥Robinson学院的门卫大爷送了面锦旗。

别的不说,就是剑桥和锦旗这俩词能凑到一起,就已经让人觉得很神奇了!!

再看这个锦旗,中国红 皇家黄 流苏,整个就是一个大写的“贵气”!

上面的内容更是主打一个中英结合。

开头的“赠”和落款的日期是中文,名字和正文是英文。国际化和时尚感妥妥拿捏。

更好笑的是,被东方魅力所震慑的不只有门卫大爷,还有芝加哥领事馆签证组。

从这个“amazing”和“6”上面,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大家对它的满意和肯定了。

最最最好笑的是,有人在评论区里晒出了自己教授家里的锦旗。

下面有人说这个锦旗是“屁的具象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谁能懂一下我的笑点~

05

请叫我清华大学走读生!

吃到细糠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聂影,在网上开课了!

虽然每条视频都只有1-2分钟,但因为内容十分接地气,所以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十分出圈的一个视频,只有59秒,内容关于“皇家园林和迪士尼谁的品位高?”

(省流:皇家园林更高,但品位太高影响卖票)

下面有近5000个“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很多“课代表”在评论区划重点。

真滴是比大学生上课还积极。

聂影教授让原本高高在上的艺术,慢慢贴近了人们的生活。

网友们在上课之余,也免不了走神和玩梗。

评论区里,有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

清华大学抖音分校走读生。

嗯,没错,以后我们就都是清华校友啦!!

建议清华颁发电子毕业证!

06

千年文化之美

七夕节的时候,河南卫视将舞剧《西施》搬上了大屏幕。

不料节目播出后,很多人对舞蹈老师穿的木屐产生了异议。

有人问“为什么西施要穿日本鞋跳舞”。

可事实上,节目中舞蹈老师跳的这支《响屐舞》,本就是汉民族传统舞蹈。

它由西施首创,是中国最早的踢踏舞。

木屐本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它是隋唐以前的常见服饰,在李白的诗中,就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现在虽然出现得比较少,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于“木屐”这种,常常被人们误会成他国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傩戏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在2014年被列入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然而,知道并了解它的人并不算多。

虽然近年来,在各大卫视和各种自媒体博主的宣传下,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频频破圈。

但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这一次,就从了解“木屐的起源是中国”做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