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
1.(2分)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
A.30℃ B.35℃ C.37℃ D.40℃
2.(2分)人们使用动滑轮是利用它能( )
A.省力 B.省距离
C.省功 D.改变力的方向
3.(2分)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4.(2分)骑自行车上坡时,要不断踩脚踏板,上坡的速度才能几乎保持不变( )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C.动能减小,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5.(2分)以下两个物理量:①密度,②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只有① B.①②均可以 C.只有② D.①②均不可
6.(2分)如图所示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
A.
烧煮食物 B.
锯条发烫
C.
屁股“冒烟” D.
搓手取暖
7.(2分)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8.(2分)下列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B.背着书包匀速走上楼梯
C.捧着奖牌水平匀速前进
D.推出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
9.(2分)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和铜块(c铝>c铜),放出相等热量后,则( )
A.铝块的温度高 B.铜块的温度高
C.两者温度相等 D.无法判断
10.(2分)如图所示,A、B两个高度相等、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掉相同深度的原液体,则( )
A.抽掉的质量m甲一定小于m乙
B.抽掉的质量m甲可能等于m乙
C.抽掉的质量m甲可能大于m乙
D.抽掉的体积V甲一定等于V乙
二、填空题(共32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1.(4分)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所以0℃的水和0℃的冰 热(选填“一样”或“不一样”)。在我们日常所用的摄氏温标中,把1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12.(4分)水的比热容是4.2×10³焦/(千克•℃),其单位读作 ,它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 ℃时,所吸收的热量是 焦。日常生活中常用水作为冷却设备的液体,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 (选填“小”或“大”)。
13.(4分)某种物质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或体积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其质量 ,密度 (最后两空均选填“改变”或“不变”)。
14.(4分)热机是指将蒸汽或燃气的 能转化为 能的发动机。汽油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共分四个冲程,如图所示的是 冲程,这个过程是通过 方式使气体的内能增加。
15.(4分)如图所示,O为轻质杠杆AC的支点,AO=OB=BC,则力的大小为 牛。若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杠杆水平平衡,则该力的大小至少为 牛,方向竖直向 ,如果保持其它条件均不变,只改变作用在A点拉力的方向,则杠杆 转变为省力杠杆(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16.(4分)如图所示,分别用滑轮A、B匀速提升甲、乙两个相同的重物且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重力及摩擦)。已知甲,则所用拉力F1大小为 牛,所用拉力F2大小为 牛。若重物提升的高度均为1米,则拉力F1做功大小为 焦,拉力F2所做功 拉力F1所做功(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7.(4分)小勇根据“宏观世界中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的知识,类比得出:微观世界中组成物体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
①请写出小勇得出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具有分子动能的依据是:分子具有 且分子在 。
②类比宏观世界中物体的动能有大小,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动能也有大小。
(a)如图表示不同时刻某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情况(箭头越长代表分子运动越快), 图的分子动能较大。
(b)如果要衡量某一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的大小,可以用宏观世界中的物理量 来反映。
18.(4分)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小组同学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或煤油,用四只供热情况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液体加热。每次实验时,液体的质量、加热所用时间及液体升高的温度等数据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1)本实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 来比较。
(2)在图甲、乙、丙、丁中,最能说明“液体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有关”的是图中 。
(3)分析、比较图中乙与丙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三、作图题(共6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请使用2B铅笔。backup/image/20_08.gif
19.(3分)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请画出力F1的力臂l1。
20.(3分)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保持平衡,请画出力F2。
四、计算题(共22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1.(4分)杠杆平衡时,动力F1的大小为20牛,动力臂L1为0.3米,阻力臂L2为0.2米,求阻力F2的大小。
22.(4分)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5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103 焦/(千克•℃)]。
23.(6分)小红用20牛的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沿水平路面直行,在10秒内匀速推行了5米。
①求推力所做的功W。
②求推力做功时的功率P。
24.(8分)如图所示,正方体甲的边长为0.1米,体积为10﹣3米³,密度为8×10³千克/米³,正方体乙的边长为0.2米﹣3米³,质量为4千克。求:
①正方体甲的质量m甲;
②正方体乙的密度ρ乙;
③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各截下相同的厚度d,并将乙截下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下部分的上方,总质量记为m1,将甲截下的部分叠放在乙剩下部分的上方,总质量记为m2,若要使m1与m2的比值为0.5,请问是否存在满足要求的厚度d,若存在请求出d的取值
五、实验题,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共20分)
25.(4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它的最小分度是 ℃,当前示数为 ℃。若用该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在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26.(4分)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某同学在调节前发现杠杆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他应该调节平衡螺母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直至杠杆在 位置静止,若在支点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后发现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则杠杆 (选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无法直接记录的是 的值。(选填“力”或“力臂”)。
27.(4分)小兆同学做“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他设计的实验报告如下(部分),请填写该实验报告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测定石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 。
实验器材: 、量筒、水、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石块的质量为 克。
②把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的情况分别如图2所示,石块的体积为 cm³。
③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④……
28.(8分)某小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些现象:
A:一杯水和半杯水的质量不同;
B:同样的眼镜架,铜合金和钛合金的质量不同;
C:一块橡皮比半块橡皮的质量大;
D:形状相同的铁盆比塑料盆的质量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些猜想:
根据现象 ,可以提出猜想一: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一组作为研究的材料 (选填序号)。
(a)10厘米3的铜块;(b)10厘米3的铝块;(c)10厘米3的铁块;(d)20厘米3的铝块;(e)30厘米3的铝块。
另一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分别选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甲液体 | 乙液体 | |||||
实验 序号 | 体积 (厘米3) | 质量 (克) | 实验 序号 | 体积 (厘米3) | 质量 (克) | |
1 | 10 | 18 | 4 | 10 | 10 | |
2 | 20 | 36 | 5 | 20 | 20 | |
3 | 30 | 54 | 6 | 30 | 30 |
①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质量与及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 。
②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③小李分析了该组的测量数据后,认为该组的测量数据有问题,他未经重新测量便修改了数据(如表修改所示)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④对于第①问结论中的“同种物质”的依据,小王认为是三种不同液体都要符合①的规律;而小李认为只需一种液体符合①的规律即可。请你判断, 是正确的。(选填“小王”或“小李”)。
⑤为了使①的结论更科学,他们还应该用 来实验。
答案
1.解: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选:C。
2.解:由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知,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不能省功;
所以,人们使用动滑轮是利用它能省力的特点。
故选:A。
3.解: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对其做功;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选:C。
4.解:在上坡的过程中,人和自行车的质量不变,其重力势能增加,速度不变,故ABC错误。
故选:D。
5.解:因为密度和比热容都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故选:B。
6.解:A、烧煮食物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B、锯条发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屁股“冒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D、两手掌相互摩擦,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故选:A。
7.解: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故选:A。
8.解:A、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不做功;
B、背着书包匀速走上楼梯,书包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符合题意;
C、捧着奖牌水平匀速前进,没有做功;
D、推出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人对球没有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因铜和铝的质量、温度均相同,c铝>c铜,所以根据Q=cm△t可得△t=,则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所以铝的温度会高于铜的温度。
故选:A。
10.解:ABC、已知原来两个容器中的液体质量相同,
由ρ=及V=Sh得,
ρ甲h甲S甲=ρ乙h乙S乙,
由图知h甲>h乙,
所以ρ甲S甲<ρ乙S乙,
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h的液体,
则抽出液体的质量△m甲=ρ甲△hS甲,△m乙=ρ乙△hS乙,
所以ρ甲△hS甲<ρ乙△hS乙,
所以△m甲<△m乙,即抽掉的质量m甲一定小于m乙。故A正确,BC不正确;
D、由图知S甲>S乙,
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h的液体,
由V=Sh知,V甲>V乙。故D不正确。
故选:A。
11.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沸水的温度为100℃。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一样;0。
12.解:
(1)水的比热容是4.2×10³焦/(千克•℃),其单位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依据比热容的概念,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4kg水温度升高1℃时3J;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放热能力较强,升高相同的温度,所以汽车常用水作为冷却设备的流动液。
故答案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8;4.2×103;大。
13.解:(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只决定于物质的种类,质量;
(3)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全部凝固成冰后,状态改变,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单位体积;特性;不变。
14.解:
热机是指将蒸汽或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汽油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共分四个冲程,活塞向上运动;
在压缩冲程中曲轴连杆转动,活塞压缩气体做功,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气体的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内;机械;做功。
15.解:根据题意可知AO=OB=BC,则OC=2OB,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OB=F×OC
F==6N×;
若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OB=F'×OA
F'==6N×;
此时支点在两个动力和阻力作用点的中间,则A点施加的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如果保持其它条件均不变,施加在A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时,杠杆为等臂杠杆,则动力臂会变小,动力会变大。
故答案为:3;5;下;不可能。
16.解:(1)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不计滑轮重力及摩擦,
由定、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可知:F1=G=50N;
F2=G=,
(2)若重物提升的高度均为1米,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s1=h=5m,
s2=2h=8×1m=2m,
拉力F5做的功为:
W1=F1s7=50N×1m=50J;
拉力F2做的功为:
W6=F2s2=25N×7m=50J,
所以W1=W2。
故答案为:50;25;等于。
17.解:①由于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而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也具有质量且分子在运动,这就是分子动能;
②(a)对于同一物体,B图中箭头比A图中箭头长,因此B图中的分子动能较大;
(b)如果要衡量某一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的大小,可以用宏观世界中的物理量温度来反映,温度越高,其分子动能将会越大。
故答案为:质量;运动; B; 。
18.解:
(1)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液体加热,相等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2)探究“液体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质量相同,所以需要对比甲;
(3)分析、比较图中乙与丙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升高的温度相同,加热的时间不同,故结论为: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质量越大。
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2)甲、丁,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越多。
19.解:由支点O向力F1的作用线作垂线,则垂线段的长度就为F1的力臂L4.如图所示:
20.解:由图可知,F1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则F2应使杠杆顺时针转动,过力臂L7的末端作垂直于力臂L2向下的作用力即阻力F2,作用点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21.解: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3l2可得,阻力的大小:
F2===30N。
答:阻力F2的大小为30N。
22.解:Q吸=c水m△t
=4.2×105J/(kg•℃)×2kg×50℃
=4.5×105J;
答:水吸收的热量为4.5×105J。
23.解:
①推力对木箱所做的功:
W=Fs=20N×5m=100J;
②推力做功时的功率:
P===10W。
答:①推力对木箱所做的功为100J;
②推力做功时的功率为10W。
24.解:①由ρ=可得,
甲的质量为:m甲=ρ甲V甲=8×103kg/m4×10﹣3m3=4kg;
②乙的密度为:ρ乙===0.7×103kg/m3,
③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各截下相同的厚度d,
则截下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m甲=ρ甲△V甲=ρ甲S甲d,
△m乙=ρ乙△V乙=ρ乙S乙d,
将乙截下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下部分的上方,总质量为:
m3=m甲﹣△m甲 △m乙=8kg﹣ρ甲S甲d ρ乙S乙d=8kg﹣8×103kg/m3×4.1m×0.2m×d 0.5×108kg/m3×0.2m×0.2m×d=(3﹣60d)kg,
将甲截下的部分叠放在乙剩下部分的上方,总质量为:
m2=m乙﹣△m乙 △m甲=4kg﹣ρ乙S乙d ρ甲S甲d=6kg﹣0.5×103kg/m3×0.8m×0.2m×d 3×103kg/m3×5.1m×0.6m×d=(4 60d)kg,
若要使m1与m8的比值为0.5,即(8﹣60d)kg:(4 60d)kg=0.7,
解得d=m≈0.067m,
因为6.067m<0.1m,
所以存在。
答:①正方体甲的质量为7kg;
②正方体乙的密度为0.5×105kg/m3;
③通过计算可知否存在满足要求的厚度d为0.067m。
25.解(1)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其最小分度值为0.1℃;体温计在读数时。
故答案为:35℃﹣﹣42;8.1;能。
26.解:(1)由图知,杠杆的右端较高,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因为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图中杠杆倾斜,不能直接记录力臂。
故答案为:右;水平;力臂。
27.解: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原理是ρ=;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图中已给出量筒;
由图1可知,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5g;
由图2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36mL,
则石块的体积为:V=36mL﹣28mL=8mL=8cm3。
故答案为:ρ=;天平;4。
28.解:(1)根据猜想“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就要选取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的物体来进行比较,从现象中可知,体积相等,说明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质的种类有关、D;
为了验证猜想二: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就要选取同种物质做成的体积不相等的物体来进行研究;
(2)①表中实验序号1、2、3(或4、5,故对比同表格内的三组数据,质量和体积都按相同的倍数增大,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②根据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来进行研究;
③小李修改数据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数据应以实验测量为准;
④小李认为只对一种液体进行实验,这样实验结论会存在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意义,故小王的想法是正确的;
⑤为了使①的结论更科学,更具有普遍性,如固体。
故答案为:B、D;b,d,e;①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③错误;④小王,如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