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2分)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绷紧的橡皮筋
B.乙图,飞机飞过西湾红树林公园时噪声值由28dB增加到60.8dB
C.丙图,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玻璃瓶子
D.丁图,闹钟正在响铃时,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
5.(2分)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65℃的氢是固态
B.纯金掉在铁水中不会熔化
C.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沸水的温度
D.漠河冬天的气温可达﹣40℃以下,水银温度计可以正常使用
6.(2分)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7.(2分)如图,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现将平面镜沿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
A.仍成像在a处,成的是实像 B.仍成像在a处,成的是虚像
C.像随平面镜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8.(2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当地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B.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98℃
C.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D.若只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c
9.(2分)关于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瓶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水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B.一片羽毛被风吹到半空后,羽毛的质量不变
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质量相同的两块金属,密度一定相同
10.(2分)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在已调平的天平上,天平再次保持平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甲的密度等于乙的密度
C.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无法比较
二、双选题(有错选不得分、有漏选得1分;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1.(3分)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为80~120nm传染性很强。在疫情期间,戴口罩;用电子体温计测体温:酒精喷洒消毒成了生活的日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6.(3分)如图,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点A,折射光线经过点P。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8.(18分)小明同学在学习完新课内容后,做了以下的实验:
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如图1所示,将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B点为斜面的中点,所用秒表每格为1s。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秒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①通过测量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后半程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处静止释放(选填“A”或“B”),并在A处开始计时,在B、C处分别停止计时。
③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④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和计算机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屏幕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19.(10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像。
(1)根据图甲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小红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小红在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为了光屏上成像更清晰、更稳定,小明用“L”状的LED灯替代蜡烛,再将光源“L”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 图(填字母)。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②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由大到小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如图乙所示,当放入5g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③小明用图丙所示的方案1进行实验,测得V1=20cm3,m1=30g,m2=62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可得,这种饮料的密度为 kg/m3。
④实验完成后,小明发现根据方案1进行实验测量出的橙汁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于是,他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另外两种方案,其中实验误差最小的是方案 (选填“2”或“3”)。
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21分)
21.(10分)小明爸爸要从深圳自驾小轿车去广州番禺出差,途径南沙大桥。已知南沙大桥全长约12.9km,全程小轿车限速100km/h。求:
(1)小轿车通过南沙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出发前,仪表盘如图甲所示,1.25h后,小明爸爸到达番禺时,仪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2.(11分)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嫦娥五号亮出的国旗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满足染色性能要求,从而保证国旗抵御月表恶劣的环境,做到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之后,五星红旗再次亮相月球,为月球又一次打上“中国标识”。这面国旗的质量仅12g,总体积约为10cm3。求:
(1)月球引力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五星红旗被带上月球后,质量为 g。
(2)这面国旗的密度为多少?
(3)嫦娥五号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月球采样并返回。探测器设计时设定了2kg的采样量,已知月壤密度约为0.8g/cm3,则需要设计装月壤的容器容积最小为多少?
六、综合题(每空2分,共10分)
23.(10分)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意外发现:下部水槽装满水,当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如图甲),随着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空气中的折射光会突然消失同时反射光变得更亮(如图乙)。课后,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变入射角的数值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
(1)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不变”“减小”或“增大”),当入射角i> °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的特性,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随着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3)小明推断:当光从 (选填“玻璃斜射向空气”或“空气斜射向玻璃”),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也会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小明进一步查资料了解到,原来这种现象是光纤通讯的基本原理﹣﹣全反射,光纤通信的发展以及光纤宽带的普及都带动了互联网速的提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仅仅来源于这个简单的光学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