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高考的时候是1962年,
那年考试比较难,
招生人数很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回顾说。
没有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怎么办?
“我考试的时候物理学是考满分,但语文由于审题错误就考得不好了,只有40分。但我还是念了一个我喜欢的专业——物理学。”
“我的父母希望我在上海读书,因为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念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填报了复旦大学的物理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物理系和上海师范学院的物理系,受语文分数影响最终我考取了上海师范学院的物理系。
“我学得很好,因为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的老师都非常好,所以基础也就打得很牢。1978年我考取了研究生,当时要考半导体物理。由于我在大学里基础打得好,就学会了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半导体物理考试考了90分第二名,所以我就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读研究生。”
这说明了——不管你高考考到了什么样的大学,基础都要打好,基础打好了以后就会有用,培养的能力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抉择未来,专业、大学、城市
到底哪个更重要?
面对未来抉择,高考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要素一般有三个,一是想学的专业,二是理想的学校,三是向往的城市,这三个要素哪个是比较重要?在褚君浩院士心中又是怎样的排序?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专业。
不管考取了什么大学,
基础要打好。
选择了对的专业,
将来不管在什么城市、什么大学,
都会闪耀出你的光芒。”
如何选择“对”的专业?
褚君浩院士表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特长。
你喜欢什么专业,你适应于什么专业?
你的基础进行什么专业的学习最好?
你是数理好一点,还是文科好一点?你是写文章好一点,还是外语好一点?你是偏重于物理学、数学,还是偏重于化学、生物学?你是偏重于理论,还是偏重于技术?你是偏重于感性认识还是偏重于理性认识?你是偏重于逻辑思考,还是偏重于形象思维?这些都不一样。
要根据这些特点选择自己的专业,这是第一位的。
专业选好了以后,学校的选择要根据高考的分数来选择。当然在可选范围内选择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高校。
城市的选择一般根据个人家庭具体情况而定。
“所以第一个最重要的专业,也是最主要的、最核心的。专业的选择决定你一生的发展情况。”
褚君浩院士说:
“高考对于我们每个同学的发展来说
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要有多种选择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