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评析来了! 你觉得难吗?
一、试卷整体分析
2024年是广东省高考物理正式采取“新教材 新高考模式”的第二年, 试题的难度和往年广东高考相比有所提升,题目的阅读量及理解难度明显增加 ,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点考察了物理概念、规律、思想和方法。
二、2024年广东省高考物理教材分值占比
相比去年,今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核心板块分值占比保持稳定。此外,热力学相关题目继续被设为第一道计算题,延续光、机械波、热学“三选一”的模式。
三、2024广东高考物理试卷特点
① 选择题
本次广东高考物理选择题整体难度适中,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应用。试题延续了 重视教材内容和情境化出题 的风格,鼓励考生从教材和实际生活中提取物理概念及模型,体现了对物理基本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高要求。
选择题一共10道题,7道单选,3道多选。第1题的交变电流,第2题的核反应方程,第3题的波形图,第4题的法拉第电磁感应线圈,第6题的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第9题的天体探测器,均来自于课本的基本情境和模型。
第5题对圆周运动的考察,创新程度较大,考察考生的 信息提取能力和建模能力 。第8题结合工业实际,考查了污水处理中的电泳技术原理,选项设计本身并不复杂,考点回归基础,体现了对 科学思维及科技应用 的考察。第10题考查斜面模型与碰撞模型的结合,题目综合度较高,难度相对较大。
选择题考查点覆盖面广 ,需要考生快速理解题意,找到对应模型解决问题。若考生能够夯实各个知识模块的基础内容, 熟练掌握教材基本情境,认真细致 ,则可以准确作答。
同时,选择题延续了近两年 注重情境化、应用化设计创新型题目 的特点,紧贴生活实际和热点,结合科教兴国的考核要求——如第2题以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核反应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为背景,第9题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前沿项目为情境——进行命题。这种情境化的命题方式,重点考查了考生提炼关键物理信息,构建物理模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出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四层四翼 ”的要求,突出了应用性,巩固了基础性。
回复 【 领书 】 免费领2024广东高考政策白皮书
回复 【分数线】 获取历年广东高考投档情况
回复 【选科要求】 获取2024高校最新选科要求
②实验题
第11题考查了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游标卡尺读数、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等实验的一系列核心考点。本题实验装置均 源于教材基本实验设计 ,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第12题使用光敏电阻进行光照方向检测,电路连接并不复杂,但题目阅读量较大,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相比过往3年的电路实验题难度有了明显的提升,需要考生理解好实验目的与情境,并结合对创新型实验的理解尽快找到解题思路与要点。
③解答题
第13题考查气缸活塞模型,较为新颖的是加入了“差压阀”这样一个较少在题目中出现的装置,对于学生快速理解并应用题目条件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果能够快速理解,则第三问难度较低,只需简单计算即可,否则有可能会陷入大量计算,并因为缺少已知量而无法求解。本题重点体现 科学思维中情境建模 的要求。
第14题分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查了非平衡态的受力分析。需要考生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关系式求解。
第二部分主要考查经典的“自由落体-碰撞-竖直上抛”多过程问题情境。需要考生熟练应用力学三大观点——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能量关系,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冲量大小的求解,用到了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是微元法思路的体现。而对于上升高度的计算,需要考生先划分清楚各个运动过程,分别列出能量守恒或者动量定理的关系式求解。本题难度适中,考察了学生们对于 基本情景和模型原理的掌握能力 。
第15题是经典的“电磁组合场”模型,考查含有匀强电场、交变电场、匀强磁场的多过程问题。需要考生熟练运用磁场中的半径、周期公式,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公式等,同时考虑并结合几何关系求解。第一问需要考生运用左手定则,并结合磁场中的周期公式求解。第二问则比较复杂,需要联立磁场、电场以及几何关系中的多个关系式,进行求解,计算量较大。第三问是易错点,需要考虑水平方向电场力做功和竖直方向电场力做功的总和,考察了考生 细致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
四、给考生的备考建议
深圳新东方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物理专家团队认为,2024届广东高考物理给未来备战高考的考生带来以下启示:
① 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 。在日常学习中,应深入探究教材中的物理模型和实验,确保基本概念和原理牢固掌握。
② 强化对实际场景的模拟分析能力 。高考试题广泛使用情境图和坐标图,需要考生能够从题目中迅速提取关键的物理信息,并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解答。建议在学习中,将知识点与生活场景结合,增强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和直观感受。
③ 重视推理与演绎 。观察近年的高考命题趋势,题目 “阅读理解”的难度不断增加 。这类题目的应对方式“无招胜有招”,核心还是对于推理-演绎、空间思维、创新应用等能力的综合考察。考生需关注此类题型的出题方向,积极开展专题思维训练,锻造严密的物理思维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