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数学刚刚结束了,不少学生过来找我说,这次的题难度很大,时间特别紧张,后面的22,23题两道大题,20多分全都空着,连平时的19题三角函数也由原来的平面三角形变成了立体三角形,一般不灵活的学生根本看不出这个立体图形,一个好班也就几个可以拿到满分,每个题目都在考察阅读理解题意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次考题选择填空难度不大,题型简单常规,15题考察线段最值问题,与30°角定理的使用。一般普通的20分钟可以全部拿下,填空均分9.26,学生答题不够理想,填空还得继续练习。
16题计算题还是一如既往的两道常规计算题,依旧没有考差算理、依据的填空,找错误修改错误,运算步骤的缺失,5分钟拿到满分,班均分9.92,有一位同学画数轴图解错了,阴影位置没有校对。其余基本学生都拿满分。这和我一直强调的计算决定总分息息相关。数学中代数计算是基础。
17题考察反比例函数与矩形的结合。第一位写坐标,大部分学生都能出来。第二问求K值,一部分学生采用特殊值法计算。在这里要特别告诉大家,选择填空这种不需要过程的题,可以特殊值法。但是大题,一定不能把它写上去,因为这是一个动点题型,你可以借住特殊点分析,再到思考推到一般结论。但是切记不能把特殊点直接用到答题中。这个题反思到,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几个基本模型图以及他们的结论很模糊,下来还要继续加强
18题,统计与概率题。这个题目有很大的陷阱,第二问和第三问,如果不仔细读题,不读到在所选的学生中,求它的中位数。那么这个题就全军覆没。学生均分3点几,从这个题可以看出,学生思维陷于常规,平时做多了算百分比,求部分数目,求圆心角度,思维已经局限在这一块儿了。从这个题目,我反思到做题刷试卷要放大视角,自己要旁征博引,才能给把最精华的给他们。同时做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仔细阅读题目,读懂条件在做题。
当初我做卷子的时候,做到这儿,我已经有点小忐忑了。17,18就已经拦住不少人了,让部分孩子已经没有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和动了。同时我也担心后面题会更难,更把学生逼上了梁山,考完万一来了起义,拦也拦不住。
果不其然,继续往后做来到了,第19题,第19题依旧考察三角函数,心里觉得稳了,因为三角函数的题,大大小小,太原市前10年的三角函数都让他们练过了,心想肯定没问题,妥妥的安排,满分的到手。但是,没想到,我勒个天,读完题,看完图,我竟然一下没看懂这个图,龙头在哪儿?河岸在哪儿?那个仰角BAC在哪儿? 后来灵光一现,眼角一撇,我看了看教室的墙角,瞬间哇嘎立马斯达。这个题考察立体几何,难在看图,易在计算,图若参破,天机立现。我心想,这下完了,从来没做过立体几何的三角函数,学生这下该唱凉凉了。果不其然,下来真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如同袁绍官渡战,瞬间糟灭顶,士气已全无,爸妈加师皻。这个题目反思到,下次肯定不会再考这样的题了。
20题,依旧的应用题,第一问考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二问考分式方程的应用。平时强调的分式方程要检验,一部分学生根本就记不住么,真想放个喇叭,录音机,从早到晚24小时不间断播放,到底有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记住方式方程要检验了,还有学生分式方程也不会解,按分式加减法算的。第一步不去分母,结果整个算式冗长繁杂,让人看的很不悦,算的很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