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很多初中生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不少家长们很是迷惑:觉得自己的孩子初中时数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接近于满分,为什么到高中了连及格都相当困难。于是,家长们在经历过迷茫,采取一系列低成本措施而无果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到了辅导机构,希望通过花钱能提升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但大多数的结果是,钱最后打水漂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初中数学的理论公式相对简单,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且考试的题目基本是围绕课本的知识,难一点的题目无非也是各种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而已。很多学生上课时甚至都没认真听老师讲课,但只要课后自己看下课本知识,再做点例题和作业,考试时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难度提升了一大档次,课本知识的理解变得相对费劲,且知识点相对初中至少多了一倍。同时,高一时要学科目增多,有九个科目,每天的作业都做不完。很多学生课堂听讲时已是浑浑噩噩,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因为听不懂而直接在课堂上瞌睡。学生们每天都要上大量的课,课后可用时间非常少。好不容易花了不少时间才把课本知识理顺,然而尴尬的是,做作业时发现,许多作业题却无从下手。打个比喻,初中数学课堂上教你学做馒头,课后作业题让你去做豆沙包,考试让你去做肉包。而高中数学则是,课堂教你清炒菜心,课后作业让你做个麻辣小龙虾,考试则让你做一盅可口的佛跳墙。难度跨越之大,让人咋舌。
上述所说的是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笔者曾在大学时做过七年家教,后又在辅导机构教高中数学近十年,教过的学生少说有几百个,其中有各式各样的学生,有天赋迥异一点就通且立马能举一反三的,有思维混乱要多讲几次才听明白但依然不会举一反三的,还有讲N次怎么都听不明白的……
要学好高中数学,需要一些条件。总体来讲就是兴趣、初中基础、努力、天赋。
兴趣是良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自己想去做的事情和别人逼迫而去做的事情,最终的效果自然会不一样,这个也无需多言,但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对高中数学感兴趣,无非是因为数学作为主科,要考个好大学而不得不去学数学,所以,等高中再去培养兴趣,已无必要,除非能从小学时培养。这一项,有了就是加分项,没有的话也不要紧。
良好的初中基础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前提条件,万丈高楼从地起,高中数学相当于在高空盖楼层,没有低空的楼层作为铺垫,那么在高空盖楼层,就无从谈起。笔者自认为可以将高中知识讲解得足够详细,让一般学生也易于理解。但当一些家长送来初中知识较差的学生时,高中的知识确实是给他讲明白了,可是做题时发现,学生连初中学的那些通分、解方程、因式分解,去分母等计算都不会或忘记,实在是崩溃。毕竟,只是将方法讲清楚,但不会计算,最后的结果也是徒劳。而且这些初中知识不是一时半会能讲清楚的,即使能,也需要做一定量题目才能掌握,在高中时再讲这些,已来不及,因此,初中需要打好基础。
努力,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条件。可以说,除非天赋超群,否则,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学好高中数学。我们都知道有个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参加了十几年的高考,总成绩也从最初的三百多分到了后来的六百多分,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努力,是我们一般人想象不到的。但这个其实很好地说明了,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要将成绩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是可以达到的。努力往往意味着时间的消耗,对于初中基础一般的学生,笔者认为,如果高中数学目标定在100分左右的,那么做2本辅导书已足够,目标定在120分左右的,建议做3本辅导书。当然,做完这些辅导书后,还得吃透所有的题目并且经常复习。
最后谈谈天赋,有一句话“在天赋面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这句话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很多高考状元,确实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数学,成绩却很拔尖,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天赋迥异。有的人看了一眼题目的解法就会举一反三,有的人能过目不忘,还有西楚霸王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说的都是天赋超群。就拿霸王举例,如果换成普通人,再怎么训练,所能爆发的力量也用有上限,这个也很好理解,就像普通短跑运动员,再怎么训练,也无法超越博尔特,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孩子高中数学成绩,可以综合上述四个方面考虑,制定相应学习策略。如果你孩子初中基础不扎实,那就建议不必要花钱去高中的辅导机构了,否则去了也是浪费钱,这个时候应该先去提升初中基础知识。如果你孩子有一定的初中基础并且愿意付出努力,那么去辅导机构补习一般会有一定的效果,这种情况可以结合自己经济情况决定。如果你孩子想提升到130分以上,这种情况就不能强求了,因为这个分数是需要一定的天赋的。一般而言,只要初中基础扎实,想考120分以上,那么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一般是可以达到的,不过还需要重视学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