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和她的数学成绩,因为一次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高分,被网友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数学教授看不懂她的答案,方舟子也质疑她的学术能力和诚信,甚至连她的数学老师都遭到了质疑。
姜萍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数学奇才?回看姜萍以前的数学成绩,很难说她是个学霸。方舟子扒出来的资料显示,她高中时的数学成绩一般,考试最低分才53,即便最高也只有83。一个数学大赛拿高分的人,竟然在高中时屡次不及格?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
再看姜萍提交的答卷,LaTeX排版软件使用得十分熟练。要知道,这可是需要专门学习编程语言才能使用的高端货,连复旦大学数学教授都觉得,国内95%的数学专业学生,都掌握不了这个水平。一个来自中专的姑娘,又是怎么熟练使用起这个软件的?
更让人疑惑的是,姜萍的数学老师王闰秋,竟然和自己的老婆在数学大赛中考了几乎一样的分数,仿佛是约好了要拿个双黄蛋。这位数学老师大学是学数学的没错,可是申请南大博士时,代数才考了10分,这水平真的堪忧啊。
面对网友们的质疑,支持姜萍的人总是用一句"学历偏见"来怼回去。可是,难道高中生拿个高分就不值得质疑了?学历偏见不好,那数学偏见就高尚了?何况姜萍本人也说,自己决赛大概率考不好,连她的老师都说决赛试题太难。一个中专生能在48小时内做出大学教授都困惑的试题,除了天才之外,难道就不能质疑其他可能性么?
我觉得吧,与其站队吵架,不如静待结果。如果姜萍是真才实学,校方自然会给她机会。可是,破格录取这种事,往往只存在于新闻联播和鸡汤文里。现实中的高校,多的是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委曲求全的时候。再说了,高考制度都快被网友们骂惨了,区区一个数学竞赛,又怎么可能单独成为录取的筹码?
那些把姜萍吹上天的人,终究还是太天真了些。但我更担心,等到结果真相大白,他们的那些溢美之词,会不会像一张张难看的借条,生生地贴在姜萍的脸上,狠狠地扇她一个耳光。
而那些一味质疑的人,又何尝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奇迹的发生,渴望平凡中走出一个令人惊叹的天才。可当奇迹真的降临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时,我们反而像丧失了初心的孩子,非要撕开礼物最后一层包装,看看里面藏着的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惊喜。
对于姜萍,我想说,别被网上的是是非非困扰了心绪。你只管努力前行,哪怕跌倒了,也比那些只会踩着键盘坐而论道的人,走得更远更高。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与其去质疑嘲笑别人的得与失,不如多花点时间,去追逐自己心中那个渴望被实现的奇迹。毕竟人生苦短,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猜忌和论断上,不如用它去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