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卷子怎么打草稿(数学试卷错了怎么打草稿)

数学卷子怎么打草稿(数学试卷错了怎么打草稿)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0-27 22:05:23

很多学生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很多题目自己明明会做,但总会因为一些小问题导致题目出错?

诚然,如果一道题目是因为自己完全不会做导致丢分,那大家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但总是因为这些小问题出错,就会让大家抓狂不已,甚至我的有些学生因为计算错误、审题不清,导致丢了27分!

如果放在中考,这可能就是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区别!

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我们应该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这些失误呢?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减少因为审题不清而出现的失误。

2.减少因为一些小问题(例如计算)出现的错误。

今天我就重点来说说,如何减少因为计算出现的错误。

要想计算出现错误,那我们就得从根源入手——草稿

优秀的草稿需要满足两个标准:

1.布局合理,便于检查

2.计算准确

这里我将介绍一种非常实用的打草稿的方法——模块式草稿法,你在任何平台都搜索不到这些名字,因为这是我刚刚起的。

名字什么的根本不重要,最关键是两个字——有用

01/

在数学、物理等科目中,很多同学都会因为计算错误而丢分,明明能考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却因为计算失误和自己的真实水平相去甚远。

这些分数往往让大家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毕竟确实是自己的问题。

究其根本原因,这种计算错误,其实很多同学从小学就开始了,加法看成减法,应用题的式子正确、但是计算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

而这种现象到了初中就会变本加厉,尤其一些复杂的题目,做题流程往往会很长,同样的计算步骤也会越来越多,自然就会更容易出错。

如何减少计算错误呢?其实很多同学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就是——认真、仔细!

认真、仔细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我没有遇到过一个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是不认真的,不管平时学习态度如何,考试的时候都是尽自己的能力答题。

那这种状态算不算认真、仔细?

比起平时,那可认真仔细太多了!但是,计算错误根本就不是态度问题,认不认真、仔不仔细,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

都到了初中了,谁不想好好考试?谁不想拿高分?难道那些因为计算丢分的同学就是态度不端正吗?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想考差一点吗?

他们在考场上已经很仔细了。因此,如何减少计算错误,不是态度问题,而是一个方法问题。

02/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计算错误。

比如说:28 36你会不会算错?不会吧?只不过是快慢问题而已,哪怕把题目换成28×36,你列个竖式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把这道题混在1000道数学题目中,你有没有可能出错?或者说,你站在高墙上,正在努力的保持平衡,这时候有人问你28 36你会不会算错?

我觉得你可能都有抽他的想法。

这么危险,还让我算这玩意??

但是一道复杂的题目,你要考虑其他因素,你就是说,你在钢丝绳上保持平衡的同时,还要去考虑这个计算问题。(当然,不会有这么极端)

而28 36仅仅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步而已,也许你要考虑很多问题,如何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如何做辅助线更合理……

思考的东西多了,自然就更容易出错了。

因此,想要减少计算的失误率,就要进行刻意练习,把不熟悉的知识练习地比较熟悉了,自然会降低计算的失误率。

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人刚拿到驾照,他在开车时就会非常专注,他已经用大量的精力都在驾驶这件事上;但是一个老司机在开车的时候就能游刃有余,甚至还能和你唠一路的嗑。

当一件事你比较熟悉的时候,所耗费的精力、出错的几率都会减少,而你投入在计算的精力就会增加,计算自然就不容易出错。这也是我让我的学生每周练习计算题的原因所在。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规范的草稿格式,来帮助我们减少犯错的几率——模块化草稿法!(嗯,我瞎编的)

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大题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模块化格式的草稿,来提高计算准确率。

这也是一种非常清晰、高效便于检查的草稿,只要大家能掌握其中的方法,计算的准确率一定能上一个台阶。

接下来是演示过程。

比如这道题,大家可以试着做一做,然后把草稿保留下来,和我们的标准草稿进行对比。

这道题难度并不大,但是模块清晰,作为案例来演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我们在进行草稿时要保证两点:

1.计算准确

2.便于检查

大多数同学的草稿都做不到便于检查,甚至有些同学过了两分钟,就看不懂自己的草稿了,感觉自己的结果好像不太对,于是只能重新做一遍,浪费时间不说,正确率也很难保证。

但是,利用模块化的草稿,既能保证正确率,又方便检查,节省时间。

这个草稿怎么样来模块化呢?

在左边的思维区,整理出我们做题时的目标,而中间部分我们只写核心思路,不让所谓的计算把思路打乱、打散。

先保证思路的正确性,建立宏观框架、其次填空里面的细节。

再比如这道题

第一问比较简单,那我就直接利用第一问的结论了。

这里每一部分我们的目标都是很清晰的,被框起来的整体都是为了左侧的思维区服务的。

而琐碎的计算则一律按照一个箭头拖到右边的计算区去,这样既能保证我们思维的连贯性,又能保证计算步骤的清晰性。

并且,这样很容易检查!在保证解题思路正确的情况下,想要检查计算,你可以一步步的在右边顺下去可以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就像单纯的检查计算题一样,方便快捷。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不容易看错行,也不容易漏掉步骤,能解决很大一部分计算错误的问题。

而且,这种方法能够很方便的迁移到物理题目上去!

学习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可能让你的一科成绩提高5-20分,为什么不试试呢?

下期再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