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昨天有点受打击,因为给一年级的孩子讲了数学题!
上学期老师考过的一道数学题,本来不知道如何给女儿讲解,用的就是笨办法。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就是两个式子相加,消掉圆圈,把孩子教会了。
这次我学习了一种新的方法,图形解题法,回家兴冲冲地给娃讲,毫不夸张地讲,讲了有一个半小时。
这道题目让我耳目一新的解法是借助图形,通过第二个算式判断圆形比三角形代表的数值大,所以线段上先画个圆形,再加上一段三角形。第二个算式的图形,在圆里面直接减掉三角形,结果一目了然,18-8=10就是两个三角形代表的数值,于是得出三角形等于5,圆形的18。这个思路超级赞,因为让人头疼的“鸡兔同笼”问题也可以借助画图解决。
这期间反反复复的过程就不赘述了,总之,到最后愣是没给讲明白。因为解题思路虽然好,但是最后我发现,孩子不理解的是,三角形和圆形可以表示任意的数值,所以三角形减圆形那条线段,8表示什么含义,她理解不了线段上哪部分表示8,跟猜谜语似的,一会儿指这一会儿指那。
那一刻深深的挫败感袭来,无语问苍天,从幼儿园起到研究生一直是数学学霸的我,如何生出这么个不开窍的娃?莫非基因突变不成?
当我折磨了孩子和自己一个半小时之后,我做了个深呼吸,痛定思痛,平复了下情绪,轻描淡写地说,不讲了,就这样吧。不过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有时间的时候还是要卷土重来,我还会探寻更好的方法,助她理解抽象和实物的转换。
因为小学生家长身份的转变,我研究并总结了一些给小学生讲数学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对困惑迷茫的父母有所帮助。
1、不要直接说答案,要引导孩子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给孩子讲题时,一定要善于提问,让孩子有思考的过程,也不要给孩子读题,因为视觉和听觉接收到的信息,孩子可能知觉转换能力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既然是试卷,就让孩子自己读题,自己分析,父母只起启发、引导的作用,比如,帮助孩子分析条件和所求的问题都是什么,如果孩子自己分析不出来,就举简单一点的问题来举例。
灌输的知识和自己思考后的结果,对孩子而言意义完全不同。
2、千万不要嫌弃孩子笨,这么简单的题还不会
孩子思维能力是逐渐发展的,不同孩子的发展情况不同,也就是我们俗话说得“开窍”早晚问题。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中,低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不能用我们的脑袋来衡量。
给孩子讲题,多用图形、实物等方法进行演示,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果可以尽量多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功能,有助于辅助孩子完成具体到抽象思维的提升。
3、不要讲数量,要讲究每个题的质量
给孩子讲一个不会的题型,举一反三很重要,用不同的角度和变换表达方式的方法,给孩子进行全方位的解析,争取让这个知识点吃透。
因为孩子懂了并不意味着是真懂,如果换个表达和题目,或者提高一点难度,孩子还能做出来,那他才是真的明白了。
还有可以让孩子给我们讲解一遍,因为给别人讲题需要更高的能力,只有吃透知识点才能讲清楚。
4、讲题过程中切忌心浮气躁,不耐烦,打击孩子
对刚接触数学的孩子而言,我们对待他们学数学的态度,就是塑造孩子对数学的态度。引导得好,孩子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学习好的人都能够从解题过程中获得快乐。
5、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角度地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
现在有不少启蒙绘本和游戏都很好,比如智力游戏、扑克牌游戏,买买东西,桌游,书迷,数独等等,都是数学启蒙的好方法。游戏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数学,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当孩子把数学当游戏玩儿,那么启蒙也就成功了。
当然对于不擅长数学,没有太多精力的家长而言,这些要求有些高了,不过只要有这个意识,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在周末和节假日都可以给孩子讲,带孩子玩儿,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受益良多。
如果暴躁的讲题,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不如放手不管,不仅伤娃伤己,还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如心情好的时候再面对娃。
育儿路上,伴你前行,我是包麻麻,关注我,不迷路……
不知大家还有什么好的数学讲题方法?欢迎留言分享,让我们集思广益,在“鸡”娃的路上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