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卷分析和建议反思(数学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

数学试卷分析和建议反思(数学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7-22 21:55:19

01

阅读提示

本期推荐文章为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的王红权老师发表在《中学教研(数学)》2024年第4期的《初中数学“一题一课”课堂实践的反思和建议——以3节省“百人千场”支教课为例》,引用格式为:

王红权.初中数学“一题一课”课堂实践的反思和建议:以3节省“百人千场”支教课为例[J].中学教研(数学),2024(4):16-20.

笔者对这篇文章,结合教学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可能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继续探讨。

03

文章摘要、关键词

摘要:“一题一课”是以“题”为中心,构建围绕这个“题”的知识网络为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方式。文章通过分析3节送教课,发现教师在“一题一课”中聚焦的是“题”的解法分享,问题设计层次不高,活动设计缺乏思维深度,构建的知识网络结构松散。基于此,提出基于学科本体知识的理解,用一般观念统领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是提升“一题一课”教学实践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一题一课;习题课;单元教学

先看全文:

批判思考1:作者提出的三个教学课例,仅仅是课堂开头的片段,其它环节并没有叙述,是否每节课都解决了目标题:

是否这个目标题后面有没有拓展?

不得而知。可惜~

此题实际上简单得很!

但是三节课是否以此题继续做变式探究,文章没有描述!

批评与反思2

作者提出的问题,的确“有点道理”:

一题一课”是当下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方式,复习课教学中尤为常见.

许多教师试图通过““一题一课”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复习方式(知识梳理一典型例题一课堂训练),一堂课解决一个重点(或热点).

教师聚焦“题”进行研究、梳理、提炼,形成一个以“题”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其出发点就是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

但观察具体的课堂实践,笔者发现教师选的“题”多为考题,而不是“问题”';

课堂结构多以解法分享为中心,而不是一般意义下的问题解决;形成的知识网络往往呈现出“去中心化”的松散形态.

笔者以3节送教课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构建“一题一课”课型,成为具有单元整体和结构化特征的课型.

这是教研员区别一般教师的特征,总是能找到上课教师的各种不足!

但是,这个作者似乎提供了一个更差的教学方案!

1,从头讲到尾的叙述(实质上是灌输),学生动手参与少!

2,乱拓展,忽视了一节课的容量!

例如下面的案例:

……

专家的确有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些这么多的知识,能否放在一节课中讲?

是不是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把所有的知识都“告知”给了学生,就能给学生以“大单元”的理解和认识?

批评反思3:千万不要在某些并不上课的专家的文章中,去寻找上课的解决方案?!

他提供的方案,可能更远离解学生的需求和学情!

专家的意见的确可以参考,专家提出的问题的确可以参考,但是,真正的解决方案,还是需要我们上课的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的设计!

有些文章,仅仅是套路性的文章而已。

实际上没有解决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差?或者简直就是不考虑教学实情的“胡说八道”!

注意,在研究和写作中,“胡说八道”本身并不是贬义词,它也是写文章的套路之一。

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确需要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