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单元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两位数,结果不尽人意,错误率高,不是不会算,而是计算技巧未掌握,又或丢在细节上。
一起来看看这份成绩另人难堪的测试卷:
计算的原则是相同位数要对齐,然后相同位数间进行加减计算,当需要进位或退位,把这个向前进“1”或向后借“1”处理好。
而最大两位数与最小两位数是哪两个数,我们也需要对其有一个概念性的、清晰的理解来判断。最大数就是每个位数上上的数都是最大的数(即都是9),而最小数则是每个位数上的数都是最小数(多位数时,除最高位是1外,其它都是0)。
找规律时,一定要动手算,即把相邻的两个已知数的差计算出来,再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果来分析这些数之间的规律。如第一组,22-16=6,28-22=6,34-28=6,每组相邻两数差都是6,而且数字是一个比一个大,说明什么?这间接的说明这组数据是以每次 6的规律递增的。
列竖式计算时,相同位数一定要对齐,而且不要把数字看错、写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算错。另外,计算结果出来后,记得在算式的后面用“=”标写上。
题3的连算小火车的最后一个小圈圈里,我们填上前一个圈计算出来的结果即可,不是让我们编一个算式出来写上去。个别小朋友对题目意思理解错误,导致最后一个圈不会填了。
题4考查学生对题目表达意思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准确计算能力。
判断一个竖式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首先,看它们相同位数是否对齐,然后看它们计算是否正确,接着看它们在进位或退位是否处理正确,最后看得数是否抄写正确。
解决问题是我们运用数学的训练场。认真审题,多思考,慢慢训练和培养我们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应用思维能力。
很多小朋友在题1就被拦下来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计算人数时,是把三个班的人数一起统计相加了,而题目只问一班与二班的人数;另一种是没有进行一个数的比较,只要题目问“能不能”、“够不够”这些字眼,有一个数的比较才算是标准的答案。
而题2,个别小朋友想省事,列的综合算式,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问题相应应该有一个算式并有一个结果,类似此题这种连环性问题,不能两个问题一起来。
题5中有一个不省心的话“满70元优惠10元”,意思是只要你购买的产品总金额达到70元或以上,就可以减10元。
能不能优惠10元,看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不是大于或是等于70,而应付多少钱,同样要看计算出来的结果,小于70元就是多少就付多少,若是大于或等于70,则还需减10。
而提一个数学问题,则考查我们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度和利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简单化,不论是在数据的个数上,还是在计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