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地方都在网上教学,检查作业、辅导作业的部分任务落在了家长身上,很多家长陷入了焦躁、恼火的状态。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烦躁的罪魁祸首就是数学,数学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不仅祸害着学生,现在连家长都不放过。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因此,数学体现在生活的各方各面,学好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好名次,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对自己的一生可能都有着深远影响。
但是现实生活却给我们迎头一棒,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难。数学实在是太灵活了,明明听课时能听懂,但是数学作业却不会写,或者错误率很高。那么,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呢?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无外乎就是法则和应用。法则就是数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理有据。学习数学也一样,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解题思路都有迹可循。所以我们应该先熟悉课本中各知识点,然后达到理解、会应用。
数学练习上的难点就在于应用,数学考题不在一个冷冰冰的数据,很多题目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需要我们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模型。因此,数学题总错的学生不要把原因就归结为粗心,找到原因才是关键。
1.粗心这确实是学生最常犯的,拿到试卷后,发现大部分错的题目根本就不是自己不会做,错误的原因千奇百怪。看着C最后答案却选择了B;答案让保留到0.01自己的答案仍然带有根号;题目说满足反比关系解题时却按正比关系来做……看到试卷,自己都会感觉莫名其妙,恨不得抽自己两下。粗心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总结,下次下下次还犯一样的错误,还一样的粗心大意。
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也不要下意识地就骂孩子。“怎么这么粗心啊?”“这种题目都不会写,还要写什么题目?”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一起改掉粗心的毛病。
计算题跳步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某一步的跳跃使得整体都出现错误,而证明题的跳步可能是因为思考不全,导致的结果是证明不全而被扣分。针对计算题的跳步,我们不能一味地求快,可以要求孩子将步骤详细写出来,脑海中也要有对应的过程。证明题在书写前,就要理清楚因果关系,看看能不能从所给题设推导出结论,不要一边写一边想,这样很容易跳步出错。
3.概念、法则模糊不清概念和法则是解数学题的基础,如果连概念和法则都不清楚怎么做数学题呢?比如三角形中的“三心”:内心、外心、重心,如果问你外心有哪些性质,而你连外心是什么,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外心的性质呢?因此如果发现错误的原因是这种,一定要重视,基础不牢固,对后续的学习有致命的打击,很多学生就是一开始基本不牢固也不重视,才导致后面的学习失去自信、失去耐心。
很多学生在学习代数时,看到一长串式子觉得计算量太大;学习到几何图形后,觉得题目难,需要做多条辅助线;看到满满一页的题目,也会不自觉地认为题目肯定难,不是自己能做的……其实,这就是畏难心理在作祟,你还没开始计算,看到一长串的式子,怎么就能判定计算量大呢?很多题目开始计算后就有规律,或者可以利用公式简便运算。虽然有部分题目的辅助线比较天马行空,但是大部分题目的辅助线仍然有迹可循、有理有据,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题目越长,说明所给的信息越多,解答起来可能更简单。所以如果发现是畏难心理造成的题目空白,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心理。
审题不清、曲解题意也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并且在应用题中更常见。初中数学应用题多种知识点会涉及,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等,并且每个知识点又包含有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数字问题、几何图形问题等等。做实际应用题前,一定要认真分析题目,找准等量关系式。同样地,几何证明题也要理清题意。说白了,其实就是语文影响了数学。
总的来说,辅导孩子作业的目的是发现孩子错误的原因所在,不要把所有的错误原因都归结为粗心,也不要一有错误就骂孩子太粗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