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期末试卷点评怎么写

高一数学期末试卷点评怎么写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2-20 07:27:09

又一年高考结束了,每一科目的老师说得最多的几句话:题不难,该讲的都讲到了,不知道学生答得怎么样?每一个老师的试题评析里出现最多的字眼:核心素养,五育并举,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本文作者: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级教学能手,铜川市耀州中学数学教师付伟

在我看来,对于试题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但分析什么、分析的意义是什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从2018年高考到今年的高考,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发挥试题评价功能这一重要作用,五育并举、能力立意这一突出特点,成为每一年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与初衷。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究竟该从试题中分析些什么呢?

不要评判试题的难易,而要分析学生对试题的感觉与教师的差异

无论从日常的单元测试,还是月考,模考,期中期末考,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说题很简单,学生答得很差。那为什么学生对试题难度的感知与老师的评价有这么大的出入呢?我认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日常教学中一厢情愿地灌输忽视了对于学情的获取,由于日常教学缺乏足够的让学生暴露问题,呈现想法的过程,我们总是以学生是否做完试卷,做了几份试卷来评判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导致了我们预判的偏差。

因此,只有让学生大胆地说、独立地做、合作地想,才有可能洞悉他们思维上的障碍和学习中的误区,才有可能准确评判一份试题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探囊取物还是高不可攀。

今年的一二卷合并了,很多老师的第一想法是试题变难了,练习的难度、讲解的难度该提升了,但是却很少反思,学生的难度、学生的障碍究竟是练得不够多,练得不够难,还是根本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不管是解决简易问题和复杂问题的思维通路。因此,我觉得每一次高考试题分析的结果,不只是下一届学生该如何做题,而是下一届教师该如何教学。

把“五育并举”真正落实在每一节课堂里,而不是展现在口号里

近几年,从维纳斯到天坛地砖,从独孤信印到海岛算经,类似的有背景的问题已经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能压中的问题,人人都知道今年肯定有文字背景丰富、阅读量大的问题,也都说的出考查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那么,你的学生究竟做得怎么样?显然这种问题仍然是学生心中一道望而生畏的鸿沟,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肯定不是考平时反复练习的历年试题,而是要靠老师们在每一节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用数学眼光看到世界的能力,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习惯,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本领。“三会”能力的培养一定是从带领学生用数学方式去阅读文本开始,也是从关注课本中每一个有背景的问题开始,是教师开始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方程一种不得不做的尝试,而不是认为只有做题才是学数学。

因此,每一次高考结束后,对试题分析的意义也在于怎样顺应新时代的育人的方向,打破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和学生一起学习,不逃避,不推诿,家国情怀,民族自信当然不是通过一个题来培养的,但没有这样的问题,没有通过习题、试题培育家国情怀的意识,学生会以为数学就是做题,做题就是为了得分,永远也不可能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所以,试题所承载的导向作用要比试题本身的评价作用更重要。

与其埋怨学生积重难返,不如想办法做一些有效的提高

关于学生运算能力退步这个现状,成了每一个老师最频繁评价的点,事实上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运算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是数学课堂学生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运算根基不稳,确实会给完成数学问题埋下极大的隐患,我们改作业的时候埋怨运算能力差,上课时批评运算能力差,考试后强调运算能力差,但是差就是差,如何变好?有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运算能力,有没有把运算能力的提升从口头变为行动更为重要。

因此,试题评析的意义更在于,从答题过程中发现学生亟待提高的素养,并且把落实提升该种素养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辅导中。


编辑:关中小伙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