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6月9日讯(记者 蔡蕴琦)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科目考试于今天上午结束。这份试卷难度如何?有什么特点?对目前在读高中的学生学习有何引导?请看江苏省特级教师的评析。
历史卷:总体以稳为主,稳中求新
(南京市宁海中学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陈红)
2018高考江苏历史试卷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体现了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试卷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生动活泼、蕴含江苏元素,展现了苏派命题的特色。试卷的主要特点有:
一、坚持正确思想导向,遵循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试卷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例如:第8题以四川地区一首民谣,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斗争;第13题涉及现代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第22题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较好地考查了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风貌与精神
试卷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例如:反映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学成就的第2题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第4题对元曲的评价;第8题筠香斋刻印的年画,而第21题则以历史上中国文化三次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第24题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来考查文化遗产的价值;第9题以1920年陈独秀的演讲,反映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第12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20世纪80年代的阐述,体现了现代外交理念,第16、17题呈现的科技与创新,体现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考察历史思维能力,深度结合新材料、新情境与能力立意
试卷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1题关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的记载,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甄别、辨析和运用能力。第22题,要求考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所带来的影响;第23题,要求考生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第24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切入,要求考生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的观点;第24题C要求考生简析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推论的影响等,引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合理推论,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术研究与教材主干知识有机联系
试卷将学术研究与学生所学的教材的主干知识有机联系,体现了对教学的引导作用。例如:第21题要求考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第22题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上为全国抗战所作准备的历史背景。第24题A要求考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的背景等。这些试题材料的引用,体现了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成果,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设问与教材主干知识有机联系,对中学历史教学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