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2023年广东高考历史科目开考。今年历史科目试题有何特点?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邀请广东实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陈岸春进行解析。
“今年是广东省‘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第一年,备受关注。”陈岸春说,历史试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在考核目标、考核内容和考核载体上落实到位,有利于高校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利于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陈岸春说,试题注重四个结合。
注重价值引领与学科特点的有机结合。试题加强对学科核心价值和核心素养的考查,聚焦于能够使学生表现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理性思维和家国情怀的渗透与呈现,比如第17题,选择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复兴”的重要论述创设情境,要求学生长时段、整体性、多角度概括回顾、分析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同时也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考查。
注重依标命题与大胆创新的有机结合。命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以部编教材为依托,聚焦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避免偏题怪题,有利于平稳过渡。同时又依据实际大胆创新。例如第20题,是一道关联中外、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试题,也是取代过去选考“三选一”模式的新题,题目介于常规题和开放题之间,以学术情景进行设问,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东自主命题的特点,注重问题情境的开放性与真实性,注重问题呈现形式的创新性与多样性。
注重时代性与历史性有机结合。试题关注热点问题、核心问题,以党史和传统文化为载体,涵养家国情怀,以第19题为例,探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即依托主干知识突出传统文化,注重核心观点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领会中华文明统一性、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征,深刻体会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服务选材与引导教学融会贯通。在考核目标、考核内容和考核载体上,充分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使高校选才与中学教学有机结合。特别是作为“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第一年,能做到守正出新,既有意料之中,又有意料之外,让中学教学有的放矢,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南方 记者 马立敏
【作者】 马立敏
广东教育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