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反馈评语(历史课评语大全简短精辟)

历史试卷反馈评语(历史课评语大全简短精辟)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9-03 08:44:55

《资治通鉴》记载这么一段话:

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法正谓亮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亮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敝,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矣。”

说的是诸葛亮开始在辅佐刘备治理蜀国的时候,刑法严苛,弄得当地人颇有意见。法正劝诫道:当年汉高祖初入秦地函谷关,对当地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过重的刑法,当地百姓感恩戴德。如今呢,诸葛丞相刚到蜀地,难道不应该先加安抚么?更何况,对于当地百姓而言,我们这些人都属于外来客,从这点上讲,更应当降低姿态,以满足适应当地主人的意愿啊。

诸葛亮回道:秦朝因为暴虐无道,人民对他充满怨恨,所以一旦有人振臂一呼,天下立刻土崩瓦解。所以,汉高祖当时采取宽容的政策,是符合天下百姓意愿的,顺应时代发展的。但是,蜀地这个地方被刘焉刘璋父子俩管理了两代,此二人德行有余,手段不足。因此,逐渐地刑法失去了它本应有的威严。单纯只靠施恩,时间久了,反而会被下属和百姓有所看不起,甚至会因赏无可赏,无恩可施引起下属和百姓的怠慢。只有恩威并施,法令被所有人所重视,赏,才会被视为恩德,罚才会被人重视。

文学上的诸葛武侯,是光辉的;但史书中的诸葛丞相,才是真实的。他是一位政治家,是一位内政高手,所以,无论后人有多么崇拜,对其多么尊崇,对于他而言,无论多么具有君子之风,首先要考虑的一定是整个国家的稳定,绝不会在乎普通人的厌恶喜好。在这点上,或许他与“国贼曹操”、“江东鼠辈”也算是“一丘之貉”。

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曰:“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

法正心眼儿小,当上大官后,以往那些对他有一点恩惠的人,他都会给予报答;那些和他有一点过节的人,都会受到报复惩罚。为了一己之私,他已滥用私刑至数人。于是,有人就向诸葛亮提意见,说法正这么整不行啊,这不违背你的律法严明的初衷么?诸葛亮大手一挥,丝毫不在意地说:法正这个人吧,辅佐主公有很大的功劳,他能让主公在蓝天上自由的飞翔,在草原上肆意的奔跑,没有人能有他这样的能力。跟这比起来,那点儿杀人放火的“小错误”根本不叫事儿。

不要把一位身居高位的内政专家想象的多么“友好”。对待普通人,严峻刑法,对待法正这类高官,又是另一副恣意放纵的面孔。这也是历史上那些位极人臣的家伙们的共性而已,诸葛武侯也不曾例外。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