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
B.②---河姆渡文化
C.③---北京人遗址
D.④---元谋人遗址
2.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3.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4.甲午国殇,催化了维新思想的发酵和维新群体的聚合,并很快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维新运动。下列事件,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A.发动“公车上书”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签订《马关条约》
D.创办京师大学堂
5.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包含惩办“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内容。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成功
7.据史籍记载,东汉时期“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文中的“大秦”是指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8.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时代的人们认为,“这个世界已经令人激奋得很,没有必要再去考虑来世了”“人具有巨大能力”。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的主要诉求是
①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
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③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推崇基督教禁欲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英国人史蒂芬孙曾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号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和20节客车厢,奔驰在英格兰斯托克敦至达林敦之间的商用铁路上,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这一事件发生在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手工工场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0.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萌发
B.剩余价值论的创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参考答案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D
D
C
A
B
C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
12.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作诗以表达其欣喜之情(下图)。这可以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3.《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的户数占全国的59.1%,以北为40.9%。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北方有2处,南方有3处;5万户到10万户的州,北方有5处,南方有17处。南多北少的户口分布格局至此定型。据此判断,《太平寰宇记》成书于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宋代
14.清政府鉴于边疆地区与中原之间、边疆各地区之间历史文化传统均有较大差异,因此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这反映出清朝治理边疆的基本政策是
A.扩大贸易
B.招抚授官
C.因地制宜
D.军事控制
15.下图所示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内部情景。下列表述,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初衷最为吻合的是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6.下表所列为1915年9月到1917年8月间《新青年》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篇名。
时间
篇名
刊号
1915年9月
《敬告青年》
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5年9月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6年2月
《吾人最后之觉悟》
第1卷第6号
1917年1月
《文学改良刍议》
第2卷第5号
1917年8月
《复辟与尊孔》
第3卷第6号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以自由和民主为旗帜
B.肇端于《新青年》的创刊
C.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D.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学改良
17.下图所示革命歌曲,它的诞生和传唱有利于推动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土地革命的兴起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发展
18.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还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外部干涉,认为“只要坚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少数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论持久战》
B.《论联合政府》
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候补代表及特邀代表共662名,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反映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下图为西班牙主导的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示意图。当时这条航线上运销的主要商品包括
①瓷器②黑奴③丝绸④白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为了对付三国同盟,重新瓜分殖民地,1892年法俄签署协约,这意味着双方已经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分歧——法国代表激进,而俄国代表反动和独裁。之后“法国资本源源不断地输进俄国,而沙皇则伸出头去倾听《马赛曲》”。从根本上说,法俄签署协约的目的是
A.维持欧洲现状
B.争夺世界霸权
C.制造局部冲突
D.维护世界和平
22.右图为发表于1901 年的漫画《联合体之王》。漫画描绘了当时著名财阀洛克菲勒-----身着美元披风,脚踏石油企业,头上的王冠则由他名下众多公司堆叠而成。洛克菲勒名下的“联合体”是
A.蒸汽工厂
B.垄断组织
C.特权贸易公司
D.国际经济组织
23.1918年,列宁曾这样感慨十月革命:“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全世界资产阶级都看到了这个运动,而且了解这个运动。这场火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在此,列宁意在强调十月革命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开启了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C.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D.致使俄国陷入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当中
24.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下列与两极格局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北约建立
③古巴导弹危机爆发④两德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2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球层面倡导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参考答案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C
B
C
A
A
C
C
题目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C
A
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7分,第27小题18分,共35分)
2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8分)
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部分)。
时间
进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年
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10年
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和1980年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9分)
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名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
27.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在这里,杰出的思想家被统称为哲学家,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这些哲学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们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而不是与学者对话;他们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戏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法国启蒙运动的三个代表人物并简述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的基本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写作大多“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的动机(9分)
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思想:理性、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任意4点即可)
动机:启蒙
材料二:倘若读者摊开一张欧洲地图,在巴黎市立起一个圆规,然后画出一个方圆五百英里的圆圈,那就将标出一个地区,把大约1640年以来近代“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囊括在内了。世俗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发达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议会政治、民主思想、机械工业等等,不是发端于这个地区,就是首先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的。各种最迅猛的变化都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自十七世纪以来的两百多年间,这个地区成了人类学家称为文化传播的地球核心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的两场典型资产阶级革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作用。请你辩证地就材料二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反映的观点谈谈看法。(9分)
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作用:沉重打击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条件
看法:欧洲优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欧洲优势地位并非一成不变;欧洲优势地位的影响正反皆有。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