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子的照片(初一历史试卷图片一整张)

历史卷子的照片(初一历史试卷图片一整张)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9-02 21:46:20

钱学森的试卷

两院院士的笔记

会是什么样子

今天跟教育小微

一起阅览——

钱学森的试卷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史博物馆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开馆。展品中,“钱学森试卷”颇受青年学生的关注。这份试卷的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课程是水力学。

试卷中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只是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得96分。而这份漏掉下标“s”的96分试卷就成为了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要求严”的典型反映。

像是打印的手写笔记

这是一本微分方程课堂笔记,笔记本的主人,便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纬禄。

这本80多年前的“学霸笔记”里,是如同印刷版的手写体、工整的标点和符号、细致精美的画图。不少网友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看到笔记时的感受:“连运算符号看上去都像是打印的一样!”

与母校同龄的笔记

这是一本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同龄的课堂笔记,这本笔记的主人是中石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1956年,汪燮卿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走出校门,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将这本珍藏多年的大学时代在北京石油学院《化工原理》课上的课堂笔记捐赠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勉励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记笔记的留白习惯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江明教授的这本笔记,有着60多年历史,直到今日,里面的内容依然清晰可见,散发着浓浓的书香。

这是江明教授的记笔记习惯,“我那时候记笔记,除了把课堂老师讲的东西记录下来,通常旁边会有1/3的留白,这个留白记录一些课后看的参考书或资料的一些心得想法,或者是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这些历史悠久的笔记

折射出前辈们

严谨治学的态度

历经岁月沉淀

优良的学风

在一笔一划中得以传承

春日正是读书时

我们一起努力奋进

不负韶华

来源 | 综合自人民日报、东南大学、复旦研究生微信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