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材料出处
例如《中国通史》,就可以粗略了解材料主旨内容。
二. 分解材料
先将材料按照句号分好层,适当调整层次。
三. 设问定题型
一次性把三个小问看完,一个个明确目标,看已经划分好层次的材料,逐步解题。
1.概括题:
a.根据材料概括xx措施,xx特点,就把材料按照句号分好层,适当合并之后分层概括。但往往特点类需要积累,语言高度凝练比如专业性,国家领导,用几个字的词语来概括特点。
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个在a的基础上要深挖材料给的时间,专业名词来触发。讲了洋务运动就要考虑它的特点,中体西用之类。
2.原因背景类:
答案来自于材料,还是分层概括;也来自于知识,根据时间触发。比如二战可能要答反法西斯同盟。抗战要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影响意义类:
可以分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不利,近期长期来大题(一定要把角度拉开)先答材料里给的点,再用知识进行补充。
4.开放性试题
一定要总结上述材料,再弘扬主旋律,不要假大空。
1.采用时间轴的方式整理教材
历史是一门需要经常记背的科目,建议的记背方式是根据历史发展顺序建立自己的历史时间轴。就是拿一张A4纸,然后画一条线,在那个线上标注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发生的事情。
你要做到对基本的史实和知识点心中有数,比如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西方民主代议制的形成过程和14-16c的文艺复兴、19c60-90s的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等。
这里推荐一个小方法,你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将历史脉络捋一捋。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不仅有助于记忆,还助眠。
2.拓展和深化
除了熟悉历史发展顺序,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件事做拓展和延伸。
你要做的就是为每一个史实写上关键词,然后再次运用发散思维,将每个史实的背景、发生原因、经过、结果、教训和对现实的意义与影响等写下来,并将对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都写上去,例如百家争鸣这块,文化上,经济上,政治上分别有什么展现。
当你做完这些,也就把书都翻了一遍,一般认真总结完都能记得七七八八。这里再推荐一个小方法就是,可以将同期的中外事件做对比,印象会更加深刻。
如果你感觉有用或者孩子有用请收藏,不要忘记点击关注我哦,以后有更多的高考汇编分享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