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2023年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2024年白水县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咸阳2023年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2024年白水县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4 16:58:54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嗤笑(cī) 宽宥(yòu) 瞥见(piē) 前仆后继(pū)
B.愕然(è) 灰烬(jìn) 嬉闹(xǐ) 金戈铁马(gē)
C.拮据(jū) 炊烟(chuī) 劫掠(luè) 自惭形秽(huì)
D.镰刀(lián) 阔绰(zhuò) 亵渎(xiè) 鸠占鹊巢(ji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隔模 摇曳 怀古伤今 自吹自擂
B.端详 渺茫 与日俱增 随心所欲
C.麾下 杜绝 置知不理 埋头苦干
D.应酬 轻灵 自欺欺人 郑重其是

3、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人有悲欢离合,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7)须晴日,______,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8)大雪三日,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9)朝而往,暮而归,______,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______/(余光中《乡愁》)

4、阅读艾青诗歌《手推车》节选部分,完成探究。(3分)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空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其风格凝重而深厚。试结合诗歌,抓住“手推车”这个意象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每一项事业,______大小,______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②“太空出差”创造历史,“中国饭碗”端稳端牢,“国之重器”砥柱中流……共和国的大厦由一块块砖垒起来,历史性成就靠撸起袖子干出来。③党和人民______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______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______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④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
(1)请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1分)
(2)请提取第②句画线部分的句子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结合语境,将下面的短语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办成了 B.创造了 C.攻克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请你参加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活动一:优美书写】请将活动主题用楷体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活动二:汇集成册】小艾所在的学习小组想要将曾经读过的小说汇集成册,请你参照示例,为备选小说的版块命名,并说明理由。(2分)
示例:小说篇目——《带上她的眼睛》《海底两万里》
版块名称:畅游科幻世界
原因:这些作品都是科幻小说,用文字带领读者在科幻的海洋里畅游,感受未知世界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
备选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
版块名称: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激发兴趣】小艾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变化的故事情节给小艾的阅读带来了困难。请你来设计一个激趣活动,激发她的阅读兴趣。(2分)
示例:演话剧激趣——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会人物在情境中的心理变化,走近人物内心。

【活动四:积极劝导】因为学校组织开展阅读小说活动,你的好朋友小航同学课上偷偷看小说,对于这种行为,你会怎么劝导他呢?(2分)




三、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前不久,在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教本》一书的出版研讨会上,几名小学生有模有样“训字”的过程,令人印象深刻:从“书”字的结构,会意该字以笔言事的含义;从“王”字三横一竖的笔画构成,把握中华文明讲究天地人贯通的特质。孩子们在适当的引导下,从造字之理开启学习之旅,原本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符号,变成了包罗万象的百科故事。这种方法,对于汉字乃至语文学习都是一种启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打好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音形义统一的符号系统,汉字里藏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的密码,是每个中国人学习的起点。在时间长河中,汉字既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字理结构,音形义又因时而变。追本溯源,让今天的孩子了解每个汉字的“前世今生”,要有一颗静待花开的平常心,积于跬步,至于千里。同时,需要优秀的启蒙读物,依赖专业的教师指导。
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完善,反映在语文学习中,则是越来越注重夯实文字根基。比如,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则要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相应地,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与之适应的课程和各类读物。少一些速成课,多一些慢功夫,让孩子们在启蒙阶段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于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的滋养。有了这个根基,无论将来的数字信息如何汪洋恣肆,也能在知识海洋里畅游。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汉字是音形义融合的文化生命体,一笔一画中跃动着中华文化的灵魂。汉字大美,它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的笔下倾泻而出,在时光中流转淬炼,夯筑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品读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一词一句一字,无不潜藏着玄妙的文化密码。认真推敲这些字句,就如同推开了一扇扇神奇之门,通往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氤氲着无穷的文化韵味。
汉语在交流和认知的功能之外,也承载着审美功能,字音无疑是这个文化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和修改汉字读音,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审慎而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呵护汉字之美。
(摘编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汉字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语言符号之一,其语感、节奏、指向,包括音调的高低变化和长短轻重,都代表不同的表达。我们的警句名言、书法挂件,这些精短的文字,以音乐般的节奏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不仅是美,也是文化,它已经成了人们的生命元素和生活个性的展示。要把握汉字的韵律、节奏、指向,没有血脉里的基因,没有数十年的浸润,根本写不出汉语言的味道。
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比比皆是,唐诗写乏了出现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元曲。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时间推移愈发顽强。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深入骨髓,成为基因。“不受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些品质,需付出生命方能得以彰显:即便饿死也不受嗟辱,即便杀头也不折——这是真正的文人品质和独立人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材料三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
8、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如何坚守母语的尊严,呵护和传承汉字之美?(6分)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追本溯源,让今天的孩子了解每个汉字的“前世今生”,是因为在时间长河中,汉字的字理结构和音形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B.当前语文课程是最注重夯实文字根基的,这种重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以完善。
C.我们可以品读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在一词一句一字中感受潜藏着的玄妙的文化密码。
D.汉字因其语感、节奏、指向,包括音调的高低变化和长短轻重,都代表不同的表达,所以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符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
①收回禾场里的五谷杂粮,季节就翻到深秋那一页了。
②是个晴朗的日子。我娘对我爹说:“你去趟耿庄吧,把换瓜的粮食收回来。”我爹手搭凉棚看天,天高云淡,一轮秋阳咋呼醒了沉睡一夜的村庄。田里收割过的秸秆一堆堆地垛着,在暖暖的日头下闪着惹眼的喜色。我爹边朝停在院门口的三轮车走边对我娘说:“你回屋把那个蓝皮本本儿找出来,我去收粮。”我娘嗯一声,扭身进了屋。
③我们村有片沙滩地,适宜种瓜,种出的西瓜又甜又沙。我爹脑子活,每年西瓜成熟后,他就倒腾几车西瓜到耿庄去卖。耿庄和我们村仅隔着一条河,产粮不产瓜,村里人就特别稀罕我们村的西瓜。我爹卖瓜不收现钱,赊着,记在他的蓝皮本本儿上。等秋后粮食归了仓,他挨家挨户地去收粮。
④我娘进屋老半天不出来,我爹等得有些心急,便扯着嗓门儿说:“一个蓝皮本本儿,就把你压倒啦?”屋门一开,我娘摊着两手说:“我明明记得就放在衣柜下面的抽屉里,咋不见了呢?”我爹一怔:“啥?不见了?”我娘说:“对,不见了。”“对你个头,咋就不见了呢?”我爹黑了脸,风一样刮进屋里。
⑤找来找去,直把屋里的旮旯犄角找了个遍,也没找到我爹说的那个蓝皮本本。我娘搓着手说:“明明就放在那里,它能自个儿跑了?大瓮里面还能走了鳖?”“找不到那个本本,还收个屁的粮!”【甲】我爹喷着唾沫星子,手指头雨点般敲着炕沿说:“那可是一千多斤粮食哩!”我娘没了辙,两手抱着脑袋在屋里转圈圈儿。
⑥这时,我爷爷拄着拐棍进了屋。问明情况后,我爷爷把手里的拐棍一戳地说:“去吧。该收粮,收你的粮去。”我爹笑了:“爹你糊涂了吧?没有账本,咋收粮?”我爷爷如此这般一说,我爹的心里还是不踏实。“这样……行吗?”我爹挠着头说。我爷爷生气了,撅着胡子要走,临出门时撂下一句:“亏你和耿庄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哩。”
⑦那天,我爹最终还是去了耿庄。我爹开着三轮车进村的时候,正午的日头高挂着,村头儿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投下了一片偌大的影子,黑黢黢的怪扎人眼。树下聚着一帮闲扯的耿庄人。看见我爹把三轮车停在槐树下,众人便知道我爹是来收粮的。工夫不大,就有人背着粮食过来。那人问:“我家多少粮?”我爹一愣,突然想起什么,赶忙说:“老规矩,二斤瓜兑一斤粮。你家赊了多少斤瓜,你报个数……”那人问:“账本呢?你没带账本?”“走得急,忘了带。呵呵,多少斤瓜,你说了算。”那人笑:“收粮忘账本,搬家丢婆娘……你这人,有意思。”我爹也笑:“打交道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信得过你……”于是,那人报个瓜的斤数,我爹去半称粮。多了,挖出去;少了,再添上。称好了,哗啦,倒进我爹抻开的蛇皮口袋里。
⑧又有人背着粮食过来。于是,我爹和人家又重复着以上的对话——“我家多少粮?”“老规矩,二斤瓜兑一斤粮。你家赊了多少斤瓜,你报个数……”“账本呢?你没带账本?”“走得急,忘了带。呵呵,多少斤瓜,你说了算。…‘收粮忘账本,搬家丢婆娘……你这人,有意思。”“打交道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信得过你……”
⑨家家都如此。
日头蹲在西山顶上时,老槐树的影子淡得快看不见了。我爹收完了最后一户人家的粮食,车斗子上多了满满当当十个蛇皮口袋。【乙】我爹摩挲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喃喃地说:“这可是一千多斤粮食哩。”心里回想起了我爷爷的话……有人路过,笑着跟我爹打招呼:“粮食都收齐了?”我爹脸上的笑容比晚霞还灿烂:“收齐了收齐了。”那人又说:“来年,还来换瓜不?”我爹抹把脸上的汗说:“哪儿不去都行,你们耿庄,不来不行!”
⑪这个点儿,正是吃晚饭的时候,空气中飘来一阵阵饭香味儿。那人说:“吃了饭再回吧。”我爹一步跨上三轮车:“不了不了,老婆孩子还在屋里等着哪。”
⑫突突突,三轮车撒着欢儿奔跑在夕阳里……
10、请根据提示,以“我爹”为叙事视角,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打算收粮→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满载而归
11、请结合语境,分别简析下面两个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甲】我爹喷着唾沫星子,手指头雨点般敲着炕沿说:“那可是一千多斤粮食哩!”
【乙】我爹摩挲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喃喃地说:“这可是一千多斤粮食哩。”
12、请仔细观察小说中加色画线的环境描写句,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它们的作用。(3分)
13、小说重复描写爹和耿庄人还粮时的那几句对话,这有什么作用?(4分)
14、以下哪个标题更适合这篇小说?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深秋 算账 收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会稽黄中立①,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②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③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④?
(选自刘基《尚节亭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注】①黄中立:人名。②婉婉焉:柔美的样子。③柯:草木的枝茎。④岂苟然哉:难道是随便的吗?苟然,随便的样子。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是进亦忧,退亦忧( )
(3)好植竹( ) (4)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柔体而虚中”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泉香而酒冽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任重而道远
1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分)
(2)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2分)
18、【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反问手法,分别表现了范仲淹和刘基怎样的志向或情怀?(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画线诗句中动词的作用。(2分)
20、简要分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愿?(2分)




四、作文(50分)
21、按要求写作文。(50分)
请以“这里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C 2B
3、(1)病树前头万木春 (2)露从今夜白 (3)三年谪宦此栖迟 (4)云横秦岭家何在(5)鸡声茅店月 (6)月有阴晴圆缺 (7)看红装素裹 (8)湖中人鸟声俱绝 (9)四时之景不同(10)大陆在那头
4、示例:诗歌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它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寄予了对北国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5、(1)示例:无论……都……
(2)成就干出来。
(3)C A B
6、【活动一】略。
【活动二】示例:见证少年成长
这三篇都是涉及“少年成长”这一主题的小说,讲述成长中的美好情感、苦涩滋味和无奈叹息,展现世间百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活动三】示例:绘手抄报激趣——选定内容和主题,绘制小说的于抄报,以明确人物关系、故事走向。
【活动四】示例:小航同学,你喜欢读小说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你看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认真听课,课余时间再一起读小说,这样也就不会影响学习了,好吗?
7、示例一:举例论证,列举了“唐诗写乏了出现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元曲”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比比皆是”,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示例二:道理论证,朋“不受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名言证明“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深入骨髓,成为基因”,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8、①热爱汉语,学习其中的真正的文人品质和独立人格;②整理和修改汉字读音,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审慎而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呵护汉字之美;③打好汉宁根基,学习独立识字,理解汉宁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
9C
10、①翻找账本/寻找账本/账本丢失 ②听从建议 ③耿庄收粮/收粮成功
11、【甲】句表现了“我”爹丢失账本后着急的心情(2分),【乙】句表现了“我”爹收齐粮后感动喜悦的心情(2分)。
12、这一组句子都写到了太阳,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形成时间线索/相互呼应。“秸秆”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我爹收粮作铺垫。“老槐树的影子”的变化也是“我”爹心情的变化。
13、①从人物上,刻画了耿庄人耿直、诚信、淳朴、友善这一群体形象。②从情节上,呼应前文“找不到账本”以及“爷爷如此这般一说”,铺垫与照应更显紧密。③从主题上,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淳朴、温情。④从效果上,加深读者的印象,易对人产生感染或影响。
14、示例一:我选“算账”。它跟小说“收粮”这一主要情节相关,“我”爹算收粮的账,耿庄人算该交的账。它既指实际的账,也暗指小说的主旨,即诚信的账。
示例二:我选“收获”。它概括了小说“收粮”这一主要情节,“收获”既指“我”爹收齐了粮食,也点明了小说主旨,即收获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信任。

15、(1)探求 (2)进入朝廷做官 (3)喜欢 (4)少

16A

17、(1)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18、【甲】句表现了刘基乐与黄中立为友,要借节操立身(崇尚做人的气节)。

【乙】句含蓄地表达了范仲淹愿与古仁人志同道合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9、“破”“挂”二字富有动感, 充满气势。尽管前路障碍重重, 但诗人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 乘风破浪, 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充分表现出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0、运用比喻和典故,来表达信念,坚信未来,困难必将过去,前途无限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1、作文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