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我们要辩证着看问题。凡事都有两面性,每一面对于正视他的人来说,都是对的。成年人读懂这个道理,可能要历经风雨,但小孩子不会。
小学生在某些时候,把这个道理发挥得淋漓尽致。小学老师是最有体验感的,那些两面性的答案,总是在判零分和给满分之间徘徊。
你说他写错了,又还没有证据。你说他写对了,但就是和正确答案不一样。当我们思维被固化了之后,看看小学生的脑洞大开,也别有一番风味。
那些逼疯老师的考试答案,明明是错的却无法反驳:最棒小学生系列刚开始学数字的时候,会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思维题,比如123456和654321,意义在于要学生对数字的逻辑,进行简单的熟悉过程。
一道题目叫把数字倒着写出来,老师的意思很明显。但学生的理解更明显,这个倒着写一定是反过来的意思吗?有没有可能是倒立的意思呢?
反正都是倒着的,学生写的也没有错,这只能说题目出得不够严谨。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这数字确实都倒过来了。
这就是学生的思维认知的问题,还有社会认知上的问题。像这道问题,试卷上的题目是6元5角钱,需要怎么支付,写出两种方式。
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考验的是学生对于钱的拆分和认知。但现在的小学生其实很少接触到现金了,尤其是5角钱,见得更是不多。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学生给出的,这样的答案:微信和支付宝。这答案也没有问题,能说错了吗?没错啊,确实还是两种方式,但却也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
除了认知和社会常识的影响,还有学生接触到的文化是不同的。试卷用飘飘然举例子,希望学生能说出来相似的AAB的词。
学生给出的答案是猪猪侠,确实没错,是AAB。但是可以用作正确答案吗?也不可以,这不是词语,这是动画人物的名字,但是在学生眼里,这是没有问题的。
就是这些答案,简直可以把老师逼疯。答案是不对的,但是又没有明显的错误和反驳的理由,强制性更改,还担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总之很难过。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事情的认知,和知识点的积累其实都是不够得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起到的不单单是纠正的作用,还有引导的作用。
对于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本来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不一定要严厉的批评。也许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可以成为未来安身立命的本事。
尤其是等到中学之后,需要更多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力才能学好的数学,物理等学科,有想象力,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现在社会的变革,其实更忌讳那些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把所有的正确答案,像机器人一样的一股脑塞进去,之后再通过各种试卷呈现出来。
高考的时候可能得到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个成绩和机器人其实区别不大。缺乏创造力,后期想要更高的发展,并不容易。
所以从小学开始,每一次天马行空的错误,都是一次创造力的碰撞,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引导。不要扼杀了来之不易的能力,墨守成规的正确答案,也许并不能成就未来。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其自身,也在于家长的引导和培养。是一种从小到大的习惯,在日积月累形成的。
比如学生喜欢拆分家里的小电器,然后再回去组装。可能大部分时间,是装不好的。但这是探索的过程,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阻止,买一些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喜欢去尝试一些,没有尝试过的新鲜事物。家长不要怕脏怕乱,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学生的安全,让他自己的探索。
即使很多东西,在大人眼中看来是幼稚的,是一定会失败的,是不值得的。但那是家长的经验,作为学生来讲,他需要自己一次次去经历失败,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考方式。
面对另一个生命的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引导,去参与,但不干涉。即使是家长和老师,也没有权利去把另一个生命体验的权利剥夺,变成自己的经验宝库。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