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的阅读故事(阅读理解的bug高考)

高考试卷的阅读故事(阅读理解的bug高考)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3 15:12:48

一碗热饺子

①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花虽然不大,但却下得急如骤雨,扑得人睁不开眼睛。上午11点,环卫队长张保林正骑着电动车在庆丰路上找一个人。他打听过了,老周平时就在这条街上吃午饭。可是找了十几家,还是没有找到,张保林都有些泄气了,但今天必须把老周找到,因为局长说了“一个也不能少”。

②局长说:老人们不容易,每天凌晨四点多就上街打扫卫生,他们是这座城市醒得最早的劳动者,也是这座城市里最不容易的人。今天这个大雪天,我们要请他们吃一顿热热乎乎的饺子,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忘记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到一份温暖。所以,他们“一个也不能少”。

③老周是队里唯一没有手机的老人,平时吃饭也不太爱凑伙儿,总是独来独往。张保林骑着电动车转过街道的另一面,又找了三四家后,推开了一家“曹式老豆腐”的门,一眼就看见老周正蜷缩在那间脏乱、狭窄的小屋一角低头捧着一只大碗“吱溜吱溜”地喝着什么。

④张保林走过去喊道:“老周!”老周有些惊恐:“张……队长,您怎么来了?”“走,别吃了,今天队里管饭,局长安排的,请你们这帮老人吃饺子。”老周愣在那里,还是一脸的惊恐疑惑。张保林急了:“怎么?你还不信呀!你看,我这大雪天的,找你都找好几圈了,我像跟你开玩笑?”

⑤“我这……我这都快吃饱了,要不我不去了吧。”老周还像个孩子似的一脸羞怯。“不去,那可不行!局长说了‘一个也不能少’。你要不去,就算我没完成工作,局长肯定要批我的。赶紧跟我走吧,再说,你吃的什么呀,有饺子好吃?”张保林话说到这儿,卡壳了,因为他低头瞅的那一眼,看见老周的桌子上摆着的就是半碗“豆腐汤”。什么是“豆腐汤”呢?就是做“老豆腐”的锅里的汤水,只有些零零星星的豆腐末儿。张保林不禁心里一酸

⑥这时,老板娘过来了,堆起满面的笑打招呼:“哟,老周,你领导来了呀,请你去吃饺子呀!那赶紧去吧,也开开荤……”老板娘说,这个老周最会过日子,每次来,连个三块钱一碗的老豆腐都舍不得吃,就要五毛钱的豆腐汤,然后自个带来三个馒头抹上饭店里的辣椒佐料吃。

⑦张保林拉着老周往外走,眼里竟有种热辣辣的感觉。张保林叫老周骑上三轮,他用毛线手套在老周三轮车的车座上抹了两把雪水,这种事,他以前没做过。老周骑着三轮车靠着路边走,张保林在一旁跟着。回到队里,吃饺子的老人基本都吃饱了,陆续往外走,有的跟老周打趣:“快点,老周,局长交代,还给你留着饺子呢!不赖,两样馅儿,猪肉大葱、韭菜鸡蛋。”

⑧张保林把老周引到餐桌前,扑了扑老周身上的风雪,要去盛饺子。老周又害羞地站起来说:“我自己去盛就行,张队长,你别麻烦。”“盛个饺子麻烦啥,老周你坐下。”张保林又把老周摁回到座位上。

⑨张保林端过来两碗饺子说一碗肉的,一碗素的,你吃哪个?要是你两样都想吃,先吃一碗,然后下一碗再吃别的。“都行,都行!我不忌口。”老周激动地说,却把几大颗泪花子滴到了那碗饺子里……

⑩老周噙着泪花儿,一个一个地吃着饺子,张保林又不时地往老周碗里夹。“行了、行了,张队长,你别管我,你也吃,你也吃……”张保林怕老周吃得不自在,谎说去个卫生间,在楼道里拿起电话,向队里另一个老人打听老周情况。

⑪“老周呀,唉!老周真是不容易,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给儿子在市里交了首付买房,结了婚,现在还帮儿子还贷款,一个月2160块钱,2000给儿子……”张保林听着听着,有点儿听不下去了。电话那头还在继续,“老周儿子也不容易,干保安,一个月也没多少钱,唉!都是不容易的人。不过,那小子挺孝顺的,前几天,说公司里发了件棉袄,给老周送来了,但老周没穿,又让儿子拿回去了……”

⑫电话里再说什么,张保林听不清了,眼泪一下子涌出了眼眶,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父亲当年也为自己还过贷款。为了早一点帮他还清贷款,父亲在乡下一口气种了十五亩棉花,打农药治虫子,中了毒,差点丢命……

⑬张保林强压着往外涌的眼泪,把脸擦了又擦,回到屋里,坐到老周身旁:“叔!吃,吃饺子,吃……”

15.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16.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他用毛线手套在老周三轮车的车座上抹了两把雪水,这种事,他以前没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以“一碗热饺子”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①泄气③理解,体谅

16.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寒,张保林冒雪找人;体现了对底层人的关爱;为下文找到老周,让他吃热饺子的情节作铺垫。

17. (1)“抹”是擦的意思,写出了张保林帮老周擦掉雪水的动作,表现了他对老周的怜悯、照顾,也写出他被老周的勤俭所感动。

18.作用:故事围绕“一碗热饺子”展开,是文章的线索;“热饺子”和“大雪寒冷”构成鲜

明的对比,耐人寻味;体现领导对下属的关心,同时也体现老周勤劳节俭,暗示主旨, 多一点奉献多一点关爱,世界变得更美好。

再添一碗白米饭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大川带着媳妇来到城里开了家小吃店,卖排骨米饭。为了更多地吸引客人,大川打出了“米饭一元管够”的广告。一时间顾客盈门。

这天,快打烊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个穿得有些土气、但看上去文文弱弱的十七八岁的男孩儿,一看就知道是从农村出来的。男孩儿表情拘谨地说:“请问这里的米饭真的是一元管够吗?”

大川笑了笑说:“当然!”男孩儿听了这个,面露喜色地说:“那我要一元钱的米饭。”说着从手里递过一元钱给大川。

大川一愣,心想敢情是想来占这个便宜呀,心里正觉得不痛快,男孩儿突然低声说:“要不行,就算了。”大川仔细瞅了瞅,觉得男孩儿又不像是来捣乱吃霸王餐的,说不定是刚从农村出来还找不到工作。想当初自己从乡下刚来到城里时,也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专门拿了一个大一点的碗,给男孩儿满满地盛了一碗。男孩儿接过碗坐在靠角落的一张桌子上,拿起筷子,先是小心翼翼,然后等店里的顾客都走完了,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看上去像好几顿没吃饭的样子。大川走进后厨把菜锅掂了出来,给男孩儿舀了一勺菜汤浇到碗里。男孩儿有些惶恐地抬起头,大川忙笑着说:“不要钱!今天剩下了的,明天就不新鲜了,这个不要你钱。”

男孩儿的脸一红,说:“谢谢叔。”等男孩儿快吃完的时候,大川问:“吃饱了吗?够吗?不够再来点,叔写的就是一块钱管够,绝不食言。”

“不了,够了叔,吃得很饱了。”男孩儿把碗里的米吃得一粒不剩时说。大川本以为男孩儿吃饱了就走了,没想到男孩儿又掏出一块钱说:“叔,谢谢你,我能再带一份走吗?晚上吃。”大川苦笑,干脆好人做到底吧,正想说“没问题”,大川媳妇从屋里走出来喊了句“大川”,冲他递了个眼色。大川转身进了后厨,两人不知嘀咕了几句什么。然后大川就笑着从里面出来了,手里拿了一个一次性餐盒,装了满满一盒米饭递给男孩儿。男孩儿连说了两句“谢谢”,转身走出了饭馆。原来,刚才在后厨大川媳妇说:“我看这孩子怪可怜的,还在长个儿呢,光吃米饭哪行呀。”于是两人就在饭盒底下给男孩儿添了一勺菜,还有几片肉和一个卤蛋。

第二天,男孩儿又来了,照样是要一块钱的米饭,吃饱了,再交一块钱带走。第三天、第四天,都是这样来。

大川媳妇就有些不高兴了,生气地说:“还真拿我们这里当慈善机构了,他那肉菜和鸡蛋肯定是吃上瘾了。”

大川说:“别那么说,谁还没个难处呢?没准儿过上10天半个月的,等他找到活儿干,发了工资,他就不这样了。”

可是,都快两个月了,男孩儿还是雷打不动地来吃。大川也有点恼火了,心想,我可怜你是可怜你遇到难处,可你要总抱着这种占便宜的心态,就让人瞧不起了,就不能再可怜你了。

这天,男孩儿又来了。大川照常把饭递过去说:“还没找到活儿干?还没发工资?”

男孩儿愣了一下,红着脸说:“叔,我不是打工的,我是上学的。”

“上学?上什么学?”大川问。

“××理工大学。”男孩儿说。

“哦,就是人民路上那个理工大学吗?那可是个重点大学呢。”大川面露喜色,他对农村考上大学争气的孩子,有种本能的喜欢。

“那你怎么不在学校食堂里吃?”大川话出了口就后悔了,大学食堂吃顿饭怎么也得10块8块的。男孩红着脸低下头说:“家里穷,我的学费都是贷的款。”

大川心一下子就软了,还有点莫名的心疼,想想自己为了给儿子挣学费受了那么多罪,大川又转身从菜锅里给男孩儿往碗里添了点肉汤。

临走的时候,大川照旧把一盒饭递给男孩儿。可是等男孩儿走出门后,大川媳妇说:“你说他说的是真的吗?”大川迟疑了一下说:“我跟他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大川迈步跟了出去。跟着跟着,大川心里没底了,因为男孩儿走的根本不是去学校的那条路。大川继续跟在后面,想探个究竟。不一会儿,大川跟着男孩儿来到一个地铁口,一个流浪汉脏兮兮地坐在地上冲着来往的路人乞讨,路人都生厌地躲闪着。男孩儿向流浪汉走过去,把那个饭盒递给了流浪汉,流浪汉欢喜地接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孩儿笑了笑说:“你慢慢吃,我得赶紧去上课。”然后跑走了。

大川愣在那里,看清了流浪汉坐在一块带轮子的木板上,没有双腿。也知道了原来男孩儿每天是定时把饭送到这儿来,然后赶时间去上课,根本不知道米饭下面有肉和菜。

大川为自己和媳妇的猜测,有点脸红。大川决定帮帮这个孩子,还有那个流浪汉。不就再添一碗白米饭嘛。(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12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川打出了“米饭一元管够”的广告招揽生意,一时间顾客盈门,这说明人们喜欢贪图便宜,生活水平不如意。

B.男孩儿选择坐在靠角落的桌子上,人多的时候吃得小心翼翼,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男孩儿是个胆小的,不愿与人打交道的人。

C.男孩儿连续4天来店里既吃又带的做法,让大川的媳妇很生气,她抱怨大川,表现了农村妇女的吝啬,她不愿意帮助别人。

D.小说运用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了男孩儿的真诚善良的美好品德,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E.小说的结尾照应了标题,引发读者思考,揭示了主题:表达了社会上人们虽素不相识却能互帮互爱,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思想。

8.小说中的大川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7.答E3分、答D2分,答A1分;答B、C不给分。 (A “这说明人们喜欢贪图便宜,生活水平不如意”言过其实;B“男孩儿是个胆小的,不愿与人打交道的人”错,曲解文意; C“表现了农村妇女的吝啬,她不愿意帮助别人。”错,曲解文意。)

8. ①勤劳:到城里开饭馆,赚钱供儿子读书;②宽容:听到男孩要吃米饭,虽有点不乐意,但还是答应了;③善良,给男孩碗底添加荤菜。④尊重知识:对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有着本能的喜欢。(答对任意一点1分,2点3分,3点4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 明线是大川帮助男孩儿,(1分)暗线是男孩儿帮助流浪汉。(1分)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1分)突出了大川和男孩儿的形象,(1分)丰富了小说主题。(1分)(共5分,言之成理即可。)

良 心

老吕头儿最近发达了,因为城里这几年兴起了“驴肉热”,什么驴肉火烧、驴板肠……,成了人们赞不绝口的美味,好多外地人开始慕名而来。县里的领导对此也非常重视,大力扶持和宣传,不但形成了当地一项支柱产业,并且打造成了当地的“城市名片”,现在驴肉火烧的连锁店已开到了全国各地。

老吕头儿养驴养了好几十年了,很有经验,于是就和大小子吕中一起办起了养驴场,由最初的三、五头驴一步步发展今天的二三十头。这天,邻村的老王头儿突然牵了一头驴来到老吕头家。

老王头儿一脸愁苦地说:“吕大哥呀,把我这头驴卖给你吧,我老伴儿前天在城里医院检查出了肝癌,我这家里能卖的几乎都卖了,虽然她得的是个治不好的绝症,但我也不能眼看着她受罪等死呀……”老王头儿是村里的五保户,没儿没女,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

可是当老吕头儿看了一眼老王头儿牵来的那头驴时,不禁皱起了眉头,因为那头驴实在是看不上眼儿,又小又瘦,比在大绵羊大不了哪里去。凭他多年的经验,一眼就看出了这头驴根本就喂不出肉来,保不齐还会死掉,白赔钱。但看着老王头儿一脸难过可怜的样子,心就不禁软了下来。当年自己的老伴儿也是得了重症没钱医治才匆匆走的。想想自己那时候穷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难受滋味儿,就寻思着权当帮老王头儿个忙吧,多少是份心意。

于是老吕头儿就把大小子吕中叫了来说:“你王叔牵了头驴来,去屋里拿两千块钱来。”吕中瞅了瞅老王头儿手后牵着的那头驴,立马瞪大了眼睛嚷道:“爹!就他这驴,咱要也不该要呀,你养这么些年驴了难道看不出来,这明眼摆着就是头病秧子驴呀,搞不好就砸咱手里了……”

老吕头儿长出了一口气说:“我能不知道这个,你王叔家里有病人,遇到难处了,等着用钱呢。”吕中拉着脸、皱着眉头不愿动地方。老王头儿一看这个,忙说道:“吕大哥,这驴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你别难为孩子……”

老吕头儿瞪了吕中一眼说:“我的话没听清吗?去屋里拿钱!忘了你娘当初病的时候咱为的难了……”

吕中极不情愿地走进屋里拿来两千块钱。老吕头儿把钱接过来,又从兜里掏出五百,一并递到老王头儿手里。老王头儿颤抖地捧着钱,泪都快掉下来了,激动地说:“吕大哥,这怎么行,我知道这驴也就值一千多块钱……”

“别说了,看病要紧,不够了再来张口。”老吕头坚定地说。

老王头几乎哭着说了声“这多出的钱就当是我借的吧。”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可是老吕头一家的气氛却紧张起来,尤其儿媳妇知道收了一头病驴给了人家两千五百块钱时,虽然不敢直对老公公说什么,却在屋里把吕中好一通数落埋怨,赌气连饭也不肯做了。老吕头气不过,骂了两句。儿媳妇一赌气回了娘家。

以后的日子里,尽管老吕头使出平生的经验,用最好的饲料精心喂养那头驴,还去镇上请来了兽医站的大夫给驴来瞧了瞧病,为此又花了三百多,可是那头驴还是在半年后的一天夜里死掉了。

儿媳妇又长长短短埋怨起来。老吕头儿也长长地叹气,没办法,眼下只能是把这头驴宰了,驴肉、驴皮什么的能卖多少钱算多少钱了。

可是宰驴时,却意外地从驴肚子里包出一个像柚子般大小、硬邦邦的东西来。老吕头不禁心里一亮,这不该是传说中的“驴宝”吧?只是这种事以前只是听村里的老人儿们说过,却从来没真正见过。听说这“驴宝”是能包治百病的名贵中药材,要真是的话,那可发大财了!

吕中听爹这么一说,可高兴坏了,忙上网去查,这一查不要紧,简直就不敢相信网上说的是真的,连《本草纲目》里都有记载,更让他瞠目结舌的是现在市场上有的“驴宝”竟然会卖到二十几万。于是就和媳妇俩人在屋里一阵阵止不住地欢喜雀跃,“咱爹这驴算是买着了,这得顶咱养多少驴呀……”

可是一家人高兴归高兴,到底是不是“驴宝”,心里还没底。于是就给在城里上班的二小子打去电话,让他托人找个专家什么的给问问。三天后,检验结果出来了,还真是几百年不遇的罕见大个儿“驴宝”。二小子说现在已有好几个买家争着要买,有的都出到了二十六万。

真是喜从天降,一家人在家里大摆宴席庆贺。人们都说是老吕大爷心善才有这样的好回报。老吕头儿也很高兴,可是人们酒酣耳热散去之后,却有一丝犹豫浮到脸上,一夜翻来覆去没睡好觉。

第二天,老吕头儿一大早就一个人去了城里的医院打听老王头两口子在哪个病房……

爱的尊严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11 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12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13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头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14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15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16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9.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2分)

→嘲笑→ →感动(每空1分)

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2分)

(2)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2分)

21.结合语境,说说第12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23.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9.生气→嘲笑→后悔→感动(每空1分)

20.(1)答: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生动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的样子。(1分)

(2)答: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1分)形象写出“我”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1分)

21.答: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疼丈夫。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答对一个方面原因可得2分,答对两个方面原因得3分)

22.答:(1)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

(2)议论抒情,升华主题:

(3)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4)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写出三点可得满分)

23.答:最令我们感动的人,可以是民工兄弟、“我”或者“女人”,能结合选文说明感动的原因,表达完整、流畅即可。(2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从“维护爱的尊严”或“献爱心”的角度答题均可。(2分)

答案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2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18各题。

十、(2022·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5题。(22分)

假 钞

①老王下岗后在一家银行对面摆了个水果摊儿,每天起早贪黑,赚一点辛苦钱,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因为老王“固执”,从不“耍秤”“多给斤两”哄买主高兴,所以生意很不景气,只靠附近小区的几位老大妈和对面银行的几个职工养活、支撑着。

②这天,老王来到街对面的银行给在外地求学的儿子账号上打钱,银行职员小丽像往常一样热情地接待了老王,但验钞时竟有一张百元币怎么也过不去。小丽对老王说:“对不起,王叔,这张钱按规定我得没收。”老王一下子惊呆了。老王万分痛惜,一百元就这么打了水漂!办完业务,老王失神地转身往外走。这时,小丽突然叫住了他。“王叔,您回来一下。”小丽低声地说,“下次收钱的时候,长个心眼,多看看。”说着把一百元递给了老王。老王感激涕零,连忙双手向小丽作揖,表示感谢,然后,揣起钱快步地消失在人群中。

③老王揣着这一百元钱,心情复杂,他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想把这一百块的假钱花出去。可是去哪里花呢?老王从市场的东头儿转到了西头儿,又从西头儿转到了东头儿,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圈儿,觉得坑谁都于心不安。但老王真的不甘心把这一百块假钱就这么砸自己手里。他蹲在市场一角的一棵老槐树下,抽了一地的烟头儿,突然,老王站起身来,径直向市场走去。

④老王来到“孙记肉食店”。肉食店的老孙肥肥胖胖,一脸横肉,面相凶恶,老孙实际上也很凶恶,打过城管,骂过工商,并且还经常欺负市场里的弱小。老王决定把这一百块钱“踹”给老孙。老王心里七上八下,像揣了十八只兔子一样,怦怦乱跳,忐忑不安地进了老孙肉食店的门。老王努力地装作没事儿人一样说:“来一只烧鸡!要大个儿的。”老孙笑着说:“怎么,今天开荤呀!怎么舍得出血了呀?”老孙一边打趣老王,一边挑了只个儿最大的,上称、包装,递给老王。老王手有些颤抖地把那一百块钱递给老孙,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但见老孙只用手指在那张钞票上轻轻一摸,便把钱扔进钱匣子,然后给老王找零钱。老王的心如释重负般地落了地,后背惊出的一层汗,一下子变得冰凉冰凉的。老王揣起烧鸡快步地消失在茫茫的夜色当中……

⑤可是当晚,老王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好不容易挨到后半夜睡着了,片刻又被噩梦惊醒了,梦里,凶神恶煞的老孙正拿着刀,一条街、一条街追杀他,嚷着要把他大卸八块……老王双眼红肿,一直坐到天亮。

⑥老王最终决定,去找老孙一趟,就说自己昨天一不小心把收的一百块假钞,买成了烧鸡。并且老王还做好了被老孙气势汹汹责骂的准备,不管老孙说什么、骂什么,他都会忍耐。只要把这一百块真钱还给老孙就行,要不,那种坑人害人的滋味,比叫人骂、叫人打更难受。

⑦于是,老王战战兢兢地来到老孙的肉食店,按照事先打好的腹稿,吞吞吐吐地向老孙说明缘由。老孙起先听着老王一字一句地说完,表情一愣,死死地瞪了老王几秒钟,瞅得老王心里直发毛,以为老孙真会拿刀砍他。但老孙却转脸哈哈大笑起来……老孙说:“我老孙会收假钱?真钱假钱我用手一摸就知道。你别跟我逗闷子了!再说了,说我老孙收了假钱,不等于说我这大半辈子在这条街上白混了吗?也没人敢呀!来、来、来,你看看,我这钱匣子里有一张假钱吗?”说着把油渍麻花的钱匣子扔给老王。

⑧老王想不出那一百块假钱,是老孙“好面儿”不肯承认,还是可怜自己?老王走着走着,突然一拍脑门惊叹道:“哎呀!我明白了……”

⑨老王火冲冲地来到银行,可是大堂经理说小丽已经调走了。老王有些失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小丽。因为,老王觉得那不仅仅是一百元钱的事……

(选自《小说选刊》2020年9期,有删改)

1.请参照下面表述将小说叙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老王摆摊卖水果——(①       )——(②       )—— (③       ) —— 老王悔悟寻小丽

2.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品味文章的语言。(6分)

(1)银行职员小丽像往常一样热情地接待了老王,但验钞时竟有一张百元币怎么也过不去。(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王战战兢兢地来到老孙的肉食店,按照事先打好的腹稿,吞吞吐吐地向老孙说明缘由。(赏析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王这一人物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多处设置悬念,请找出其中一处,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