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尖子生被三所顶级初中“抢夺”,家长不知道怎么选择,为什么总是别人家的孩子,教育越来越内卷,我国家庭的教育支出占据了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却享受不到理想的教育,孩子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家长陪读压力越来越大,教育内卷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该怎么避免教育内卷,维护教育公平呢?
教育内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九十年代的小学和初中完全没有择校问题,我们都去了自己该去学校上学,最大的不公平就是中招的时候,明目张胆地收取高额费用,有的考生需要多缴纳高达一万的费用,才能上高中,不知道现在的中招还有没有这种高费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每个村都有小学,每个乡都有四到五所初中,那时候大部分人还没有进城,村里的小学开办有育红班也就是学前班。
虽然简陋,但相对公平
那时候没有什么幼儿园,6岁之前的小孩都是在家里自己玩,要么爷爷奶奶或者妈妈带,要么哥哥姐姐带,小孩儿到了6岁的时候,家长都是非常自然而然地把小孩送到了自己所在村庄的小学。那时候的小学包括学前班一年、小学五年一共六年,没有六年级。
没有课外培训的烦恼
五年级结束后,到了初中开学的时候,孩子们会成群结队自动去自己所在村庄附近的初中报到,不需要查验户口、更不会查验房产证和学生平时的成绩;到了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就是学生拼实力的时候了,参加中考,你考试的好,一分钱不用多拿就可以上县里最好的高中,考得差一点的可以选择上二、三、四、五、六中。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相对公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之前的教育基本上是公平的,不管你有没有钱,都上一样的小学和初中。最大的不公平是升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中考分数划了两条线,一条美其名曰“公费线”,另一条美其名曰“自费线”。也就是说超过“自费线”的考生,正常缴纳学费、学杂费就可以上高中了。“自费线”以上“公费线”以下的考生可就惨了,需要按照分数高低缴纳3000、5000、10000不等的额外高额费用,分数越低缴纳的越多,“自费线”线上的缴纳10000块,多一分的交5000块,多两分的缴纳3000块,学费学杂费还得正常缴纳。
中招高费生是最大的不公平
什么“自费”“公费”,都是自费,明明学位够,非得把一多半的学位划成高费生,说白了就是那时候有些地方为了敛财,搞了这么个“公费线”、“自费线”掩人耳目。造成了多少穷人家的孩子上不了高中,又有多少富人家的孩子侥幸上了高中,早已无法统计,我依稀记得我的高中老师曾经说过,教育局有个特殊的照顾政策,四大班子的孩子可以免试进入县城最好的高中,现在想想应该是不可能的,要是真的,那也忒他妈不公平了。 也不知道现在的中招,还有没有像九十年代那样的高费生,说实话那时候我觉得还挺理所当然的,现在想想,真是罪恶。
总的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育基本上是公平的,没有择校、课外辅导的烦恼。
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内卷,小学拼学区,初中拼实力拼关系拼学区,教育内卷是家长、社会、学校共同造成的,教育公平需要每个人参与,抵制内卷人人有责教育内卷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应该是从大部分人进城后开始的,城市里面有的学校好有的学校不好,于是那些被划到不好学校的人,开始挖空心思,钻墙滚孔儿地钻营,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好的学校。就这样慢慢地学区房、培训机构、权利寻租者,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最后逐渐扩展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发不可收拾。
教育内卷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幼儿园有民办有公办的,民办的收费贵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还落后,公办的幼儿园收费便宜师资、教育设施过硬,于是大家都去想上公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又接受不了海量的学生,怎么办?拼学区拼关系,据说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需要彻夜排队,有的家长甚至不惜花费十几万打点腐败分子,就为孩子上个好点的幼儿园。据说有的公立幼儿园,都是有关系的,不是这局的就是那个委的,没有关系的就算幼儿园在你家楼底下你都别想上。
开心的孩子们
小学择校就更不用说了,农村的学校基本上招不到学生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小学生也就认个字而已,不管有房的没房的,都削尖了脑袋去城里上学,是城里学的字就香还是咋的?大城市那就更严重了,你不拿五万块择校,心里都觉得对不起孩子,家门口新盖的崭新的学校坚决不能上,非得去上什么省实验、外国语,咱也不知道这学校名字是怎么起的,省实验他也不多做课外实验啊,外国语和其他学校一样也就学英语也不多学外语啊。
实验、外国语名不副实
小升初那就更内卷了,是学生、家长、学校一起参与的内卷。每到小升初的时候,是学生、家长、学校最忙碌的时候,学生为了能上一个好的初中,需要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稍有不慎,就可能和好学校失之交臂,学习压力那是山大。家长为了学生能上一个好点的初中需要去跑关系,走后门,打招呼,这也害苦了这些家长,有关系的出点钱让孩子上个理想的初中,那是感觉倍儿值,没有关系的也只能认命,只有羡慕嫉妒的份,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让社会上的一些骗子有了可乘之机,据爆料上海一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居然对校长进行了性贿赂,真是天下奇观。
教育内卷是家长、社会、学校一起造成的
现在的初中,为了吸引好的生源,早早地就去小学争夺尖子生,为了能够争取到好的生源,很多初中设置了什么火箭班、实验班、宏志班,来吸引好的生源的,甚至会出现一个好的生源被三四个学校争夺的场面,也不知道这些学校是怎么想的,学习不好的学生是不是就不应该上个初中,教育内卷学校也是重要的推手。
教育内卷学校也是重要的推手
我们应该怎么避免教育内卷1、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去上你家附近的学校,拒绝择校费,离家近接送孩子又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2、解放孩子的天性,该学学,该玩玩,远离培训机构,远离中介教育掮客,寓教于乐,顺其自然,孩子快乐,家长省钱,善莫大焉。
3、不要攀比,好的学校,不一定有好的结果,陋室出英才,千古不绝。
教育公平人人有责
教育公平需要人人参与,抵制内卷人人有责,如果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没有了内卷,教育资源将来会越来越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