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是专用的、进门是要存手机的、座位是随机取号确定的,什么工作这么神秘?这是河北推行的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工作的相关环节。
今年1月,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通过“双盲”评审方式,中标了沧州临港经济开发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
“在以往的招投标项目中,公司名称可能就是实力的品牌象征。‘双盲’评审改革之后,投标文件上不再体现公司名称,所有投标企业的‘起跑线’是一致的,投标文件的高水平编制,才是企业实力和最大的竞争力。”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标管理中心经理范少普说。
“双盲”评审到底是什么呢?评标专家由系统随机抽取,不显示专家姓名、电话等关键信息,谁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来评标,这就是“盲抽”。评标时专家分散在不同的评标室里独立评标,交流靠“连麦”,还会被遮脸、变声隐藏专家信息。
投标文件的技术标部分,像高考试卷一样隐去投标人信息,标书的制作从页面大小到字号、字体、颜色等都有统一要求,专家不知道评的是谁的标书,这就叫“盲评”。专家打分后上传系统,系统自动汇总得分,确定中标候选人。
“我们中心除了分散评标以外,还开展了远程异地项目的‘双盲’评审工作。石家庄的专家不用去外地也可以评审外地的项目,这样就避免了甲方、代理机构与社会专家见面,减少了打人情分、拉关系的可能性。”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土地矿产部工作人员袁浩说。
这样的招投标,主打一个公平透明。不久前,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了“双盲”评审改革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的新闻。从去年5月,河北在全国率先推广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以来,全省招标投标市场主体库新增经营主体40217家,其中外省18141家,占比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