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期末(语文)考试的日子,香同学为此次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心想考100分。
周末,把之前写的不够工整、占格不够标准的生字又练习一遍,还有上周的单元测试卷做错的两道题又做一遍,我还给她出了张试卷让她针对拼音又复习一遍,真的是下了功夫迎接期末考。
其实,一年级的题都很简单,香基本功扎实,稍微认真一点就能考满分,这点我还是很自信的。
小孩子对100分的执迷,都能理解,毕竟我们也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100分对于孩子来说代表着优秀、完美,对这学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自己学习的认可。可我还是跟女儿讲不要太在乎分数,只要保持认真的态度,考出真实水平就好。
铺垫太多,进入主题。孩子考100分,大人们要给予物质奖励吗?
2020年暑假在老家,香宝问姥爷:姥爷,如果我考试得了100分,你能不能给我100元钱。还没等姥爷回答,姥姥就替姥爷答应了说:“中,考了100分回来姥爷给你钱。”
虽然我不知道香为何有这样的要求,当时也是当个笑话来听,并没有接茬,但是现在想来,觉得她这要求并不合理(可能她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孩子作业完成的好,读书好,考试好,都不应该给钱做为鼓励。
可能很多家庭都会有为了鼓励孩子学习,各种物质奖励,比如最常见的,写完作业可以看动画片,再比如被老师表扬了奖励买玩具,或者考试好了带着去旅行,再或者你练好琴我就带你去吃肯德基等等。
因为我们没有给过孩子奖励的承诺,所以她也并没给我们要求过什么。在教育上,我和老公都是先达成意见一致。
在我们看来,做作业,是你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完成的义务。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是你的分内事,你做不好作业就要承担后果,比如老师批评你,同学觉得你不对。所以不需要奖励。
比如阅读,我们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但从来没有因为她读书好而给过她物质奖励,因为阅读本身是美好的事情,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专注的心流享受,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书,因为喜欢读而读,而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勉强阅读。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写好作业、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而给予金钱奖励的,但是我们不这么做。而我和老公的想法是不应该给奖励,金钱和物质的奖励会让孩子看重100分,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从一年级就只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同时,考100分给孩子奖励,无形中在传递一种价值观—100分等于好样儿的,才是令人满意的。这种期望会给孩子带来不自信,内心深处有压力,一旦没考100分就会有自我否定的心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其实,孩子考出好成绩本身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是一种奖励,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就是一种最好的鼓励。
那不给孩子任何物质的奖励,我们是怎么激励孩子的呢?
我们会在语言上鼓励孩子,真的不要小看语言的力量啊!
如果笼统的说一句“你太棒了”那还是算了,这语言的力量不够,并且不能抵达孩子的内心。如果说:考的这么好,说明你平时学习也很认真,考试的时候也很专注细致,为你点赞。然后很真诚的竖起大拇指。或者打开孩子的试卷,找到两道比较难的题目,和娃说:“这道题你都做对了,看来你一定积极思考了,不细心的话很容易出错呢。”这种被认可感,会激发孩子内心学习的动力。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被人认同。
至于物质方面,只要要求合理,不考100分也同样能够得到满足,不需要拿成绩来换取。
学习,需要内在的热爱,只有内在的驱动力才能持久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授娃以鱼,不如授娃以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