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萍老师改试卷(小学二年级老师直播改试卷)

萍萍老师改试卷(小学二年级老师直播改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0-29 22:52:37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通讯员 陈钰桦 周舸 摄影报道

还记得那个爱笑的“绘画精灵”——城口县15岁聋哑女孩萍萍(化名)吗?4个月以来,青年志愿者张凤琴和徐小娇不断在网络上教授萍萍绘画,萍萍走出了城口大山,第一次到九龙坡写生,观看艺术展览……一点一点开启着世界的多彩。

8月31日,萍萍从城口县河鱼乡启程,前往万州,这一次,她将走进校园,成为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的新生。从未进入过学校的萍萍将在这里接受正规的特殊教育,学习手语、文化知识以及劳动技能,继续她的追梦之旅。

萍萍上学啦

第一次进学校,眼里藏不住的兴奋

31日是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学生报到的日子,一上午,不少学生已陆续返校。

下午两点,萍萍终于来到了学校报到。车辆驶入校门,后座车窗里,萍萍探出头张望着,脸上洋溢着笑容。待车停好,萍萍欣喜地跑向张凤琴、徐小娇,和她们挥手问好,近两月没见到两个朋友,相逢的这一刻,萍萍笑得更灿烂了。

萍萍环顾四周,望得出神,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红色的教学楼、校园食堂、操场上的篮球场和跑道,校园里的一切都是她陌生而又向往的存在。看着教学楼入口处,墙上画满了画,萍萍更激动了,她指向那些画,又笑着望向父亲朱秀坤,看见什么有趣的事,忍不住要和父亲分享。

“接到两位老师的通知,得知萍萍有机会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我把两手并在一起,做出看书的动作,她以为我们又要出去画画了。”萍萍的父亲朱秀坤说,“这下到了学校,她比出去画画还要高兴,学校和乡里的小学一样漂亮!”

萍萍比同学高很多

在城口县,如果萍萍要在县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每天需要坐车往返于学校和河鱼乡大山里的家,来回开车4小时的山路成为了萍萍上学最大的困难。为解决学校不能住读,萍萍每天往返上学路的困难,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青年文明号和川美黑白灰美术学校教师、青年志愿者张凤琴、徐小娇多方努力,联系到了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萍萍能够到学校住读,接受正规的聋哑人教育。

“顺利入学,一年级新生萍萍同学!”

入学前,萍萍还要接受入学测试,测试的结果是划分萍萍入学年级,并规划萍萍未来学业的依据。

“这是刺绣。”特殊教育中心老师陈治宏牵着萍萍来到了劳技室,参观同学们完成的刺绣、卡通塑像等手工艺品。一幅刺绣作品面前,萍萍弯下腰仔细欣赏起来,刺绣上绣有两只鸭子在荷塘嬉戏,荷花盛开,池塘里的水波纹也绣得生动。

有着绘画基础的萍萍对这样的“作画”方式感到惊奇。陈治宏做出针线刺绣的手语,向萍萍介绍,又拿着萍萍的手放在“画”上,抚摸“画”上的鸭子。指尖触摸到两只鸭子,刺绣针线紧密,带有立体手感,萍萍猛一回头,望向老师,眼里既是兴奋,又满是疑惑。

随后萍萍又接受了绘画、语文数学文化知识等测试。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教导主任杨晖有着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测试中,她观察发现,萍萍和老师数完试卷上的小鸟,当需要在试卷上写出来,用数字表示数量关系的时候,萍萍就显示出了疑惑的表情。

语文老师李和琴指着试卷上的兔子,萍萍两手放在头上,表达出兔子的形象,但是依然无法用手语或者文字表达出来。“萍萍15岁了,没有接受过教育,不会使用手语表达,在基本的沟通交流上还是存在困难,在文化学习方面,她对数字只有模糊的概念,超出10以上的数字就不会表达了,拼音更是没有学习过。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将安排她到一年级学习。”杨晖说。

“恭喜你顺利入学,现在你是一年级的新同学了,我是你的班主任肖静……” 办理完入学手续,班主任肖静带着萍萍在学校里参观。在操场上,肖静牵着萍萍来到了国旗下,她带领着萍萍牵着国旗一角,用手语解释着国旗的含义,站在国旗下,肖静示意萍萍伸出右手,向国旗敬少先队礼。

“萍萍给我的第一印象对交流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沟通能力依然不足,萍萍性格十分开朗,非常阳光,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肖静说。

手语启蒙

“我上学了,我喜欢这里”

9月1日上午,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举办了开学典礼,面对这个重要的时刻,第一次入学的萍萍有些紧张而又激动,早上八点,萍萍便在操场上等待了。她时而在操场上漫步,盯着二楼的教室看个不停,时而望向校园外的山坳,她把手放在下颚,脸上洋溢着对校园生活的遐想。

“欢迎同学们回到学校!”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晏成方激动地说。萍萍站在一年级新生队伍最后,看着同学们做出双手举过头顶摇动的动作,这是手语中鼓掌的意思,萍萍马上模仿着。

开学第一课,老师们除了告诉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遵守秩序活动之外,还开展了感恩教育,教导萍萍和同学们爱国爱校。一年级教室里,十一名同学分成三排,萍萍因为身高,班主任肖静安排她坐到了第三排的位置。不一会儿,肖静发给了萍萍新学期的课本,萍萍小心翼翼把书装进了青年文明号志愿者送来的粉红色新书包里。

萍萍和老师在一起

萍萍打量着新同学们,手臂放在课桌上,端坐好聆听入学后的第一课。刚接触手语的萍萍还不能熟练运用,萍萍点了点头,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又指向语文老师李和琴。

“她想表达出对老师和同学的喜欢。”李和琴立马会意,她来到萍萍座位旁,教她用手语表达“我上学了,我喜欢这里”。萍萍跟着老师,右手握拳,伸出大拇指”点头“,这是感谢的意思。练习几次后,萍萍用不太熟练的手语,完整说出了:“我上学了,我喜欢这里,谢谢你们!”

加油,萍萍

未来走职业技能道路自食其力

“在她这样的年龄,还没有接受过教育,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少,在未来我们希望她学习手语,拥有基本的沟通能力的同时,能够学会刺绣或者是美发等职业技能,回归正常生活。”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晏成方说,入学后,萍萍将在特殊教育中心学习数学语文等文化知识,学习手语,学会基本的沟通交流,同时在职业技能方面,也将接触绘画、刺绣、理发等职业技能的学习。

杨晖说,萍萍没有接触过残疾人群体,需要时间融入他们,而且她的年龄和班里同学相比较大,也需要适应,学校会对萍萍特别关注,在手语和知识上加强学习,并加强萍萍的心理辅导。对萍萍已有的绘画基础,学校可以采取“走班制”教学,发挥特长,让萍萍在文化知识学习之余,和其他年级同学一起继续学习。

萍萍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父亲朱秀坤开始畅想着:“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萍萍还能够有今天的发展,不敢想象她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不晓得她以后会做什么。现在她在学校学习,学了以后可以自己生活。”

朱秀坤不停抚摸着萍萍的头,在学校住读学习,独自生活,朱秀坤高兴的同时又担忧着。“想她在学校好好吃饭,好好学习,每天不能看见她,会很想她。”

萍萍入学了,青年志愿者张凤琴在朋友圈写下文字:“绘画精灵“入校了,迎来人生的拐角……

记者手记

追梦者终将成圆梦人

临别之时,萍萍的父亲朱秀坤饱含泪水,对从没离开过自己的女儿依依不舍,父女短暂离别,萍萍脸上依然是自信而坚定的笑容,她不停轻拍着父亲的肩膀,安慰着父亲,仿佛在说“我可以,我能行!“。

城口县河鱼乡的大山里,从萍萍用画笔画出第一幅画开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想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便成为了萍萍心中的一粒种子。从接受青年志愿者们网络授课的帮助到去往九龙坡区九龙门下写生,再到进入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开启求学之路,萍萍一路上,迈着步伐追逐着梦想的方向。

将近四个月以来,萍萍在追梦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变得更加自信,乐观,活泼。萍萍顺着梦想的光亮,迎来崭新的人生。“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追梦路上永远前行的萍萍,下次再见,愿追梦者将是圆梦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