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成绩有3个阶段:赶超、占优、拉大优势,无论是第一阶段的初始,还是最后一阶段的保持,都需要恰当的学习方法,加以经年累月的坚持与努力。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宁愿让孩子在实验班做最后一名,也想让孩子在那种学习气氛浓郁的班级里,能够有所进步。
在所谓实验班或者进步班的学习,不仅是周围客观环境的熏陶,更是班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当做借鉴的对象以及榜样。在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再次拿了年级第一的秦书翰,比起第二名甩开了20分。这样大的成绩优势,让周围同学对他平时的学习习惯尤为好奇,而秦书翰则坦言道,除了每天要多背诵外,还坚持了3点原则。
1、补全短板:先考试后学习无论是年级第一还是年级倒数,都会有知识短板的情况出现,尤其在刚上初一的时候,秦书翰的成绩只能在班里排中游,所以如何在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下,补全自己的短板,成为秦书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秦书翰明白要补全短板,那么首先要了解短板,而了解短板的最佳方式不是去翻阅课本,而是通过一张试卷。在初一的第一学期周末以及假期,秦书翰都会先用一整套的卷子做完,然后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一解决,这样能够快速的补全短板,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时:新旧知识交替在自习或者复习的时候,秦书翰总会将一些记忆深刻的新知识,与一些记忆有些模糊的旧知识一起背诵复习。这样采用新旧知识交替学习的方法,既能减少在学习时的心理负担,还能加速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
譬如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基础几何公式与立体几何都基于同一个学习基础,一起学习既能用前者带动后者,也能方便建立起以几何为中心的完整的知识结构,方便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系统知识框架。
3、复习时:将零散知识串联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知识变得散乱,如何将所有科目的知识点都牢牢的掌握在心中,想要凭全部背诵记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不现实。但是却可以靠记住一点,而推导出第二点,进而整理出第三点的模式,将知识串联起来,然后进行记忆背诵。
在复习的时候,秦书翰会将每一个复习知识点的核心提取出来,在白纸上进行记录,然后在一天结束后,将白纸上记录的知识点进行连线,形成关系网,也就是知识框架,进行完整的记忆。
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些苦于没有进步的学生,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将学习效率提高,才能进一步提升成绩,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与付出。
精彩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