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篇习作得了零分,原文参见以下链接:
一、引子
原习作要求: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生活中,总有让你感动的人物,或是父母,或是老师,或是朋友,或是邻居,或是……
请以《你就这样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
(1)叙事具体,生动形象,有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内容充实,不少于600 字。
孩子写了对“高性宽老人去世后骨灰中发现3枚弹片”这一新闻事件的感动,结果得了0分,没有卷面成绩。
二、老师怎么说?
失误的原因大致是以下几点:
1、没有按题目要求,描写“生活”中的人,不是你身边的人;
2、没有按题目要求的“叙事具体,生动形象”。
三、反思
作为一名家长,我看到作文题目和要求的时候,觉得有些疑惑:
题干举例说包括父母、老师,你写这些人的时候,书面用语采用“你”合适吗?
这不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伦理吗?
对尊长的书面称呼不是“您”吗?
写这些人的话,一旦采用了“您”字,算与命题矛盾的骂题吗?
这是命题的瑕疵?还是命题设置的陷阱?
当然,看到孩子作文零分的刹那,我悟了。。。陷阱,都是陷阱。。。
四、总结
作文题目设置了一堆陷阱:
1.命题作文题目是《你就这样让我感动》,必须写朋友、晚辈,这些书面上用“你”较为合适的人;
2.题干的“生活中”也是个陷阱,并不是那个我们五彩斑斓的生活,必须理解为你身边的,活生生的。既不能写书本、媒体上的“远人、伟人”,也不能写已去世的“死者、烈士”;
3.题干中的“或是父母,或是老师”,也是陷阱,你用了敬语就与题目不一致,骂题了;你不用敬语,碰到一些较真的老师会认为,你不讲礼貌,不敬师长。
4.很遗憾,“感动”在这里,不值钱,打错了,不值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