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兴根
临近期末考试了,多数大学生是焦虑的。
有人说只有“学渣”才会焦虑吧?事实上,有的“学渣”才不会焦虑呢,反正也就这样了。这些所谓的“学渣”一般是深度“游戏爱好者”,比如说是“英雄联盟”或“复仇者联盟”游戏的爱好者。当然,他们也希望靠最后的冲刺能够弄个总评及格的分数。显然,这很不容易,所以他们有些焦虑。
比他们更焦虑的是这些“学渣”大学生的家长!这个话题不多说了。
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焦虑。一些大学生中的“优等生”需要考出更好的成绩争取一等奖学金,还有一些准备出国留学的“高材生”也需要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给老外审核。
大学生们在准备考试
焦虑的不仅仅是这些大学生,需要完成命题任务的大学老师们其实也是挺焦虑的,他们又焦虑什么呢?
大学里专业很多,学生层次差别也很大,各科老师焦虑内容也会有差别。我这里仅以师范大学里公共心理学课的老师为例,看看大学老师们为什么会有焦虑。至少,下面三个问题是命题(出试卷)老师必须要面对并需要谨慎处理的。
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
一、公共心理学是面向全校开课的,试卷的难度不好把握。
同样一份心理学试卷,外语学院的女生们轻轻松松能拿90分以上,这些学生平时做作业很认真,平时分数也高,总评得高分是十拿九稳的。而体育学院的男生们有些可能考不到60分,他们中许多同学的平时成绩也不合格,总评往往达不到及格。
面对同一份期末考试试卷,小学课文中的“小马过河”的故事在大学生期末考试时给了通俗的现实版的注解:老牛说水太浅,松鼠说水太深。
小马要过河了,水深吗?
所以老师们焦虑,是因为期末出试卷不仅是为了考核学生,更大程度是考核教师自己。期末的试题不能太过高深,毕竟“挂倒一片”的结局谁都不想看到。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有放水的嫌疑。这“不深又不浅”怎么做才能把握得恰到好处呢?
二、考试大纲要求覆盖全书,试卷一般只覆盖教学内容
与中小学不同的是,中小学老师用的教学大纲(现在称课程标准)一般不是任课老师编写的。大学里每门课的教学大纲一般都是老师自己编写的,某种意义上老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内容是高度吻合的。但大纲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时是很难完全吻合的。
有人说大学里不强制学生买教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用书。但事实上学生手里的用书还是比较一致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果你不知道不影响理解下文),书总是越编越厚的,而教学的课时却是是严格限定的。多数大学老师有个特点,总想把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讲深讲透(即使许多学生在玩手机老师也不会自我降低要求),这样,教学的内容往往只能覆盖教材的三分之二左右。出卷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难题了。
大学老师总想把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讲深讲透
三、试卷试题重复率不超过20%,重点内容必须要覆盖
大学里出期末试卷是有一些条条框框的。比如,试卷重复率不超过20%。试卷一般分A、B 两套试卷,教务部门在其中随机抽取一份作为考试“主卷”,另一份用作“泄题”或其他突发情况备用,如果备而未用,留作学生补考或缓考使用。 A、B卷之间试题的重复率不能超过20%,另外,今年的试卷与前一年(或两年)的试卷的重复率也不能超过20%。
而每门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是确定的,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还是要考的嘛!重点、难点、关键点不考,那考什么?
有人又说了,重点内容可以年年考,A、B 两套试卷上都可以考,变着法子出题不就解决了吗?
原创手绘画:小红狐
话虽是这么说,也很有道理。但是,变着法子不就是“试题原创”吗。“试题原创”还是需要费一番脑筋,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传说中的高考命题(我没有参加过),一个命题小组,花一个多月时间进行了无数次小组讨论,反复斟酌,才能拿出两三套试卷。省内统考的“教师考编”等的命题一般也是把几个人封闭十天半个月才弄出来的。可见试题原创”还是不容易的。
重要的是哪一个大学老师愿意花费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独自”(相对于命题小组)一个人完成两套期末考试试卷。你听说过有哪个大学校长同意老师可以拿着两套试卷作为科研成果参加教授评审吗?
大学教授是需要科研成果支撑的
我在心理学系开过一门《考试心理学》课,即使我严格按照《考试学》和《考试心理学》的要求拿出了一套“模范”试卷,也不能被确定为科研成果。当然,假如拿出了一套超级“模范”试卷,在一群非专业人士面前吹牛说自己是高考心理辅导方面的“专家”,一般不会被质疑的。
大学老师们既要让试卷有一定意义上的原创试题,又不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出试卷,这不就有焦虑了吗!
“信度”、“效度”、“区分度”是一步一个台阶 有“坡度”的难题
当然,如果你们有耐心看,我还可以写出第四、第五、第六,分别从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的角度来继续讨论大学老师如何命题。
还有,拿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除了要解决上文中的三个问题之外,要测算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这些是比较专业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问题),还要统筹考虑学生答题所需时间、教师阅卷耗费时间、学院审核偏好、专家评估偏好、学生评价教师等因素。
好像有点复杂,你们也看累了,就此打住吧。
如果真还有读者对大学老师如何出试卷感兴趣,请留言告诉我你的兴趣点,我会抽空再写一篇文章回答你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