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了,作为学生党们最头疼的寒假作业也伴随而来,遇到不懂的题目怎么办?代替过去的问同学、问老师、请家教……如今在手机上下载一款能搜题的手机软件即可解决难题。想要获得答案,只需用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马上就能看到答案和解析,还能提供大量习题供学生练习。
近年来,诸如快对作业、作业帮、小猿搜题等一批答题为主的解题神器在中小学生中风靡起来,占据国内教育类APP的大部分江山。此类APP利用大数据和搜索技术,基本上把所有的教材、教辅题目都电子化,有了巨量的题目数据库,90%的辅导题都能被搜索到答案。
不可否认,“搜题APP”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孩子解疑答难。但不少家长也在担忧“搜题神器”会沦为“抄题神器”,成为孩子懒惰的帮凶。这样魔力的搜题神器究竟是该被追捧,还是该就此淡出?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盘香霖
搜题APP爆红 半数学生在用
“孩子一回家做作业,就会拿上我的手机,原本以为是当作计算器来用的,走近一看才发现,孩子拿着手机给题目拍照,手机里竟立马就出现了这道题的答案。”学生家长谢女士惊叹道。事实上,搜题软件早已在校园里流行,有的班级竟有大半的学生在使用搜题APP,也有不少同学在手机里安装了两三个不同版本的“神器”。
小西是广州一所公办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说自己是班上第一个使用搜题App的。“我用的是作业帮,广告上看到的,听起来很方便就下载了。它的解题过程很清楚,我一看就觉得自己懂了。”小西说她平时主要是搜数学题,因为常常有应用题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参考App上的步骤,写得很详细。后来,小西把这个App介绍给她的同桌,同桌又告诉其他同学,很快班里不少同学就都成了“搜题党”。
小磊是老师和同学眼中公认的学霸,说起搜题APP,他的回答很坦然:“当时在同学那得知这种APP很好用时,就马上下载试用了。平常课堂课后老师布置的题我都做完了,在这个APP上面我还可以解锁更多题型,一有空就找出来做,还可以跟老师交流,挺有成就感的。”小磊说他不属于搞题海战术的学生,搜题APP里面的习题分类详细,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所以使用起来很方便。至于拍照搜题功能,他也是在自己做题后用来验证答案正确与否才使用的,“有的题我和同学做出来的答案不一样,谁都不让谁的时候就会去搜题APP上验证答案,有点PK的意思,感觉很有趣!”
是学习帮手还是偷懒帮凶?
像一个硬币存在两面一样,搜题APP对学生虽有助益,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赵女士的女儿张颖现在上初三,一提起搜题软件,赵妈妈便义愤填膺起来。“现在作业多,孩子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有时候甚至在一道题上耗费一两个小时也没有结果,解题时头都要抓破了。”后来张颖突然有一天不闹心了。原来,她下载了一款搜题软件,遇到难题只要轻轻一扫,答案步骤就会出现。赵女士发现那段时间女儿的作业效率虽然大大提高了,但是问题也来了:看似作业都会做了,但由于不清楚自己的知识盲区,知识掌握不牢,只要一考试她就现了形,成绩开始逐渐下滑。
“对自觉性较强的孩子来说,搜题软件可以帮他们梳理做题思路。但就我的观察,大多数小学生、初中生的自觉性并没那么强,使用搜题软件,很容易造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来自天河区某中学的王老师表示,使用“搜题APP”主要是两种学生。一种是学习成绩比较好,自控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会通过搜索题目的难点及解答思路,借此分析出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出现不足,加以改进。还有一些学生成绩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他们下载这些软件主要是为了做作业找答案时图方便,却并不关心解答过程。这类学生并不在乎自己到底有没有弄懂,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时还是一头雾水。
网上也有家长质疑,答题软件或许为学生抄袭作业提供便利,而且使学生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性。对此,某App负责人回应,开发软件的初衷是解决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或对题目无思路时,找老师解惑的成本问题。大多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他们并不想要一个简单的结果,更想要答题的过程和思路,文字解析没有完全理解题目内容的话,一段名师讲解的动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软件设定了严格的反作弊机制,一个账号一天只能提问十次,系统还会自动辨识学生拍照上传的图片,如果是一整张试卷而不是单个问题将会被驳回。
知识点的掌握比答案更重要
家庭教育专家姜存余认为,面对花样百出的搜题APP,孩子缺少辨别能力,需要家长、老师加以引导,讲明软件正确使用途径,即只用来查难题,不能每题都查。家长可以监督孩子搜题的过程,给出一些指导意见,要告诉孩子,查到的答案也并非都是正确的,还需要自己动脑筋进行判断、思考,然后自己再写,不能直接照抄。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和子女一起探讨学习问题,增进亲子关系。
“学生用搜题APP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交作业应付老师。所以老师如果能把检查重点放在学生对问题的反思和纠错上面,搜题APP其实就起不到作用了”,对于老师,姜存余建议,不要把重点放在作业的完成上,而是要放在纠错和反思上面。与其做很多题,贪多嚼不烂,最后一道都没有搞懂,还不如让学生好好反复思考一道题,把一道题吃透了,以后任何相关题目都没有问题了。此外,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给孩子结论,因为很多问题的答案没有绝对的结论。“就像太阳,你可以画出圆的,方的,甚至带斑点的。”姜存余认为,有的学习软件作为孩子作业之余的补充练习,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不提倡用于剥夺孩子的文字想象力和书写能力。
教育专家余冠仕补充道,“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学生作业题目一成不变、教育领域思维模式僵化的问题。做作业的目的是学知识、学方法,为完成作业照搬答案则丧失了学习原本的意义。搜题软件一定要‘慎用’,应提倡那些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网络学习软件。”
为了防止学生们利用搜题软件抄袭答案,老师们也有对策。王老师介绍,在平时留作业时,身边的老师们会不约而同地特意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这些题目在解题软件中无法找到答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