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哪个区的试卷难考(北京各区小学期末考试难度排名)

北京小学哪个区的试卷难考(北京各区小学期末考试难度排名)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5 07:42:00

重磅大片《开学》,即将上映。

赶作业的学生:开学又如何?写不完又如何?无所谓,全家人都在帮我赶作业,狗也不例外。

网友神评:“看吧,这才是《真·家庭作业》。”

图片来源:@吱屋猪

还有人选择最“低调”的反抗——床底避难。

图片来源:@别问奇怪的问题

还有互联网嘴替:“开学可以有冷静期吗?我和暑假的关系,应该还需要三个月好好考虑一下 。”

图片来源:@我上网就是来嘴替的

好好好,在开学面前,没人能忍住不破防。

尤其是那些有开学考的大中小学生们,一整个破大防,谁懂啊,开学考那可不是女娲补天和量子速成法就可以解决的。

图片来源:小红书@宦海浮沉的茶壶@番茄香菇

不过,退一万步讲(退得有点远都能听清哈),和100年前北大以及现在牛津压迫感十足的“开学考”相比,真的是:没事哒没事哒。

1

北大&牛津的“入学考”考

还是太全面了

都说,北京大学是top2,是众多高考生的梦中情校,也是“地狱”级别的录取难度。

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00年前,北京大学就会给刚开学的自家学生出难题,来“试炼”新生。

那...问题来了:

在那个“不卷”的年代,究竟出什么样的题目,才能体现北大学子的认知、思维、志趣呢?

这不,由现北大副校长任羽中主编,北京大学校刊编辑部编辑的《为国选士》,收录了1917-1948年老北大的招生考试题目。

原来,当年的北大,不光考国学,也考英语、数学、地理、历史、理综,有时还考伦理学、博物学、公民意识。

既接地气又不失高远,主打一个全面,不愧是“为国选士”啊!

北京大学1917年预科入学试题(中西历史)

一、问:明英宗为瓦剌所执,何以不至如晋之怀愍、宋之徽钦?试详其故。

二、问:波兰何以灭于俄?印度何以灭于英?安南何以灭于法?

北京大学1917年预科入学试题(地理)

问:北京与迪化(注:乌鲁木齐)、拉萨、云南龙州内陆往来本极迂远。

现在假道他国缩短行程,其航线铁道经历何处?试详述之。

北京大学1917年预科入学试题(理化及博物大意)

一、物理题(任答三题)

1.力之公式为何?

2.何谓比重?试述求固体比重之法。

3.有一物体置于一距双凸镜十尺之前,设其影乃在镜后二尺。试求镜之焦点距离。

4.真空内何以击钟不响?

5.试述欧姆定律。

二、化学题(任答三题)

1.空气为混合物,用何法以证明之?

2.试略说制造硫酸法。

3.解说原子及分子之区别。

4.亚摩尼亚(注:氨)之主要用处。

5.下列各种物质之公式为何?

(a)硝酸(b)硫酸(c)盐酸

三、博物题(任六题为完卷)

1.植物之细胞如何构造。

2.植物之食料究为何种物质?

3.显花植物与隐花植物之区别。

4.哺乳类与飞禽类相似之点。

5.蛙属于何种动物?

6.下等动物孳生之法。

7.结晶体之构成法分几种?

8.试举数种碳属矿物。

9.石英之结晶形状如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咱就是说,贯穿中西历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年的大学生不容易啊。咱们高考后终于能忘得一干二净的知识,人家还得重新捡起来。

图片:1920年北京大学招生启示函

30年后的考题更水灵灵地升级了——

国立北大清华南开1947年联合招生试题(英文)

我们是一个老的民族。在这变动的现代世界里,我们看出一些浮面的东西,也看出一些对于人生真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不大相信进化,而且我们有点儿懒惰。我们不愿欲跑在操场上去追赶一个皮球;我们宁可在杨柳岸缓步听鸟的歌和孩子们的笑。人生是这样的无常,以致于一旦知道有样东西真能满足我们,我们就紧紧抓住了它,像在黑暗而风暴的夜里一个母亲将她的婴孩紧贴在自己的胸前。

(注意:投考一年级同学只要将下列的一段中文材料翻成通顺的英文。投考二三年级及研究所同学,必须先将该段中文翻成英文,然后写一、二段讨论或批评,至少一段(用英文写作)。)

一年级只翻译,二三年级和研究所直接变成“翻译 评论”模式,不仅考验语言功底,更要求思想深度。

再到1948年,题目的难度又next level了——

北京大学1948年入学试题(公民一)

一、人类社会为什么要有法律?法律与社会具有怎样的关系?

二、所谓特别法院是指哪些组织而言?

三、什么是民主政治?训政时期的中国是否实行民主政治?

四、现在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什么?它的主要机关有哪几个?

五、什么是工资?工资应该怎样决定?

六、说明中国农村衰落的原因。

北京大学1948年入学试题(公民二)

一、什么叫做政党?政党对于民众应有什么作用?

二、说明中国的佃农制度和其流弊。

三、什么是死刑的意义?死刑应不应废止?

图片:1948年北京大学招考新生试卷国文试题手稿

果然,还是熟悉中的北大,那高不可攀的北大。

看完了我国顶尖学府的入学考试题目,咱们再来看看国外顶尖学府牛津的入学考长啥样?

据悉,2023年牛津大学新增加地理专业入学考试。考试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学术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

试题情境多与国际热点问题相关,较为新颖,且多来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真的,还好不够优秀,这万一真被录取了,开学来这么一下子,难顶。

而2010年英国牛津大学“All Souls College”学院入学的考题,更是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考题”之一。

考试需要进行3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考生可以从综合卷和专业卷中各选2道题回答。

3小时4道题,听起来简单哈?来瞧瞧:

难道全球变暖不是比全球变冷更好吗?

我们有可能信任任何公共和政治机构有自我改革的可能性吗?

不喜欢政治人物是人应该不假思索就采取的合理立场吗?

买一万英镑的包包是不道德的吗?

一男一女持续生活在一起是不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情况?

综合卷试题(选摘)

从全球变暖的哲学思辨到包包道德观,那叫一个“脑洞大开”!

从更绝的是,还有一道题——“西方应该从中国学到什么?”

当然,也有一些“潮流”题目——

美是只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的吗?

一幅画能够改变世界吗?

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话说得通吗?

为何皮夹克比皮大衣更容易被接受?

为什么简·奥斯汀依然流行?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作为一个文学转建筑的人,很认真的说,这些题目很多真的都是有出处和但是的所指和背景的...”

好好好,看完这些题目,是谁从不嘻嘻到嘻嘻了?

是谁从不想开学,到这个学、也不是不能开,先上着吧,我还能活一下。

2

有人将暑假试卷冻成寒假作业

有人“为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流泪”

因题目破防的不只大学生,中学生也没能逃过。

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暑期试卷啥时候做完?

《第一天 趁着没忘赶紧做》《一鼓作气继续做》《吃饱喝足认真做》《超越自己加油做》...

高一年级的某学生直呼:这样的卷子有趣是有趣,但大可不必给我来12套。

图片来源:@池鱼

当有些野生“爱因斯坦”把暑假试卷放进冰箱里,企图变成寒假作业的时候,有人却表示:“我太爱做题了!”

图片来源:@泈泈

这不禁让人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为啥有人对试卷爱得深沉?

这群“试卷爱好者”表示:开学虽然意味着有各种周考、月考等,但现在考试文本也挺有意思的。

“做到喜欢的阅读,会有种在难熬的考试里终于能喘口气的感觉。”

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莫不是学魔怔了?

还真不是。

有一说一,好的题目,真的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能够深度阅读思考和根据题目的引导来剖析文本的机会。

有博主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今年深圳的高考二模题是项飙老师的采访《重建附近》,讲年轻一代在社交媒体冲击下出现“附近的消失”,一方面非常关注自我,一方面非常关注远方的危机,导致对自己“附近”的现实的认知正在瓦解。「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一个锚,一个立足点。」

“今年7月的日语N1考试阅读篇目,觉得好有意义啊。优秀的语言考试文本像是时代的哨塔。

讲一位漫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想要反其道而行之,比起女主角的情感反应,更试图去刻画「女主在想什么」,想描绘能够通过自己的决心,去选择自己的人生的女主角。她的编辑一直说她这么画太说教、太钻牛角尖了,提议道:「反正女主角一哭,读者就会共情啊。」漫画家却说,我想让大家看到哭泣之前会先思考的女性。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图片来源:@知书少年果麦麦

博主因此感慨道,“接受考试的人们,可能是仍在成长的学生,正在当下庞大的文本洪流中学着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也可能抱着好奇心,试图穿越抵达另一片文化领域的窄门。

对他们来说,眼前朝夕相处、掰开揉碎了读的文本,就像是窥探世界的一粒猫眼。

考试本身只不过是筛选机制,但文字的排列组合能与接触它的人发生碰撞,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确实,像语文的阅读理解,其实考的是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比起按照自己平常在课堂上练习的阅读的角度和老师教导的方法方式,去做出常规的解答,和题目的碰撞、自我的独立思考更有意义。

还有学生分享:“永远会为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流泪。”

图片来源:@北风故事

题目是一套接一套的,考试是一场接一场的。

但在所谓刷题应试背后,好的题目、倾注了情感和思考的你,或许才是学习的美好所在。

3

开学怼到眼前,小孩哥姐也脑仁疼?

无所不能、不怕天不怕地的小孩哥姐,在开学面前、在刷题目前,也脑仁疼。

咱们不妨放眼海外,瞅瞅别国小学的试卷是怎么个“为难人”法?

英国,公立初中里有个“文法学校”,相当于我们说的“重点中学”,比普通公立初中少得多,但教育质量更高,并且也是免费。

想进?得全区统考,成绩加素质,择优录取。

“5个孩子年龄为15岁、14岁、13岁、13岁和12岁,哈立德比雨果大2岁,杰克比阿姆里特小2岁,山姆比雨果大,问哪两人同岁?”

“请将Scarf(围巾)中的一个字母移至Rail(铁轨)当中,形成两个新词”等。

图片:英国11 考试

(来源:阅读第一)

“文法学校”考试,也被称为“11+”考试(因为英国小学毕业生多为11岁的孩子),包括数学、英语、文字推理和图形逻辑等,怪不得以难度大而闻名。

话说,这图形推理题,好像有点眼熟,和上海学校的题目有点类似。

新加坡的小升初竞争也非常激烈,更可怕的是,他们小学6年级就要面临“分流”。

“小六会考”的成绩将决定学生能否进入理想的中学,以及他们在中学里会被分配到哪个课程轨道(例如快捷课程、普通学术课程或技术课程),这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工作性质。

家长间,甚至流传着小学升初中会考(小六会考)“一考定终身”的说法。

图片来源:纪录片《他乡的童年2》

试卷有循序渐进的数学题,考验空间想象力。

图片:新加坡小六会考

(来源:阅读第一)

也有人体结构示意图,考察生物知识储备。

图片:新加坡小六会考

(来源:阅读第一)

就,别人家的小孩哥姐,日子也不好过哈?(bushi)

不过言归正传,开学固然痛苦,但在应试、就业、未来等功利向关键词之外;

学习这个过程本身,未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小事。

那闪着光亮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去学习、去理解、去思考的我们。

都说,活着其实就是你选择用什么塑造自己;

说不定,多年后回头看,真正塑造我们的,并不是那所谓的分数、名次,而是一天天长出的自己(尊嘟)。

参考资料:

[1]凤凰网读书-100年前,北大入学考什么?

[2]单向街书店-这份牛津入学考看起来简单,被称世上最难考题之一,一起来做做

[3]阅读第一-为打赢小升初这场硬仗,我连夜找出6个国家的“变态”考题,瞬间不慌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